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玉竹(葳蕤)

2019-10-20     每天學一點醫學知識

玉竹,又名葳蕤、萎、地管子、尾參、鈴鐺菜等,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但野生分布很廣。《本草經集注》雲「莖幹強直,似竹箭杆,有節。」故有玉竹之名。植物的根莖可供藥用,秋季採挖,洗凈,曬至柔軟後,反覆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乾,或蒸透後,揉至半透明,曬乾,切厚片或段用。玉竹味甘,性微寒,歸於肺經、胃經。功善養陰潤燥,生津止渴。臨床多用於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內熱消渴。

古籍記載

《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性平微溫。"

《神農本草經》:"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野,好顏色,潤澤。"

《本草拾遺》:"主聰明,調血氣,令人強壯。"

《日華子本草》:"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天行熱狂。"

臨床應用

1.抗衰老

  玉竹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保健抗衰。玉竹里的多糖、維他命A與煙酸,能夠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推遲衰老。

2.滋陰養氣

  玉竹補而不膩,不寒不燥,故有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平補而潤,兼除風熱之功,玉竹味甘,多脂,柔潤可食,長於養陰,主要作用於脾胃,故久服不傷脾胃。

3.潤燥潤肺

  玉竹主治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咽舌燥和溫熱病後期,或因高燒耗傷津液而出現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適等症。

4.治療上火

  中醫提醒需要控制情緒,減少緊張,少生心事煩事。以免心火氣盛,誘發心腦疾病。用玉竹煮湯,具有清心養陰,降心火的作用。

5.美容護膚

  玉竹味甘多脂,質柔而潤,是一味養陰生津的良藥。富含維生素A類物質和粘液質,維生素A有改善乾裂、粗糙的皮膚狀況,使之柔軟潤滑。從而起到美容護膚的作用。經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還有潤澤皮膚,消散皮膚慢性炎症和治療跌傷扭傷的功效。

6.改善睡眠

  早在明代,李時珍就發現,玉竹與沙參同煮,不但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之功效,更能安神入眠。

7. 增強身體免疫力

  玉竹中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可調節人體免疫力,不僅延緩衰老,更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中醫食療推薦:

玉竹洋參雞

原料:

玉竹、西洋參、烏雞、蔥、姜、蒜、味精、鹽

做法:

1.烏雞剁大塊,洗凈;玉竹、西洋參以清水快速沖凈;

2.雞塊和玉竹、西洋參片一起放進燉鍋內,加調料和4碗水,並以保鮮膜覆蓋住鍋口;

3.隔水蒸約30分鐘,待雞肉熟透即可食用。

功效:補中益氣、潤澤心肺

玉竹山藥黃瓜湯

原料:

玉竹,山藥,黃瓜、鹽

做法:

1. 把玉竹、山藥片、黃瓜塊洗凈放在鍋內;

2. 鍋中加入適量水,食鹽,武火燒沸;

3. 再改用文火煮30分鐘即可。

功效:補脾益胃,清熱潤肺

沙參玉竹老鴨湯

原料:

玉竹、北沙參、鴨子、姜、花椒、食鹽、料酒

做法:

1. 將北沙參、玉竹洗凈後浸泡15-20分鐘;鴨子切塊後焯水,去浮沫;

2.鴨肉塊下鍋,爆炒;與沙參、玉竹一起加溫水燉;

3.起鍋前10分鐘加枸杞和鹽。

功效:滋陰潤燥,潤肺止咳

鮮玉竹蘋果瘦肉湯

原料:豬肉、筒骨、玉竹、蘋果、蜜棗、生薑

做法:

1.筒骨、豬肉焯水,冷水洗凈;鮮玉竹用刷子刷掉泥土,洗凈,去根削皮,斜切成塊狀;蘋果削皮,去核,切塊狀;薑片切片,拍扁;

2.將所有材料放進冷水鍋里,大火煮開20分鐘;

3.轉小火煮1小時後,即可下鹽,熄火。

功效:補陰潤燥、生津止渴

玉竹響螺枸杞湯

原料:

玉竹、山藥、枸杞、蜜棗、紅棗、響螺肉

做法:

1. 將食材(除響螺片)放入清水中浸泡15-20分鐘,枸杞漂洗一下即可,然後濾水撈起待用;響螺片提前一個晚上浸泡,可加入薑片去腥,後切成小塊待用;

2. 將肉類洗凈,飛水(飛水:把材料用清水燒開3-5分鐘,燒開後,把水倒掉。用清水再次沖洗乾淨待用;

3. 將食材放入湯煲,加入1.5-2L清水,用大火煮沸後,調至小火慢煲2-3小時;

4. 於熄火前5分鐘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補脾養胃、滋補肝腎、滋陰養燥、安神助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b9a520BMH2_cNUgbb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