抗擊美國對北溪項目的制裁,德國可能會用這種刁鑽手段進行反制

2019-12-29     第一衝鋒號

第一衝鋒號作者:刺客

對於美國旨在破壞俄歐能源合作項目所炮製的制裁措施,儘管目前已經有瑞士-荷蘭的一家公司被迫停止施工,但德國政府卻對此表示拒絕,並譴責美國此舉就是在「干涉德國內政」。德國總理默克爾同時也作出明確表態,稱「德國沒有向美國讓步,也不打算讓步」。

對於美國的制裁威脅,儘管德國政府截至目前暫時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反制措施,但該國的一些智庫卻已經開始行動,為默克爾政府反制美國提供手段的參考。據觀察者網最新報道稱,德國政府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肯弗特表示,美國對「北溪-2」的制裁是不可接受的,建議政府向美國出口至歐盟的天然氣徵收「氣候稅」。

值得一提的是,肯弗特之前一直反對德國與俄羅斯合作的「北溪-2」項目,認為該項目「對環境有害,在經濟上沒有必要」。但美國對該項目的制裁,卻讓這位反對「北溪-2」項目的經濟學家「無法容忍」。她向政府提出建議,稱「歐洲應該考慮向美國徵收氣候稅,這樣一來,由水力壓裂法製成的、對環境產生破壞的天然氣,就不能從美國出口到歐洲了」。

眾所周知,為了破壞俄歐「北溪-2」合作項目,美國不但利用所謂的「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的霸王條款,單方面對所有參與該項目的企業實施制裁,同時日前還大手筆出資10億美元,「幫助」歐洲建立「安全」的能源通道。

實際上,美國制裁「北溪-2」項目的真正目的,為了所謂的「歐洲能源安全著想」本身只是一種藉口,其真正的目的無非就是通過對俄歐能源合作進行破壞,以達到徹底占領歐洲天然氣市場的最終目的。美國此舉被廣泛認為是「試圖將天然氣當做對付歐洲的政治武器」。因此,遭到歐洲抵制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向美國天然氣徵收「氣候稅」,聽起來似乎有點刁鑽古怪且不靠譜,但實際上,在目前德國並沒有出台什麼有效手段進行反制的情況下,這種反制手段還極有可能會被默克爾政府所採用。對此,德國《鏡報》罕見的提到肯弗特的建議,稱「這可能是第一次有人批評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對環境有害,同時似乎也是德國政府經過提議的唯一報復行動」。

根據《鏡報》援引肯弗特推特的分析,由於美國出口歐洲的天然氣,大部分都是經過水力壓裂法處理而成的。而這種方法不但會引發地震、並會產生有毒物質污染水源。因此,德國向美國進口天然氣徵收「氣候稅」,完全是存在足夠法理依據的。尤其是目前美歐處於貿易摩擦高發期之際,這種徵稅手段不僅僅適用於德國,其他歐洲國家也都適用。

顯而易見,德國政府智庫專家所提出的這種全新、專門針對美國天然氣出口的徵稅建議,很容易會受到其他歐盟成員的接受。畢竟,美國退出氣候大會,本來就已經引發歐盟國家的普遍不滿,作為世界上最主要污染大戶的美國,憑什麼不願意為世界氣候變化承擔責任呢?

德國政府智庫提出有關向美國出口歐洲天然氣徵收「氣候稅」的提議,顯然為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提供另外一種針對美國的反制手段。尤其是在目前俄歐合作的「北溪-2」能源項目遭到美國單方面制裁的背景下,這種提議更是給一些歐洲國家反制美國,以確保該項目最終得以順利投入運營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由此可見,隨著美國在能源領域上的霸凌政策,在歐洲觸犯眾怒,導致一些原本抵制「北溪-2」項目的歐洲精英階層,出於對國家利益和尊嚴方面的考量,轉而支持該項目,從而形成一股比較統一的力量,為歐洲各國政府在出台反制美國的霸凌行為、以及德國等相關國家捍衛「北溪-2」項目方面的政策提供更多的便利。

在這樣的背景下,現在的俄羅斯總算可以把心放在肚子裡,至少用不著再擔憂德國會因為屈服於美國的制裁壓力,而放棄「北溪-2」項目了。畢竟,在捍衛該項目方面,德國人顯然也不是吃素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iFjU28BMH2_cNUgu3F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