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這座山是南天第一秀山,徐霞客當年從山下經過卻未登山,為何

2019-04-24     行者老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這是兩條江的交匯處,西江流域的鬱江和黔江在此合流後稱為潯江,向東流去,這個地方古代稱潯州,就是現在的廣西桂平市。拍攝照片的位置在桂平西山的山頂,沿江兩岸就是古潯州城,桂平市區。公元1637年,徐霞客從柳州坐船順柳江而下,經過象州、武宣兩縣進入潯州,從桂平西山的山腳下經過,然而,他卻沒有上西山。

桂平西山在桂平市區以西,因此叫西山,也叫思靈山或思陵山,西山是中國七大西山之一,被譽為「南天第一秀山」。這樣一座名山徐霞客當年為什麼從此經過,卻沒有登山?後人猜測原因可能是當時的西山還不是一座名山,非遊覽勝地,所以被徐霞客錯過了,他只遊歷了西山以西的大藤峽。

如果徐霞客當年登上西山,他一定會被這座山的美景所震撼,在山頂看三江交匯和潯州古城是非常壯觀的,這應該也是徐霞客的一大遺憾吧。徐霞客於當年的七月二十日進入桂平,遊覽完大藤峽後就乘船沿潯江向東去了梧州,或許是他行程比較緊湊沒有來得及登西山,總之在他的粵西遊日記中沒有關於西山的記錄。

桂平西山自古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聖」著稱。山中古木參天,數百年的古松、古榕等隨處可見,怪石嶙峋,泉水甘甜,西山茶園所產的綠茶聞名於世,從唐代就開始種茶,山泉泡香茗是到西山旅遊不可錯過的,山中名庵古寺歷史悠久,歷史上曾有多位高僧在此駐錫。

西山奇石為黑雲母花崗岩,千姿百態,各擅其妙,有形似石台的棋盤石,有似從天降的飛來石,有的如大山平地拔起,有的似猛虎蹲伏路旁,吏隱洞則是由三塊巨石互相支撐而成,姚翁岩是在一塊如山的巨石一側突然凹陷天然形成的一處洞穴。

這是一口古井,在西山的半山腰,龍華寺旁邊,名為乳泉,井寬、深各約一米,古泉東不竭,夏不溢,常年保持一定的水位和22-22℃的恆定水溫。《潯州府志》記載,此泉清冽如杭州之龍井,而甘美過之,時有汁噴出,白如乳,故名乳泉。登西山時一定要嘗一嘗乳泉水,甘甜爽口,用乳泉水沖泡西山茶更是絕配。

西山龍華寺,又名上寺,至今已傳四十餘代僧,始建於宋朝,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間曾三次重修,一九七四、八八年又兩次重修擴建,殿閣雄偉巍峨,香火甚盛,香客進香,參禪禮拜,佛殿生輝,古寺重光,晨鐘暮鼓,佛法弘揚。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為釋巨贊、釋覺光法師駐錫,現在廣西佛教協會常駐龍華寺。

龍華古寺背靠姚翁岩飛閣,左旁靈溪,右臨乳泉,下至碧雲天。寺內塑四大金剛、十八羅漢,主殿為釋迦牟尼佛祖像。「大雄寶殿」殿額為原國家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題,殿聯為釋覺光法師墨寶。殿前為鐘鼓樓,後為千手觀音殿,「木鳥樹音咸宣佛教僧寶,靈霞山色盡毗廬遮哪」,這是釋覺光法師給龍華寺的贈聯。

登上龍華寺的文昌閣, 憑欄望遠,不但可以飽覽西山景色,還可以領略潯州古城的大好風光。最佳時間是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華燈初上,是令人如痴如醉的良辰美景。龍華晚眺,便是著名的西山舊八景之一,此外,西山現在又有新七景,到西山遊覽可以探索一下。

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誕辰日,西山龍華寺、洗石庵都會舉行祝聖祈福觀音法會,為廣大信徒和民眾祈福,主要活動內容有:祝聖法會,大慈寶懺法會,傳授三皈五戒等。佛教歷史悠久,信眾遍布世界各地,長久以來佛教教義已成為救渡眾生的慈航寶筏,慈悲、智慧、平等、圓融等教義更為世界和平、人類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農曆四月初八日佛誕節,是漢傳佛教尊奉的佛陀誕生紀念日,又名浴佛節,屬於我國佛教一年之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千百年來全國佛教寺院均舉行浴佛法會,隆重慶祝佛陀降生,為人間帶來佛法,令人心清凈,離苦得樂。浴佛的起源,是因佛祖在藍毗尼園無憂樹下降生時,九龍吐水洗浴聖身的傳說而來。

穿梭於西山的密密叢林,松林如海,山風吹拂,常常會發出陣陣濤聲,象平地揚沙,象幽谷夜雨,象大海恕潮,象深山虎嘯......古人曾賦詩描繪這一美景:「倏然一榻臥山高,夢熟旋聞眾虎嗥,起視千林搖曳動,大風吹激怒於潮。」這就是西山七景之松海聽濤。

這是西山山頂的觀音寺,寺前為觀音岩,危崖奇特,面向東方,這裡是欣賞三江交匯和潯州城以及觀日出的最佳位置,攝影愛好者拍攝西山日出一般都會選擇觀音岩,岩邊建有一座亭子,名為朝陽亭,憑欄遠眺,開闊壯觀,這就形成了西山新七景中的「險峰朝陽」。

西山摩崖石刻「別有天地」,摩崖石刻也是西山的一大特色,從古代到近代遍布各處,有寫西山美景的,也有佛教禪語,是研究西山文化歷史的重要遺蹟。桂平西山你來過嗎?乳泉水、西山茶你品過嗎?被徐霞客遺漏的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你可不要再錯過。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歷史文化研究者,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ebNDWwBmyVoG_1Z3B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