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怎麼哄娃上幼兒園?都是父母的套路!

2020-11-02     喵姐早教說

原標題:于謙怎麼哄娃上幼兒園?都是父母的套路!

提起相聲演員于謙,大家都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你肯定不知道,愛「抽煙喝酒燙頭」的于謙上了綜藝節目,對於育兒竟然還挺有一手。

最新的《幸福三重奏》節目裡,吳京與謝楠夫婦到于謙家裡做客,于謙也向觀眾們展示了跟舞台上完全不一樣的一面。

在這期節目中,于謙還與吳京分享了自己的育兒「騙術」:

在孩子歲數還小的時候,當孩子做對了一件什麼事,一定要大肆誇獎:「你真棒,將來肯定得送你去幼兒園」,久而久之,孩子以為去幼兒園是一件好事。對幼兒園那叫一個期待,根本就不存在抗拒的問題。

于謙深刻掌握了哄孩子的精髓,說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很高興,覺得去幼兒園時父母對自己的獎勵,半年多了才反應過來。

不得不說,于謙這種教育方法還是挺有創意,不少家長都為孩子抗拒上幼兒園的事情苦惱,于謙的教育方式也能省很多問題。

不少網友在看了于謙的育兒「騙術」之後,紛紛表示自己學到了:

「馬住,以後就這麼給我孩子講」

「笑死我了!學起來!」

「他倆口子可太逗了」

「一開始我也是這麼給我女兒洗腦的,可以去幼兒園你也太幸運了」

「學會了」。

的確,送孩子入園一直都是個讓大人頭疼的問題,雖然于謙的套路好,但孩子總有回過味的那一天,這都是早晚的事。所以最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 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享受在幼兒園的生活。

我們具體怎麼做呢?

01

接納寶寶的分離焦慮情緒,允許他哭

有些父母見到寶寶哭,第一反應是「怎麼讓他趕快別哭了」。還有些父母喜歡拿不哭的寶寶和自己家寶寶做比較,覺得哭是丟臉的行為;或者為了平息寶寶的哭鬧,就沒有原則地答應寶寶的各種要求。

其實,哭是寶寶發泄焦慮不安情緒、尋求父母安慰的方式,是一種有利於健康的做法。寶寶哭的時候,父母可以抱著他,拍一拍,哄一哄,也可以通過別的玩具或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

如果寶寶是在早上送園的時候哭鬧,父母一定要明確告訴他:午睡起來,吃好點心,玩一會兒,爸爸媽媽就一定會來接你了。

02

多給寶寶正面鼓勵,減少消極暗示

每天利用接寶寶的時間,和老師了解一下寶寶在幼兒園的情況。請老師當著寶寶的面多講他的進步,父母回家後也可以當著寶寶的面,把他的進步講給家裡其他人聽,聽到大家誇獎自己,寶寶心裡也會很高興,有利於萌發寶寶入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對於寶寶一些還不太適應的表現,家長和老師應該達成默契,背著寶寶私下溝通,以免寶寶聽到,會更加沒有信心。

還有些父母,放學見到寶寶後總喜歡問:「在幼兒園想不想媽媽」「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老師對你好不好」等等,這樣寶寶會認為上幼兒園是爸媽對不起他,會想辦法提出各種要求作為補償,反而不利於寶寶適應幼兒園。

正確的做法是,讓寶寶知道,父母也很想他:「一天沒見,我真想你啊!快來讓媽媽好好抱抱!」寶寶會在親密的擁抱中,重新獲得愛的能量。

03

堅持送寶寶入園

一旦寶寶開始入園,家長一定要信任幼兒園和自己的寶寶,千萬不要因寶寶哭鬧得厲害而嘗試停幾天再送幼兒園。那樣做只會強化寶寶的哭鬧行為,使他覺得只要哭鬧就會讓父母心軟。

告別時不要拖泥帶水,擁抱、說再見,承諾晚上一定會按時來接。然後就把寶寶交給老師,自己快速離開。千萬不要每天長時間滯留在幼兒園內陪著寶寶,這除了影響幼兒園的正常的教學秩序,還會無意義地延長寶寶的適應過程。

04

用多種方法排解寶寶的分離焦慮

比如提前告訴寶寶,他在幼兒園的一天都會做什麼事情,大致的先後順序是什麼,讓他心中有數,安全感就會強得多。

如果幼兒園允許,可以給寶寶帶一個安慰物在身邊。比如他最喜歡的毛絨玩具、有媽媽味道的圍巾、家裡用的小毯子、或者一張全家福照片等。當然,給寶寶小手心一個親吻,然後讓他握緊雙手,把親吻裝進小口袋也行。這些都能幫助寶寶在思念爸媽的時候,獲得心理上的撫慰和支持。

05

通過「角色扮演遊戲」讓寶寶獲得掌控感

上幼兒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寶寶無法掌控又不得不做的一項「任務」。

父母可以陪孩子玩「爸媽送寶寶上幼兒園」的遊戲,父母扮演哭哭啼啼不願意讓爸媽走的小孩,讓寶寶扮演「父母」,他會給「小孩」講道理,安慰他。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會自己消化平常爸媽講的道理,也通過在遊戲中掌控一切而找到了情緒的平衡。

06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平時很多家長幫孩子代辦日常大小事,等到開學,孩子在幼兒園很多東西不會,自理能力缺乏,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情緒,還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所以建議家長在開學前儘量訓練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服,獨立大小便等。不要嫌孩子太慢或做的不好而又開始幫他,要慢慢養成其獨立的習慣。

孩子自理能力變強了,能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父母們一定要擺正心態,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學著獨立。

在很多爸爸媽媽心裡,孩子上幼兒園就是受罪去了。

一個媽媽在寶寶入園後跟我吐槽:幼兒園再好,也不能跟家裡比啊,不能想玩就玩,想睡就睡,幹什麼都要受到約束和管制,哪有在家自由自在玩得痛快啊?

這位媽媽之所以這樣想,就屬於還沒有擺正心態。一棵小樹沒有風吹雨打不會成才,媽媽不可能永遠把孩子護在自己的翅膀下。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步步離開家走向獨立的過程。對媽媽來說,難的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孩子成長時,能忍受焦慮學會放手。

因此,爸爸媽媽必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孩子去幼兒園不是受罪了,而是去學習適應社會。分離是孩子成長的需要,這對於你也是一次成長的過程。

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就像讓大人喜歡上班一樣,是一個持續且緩慢的過程,當孩子真正在學校生活中得到樂趣,自然就會愛上幼兒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cGZh3UBxV5JH8q_nx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