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1日以來,全市應急管理系統結合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特點,開展了疫情防控全面排查,逐一檢查工業企業「防控責任落實」「分類防控返京人員」「建立員工健康卡」等內容的落實情況,指導督促企業加強科學精準防控。
作為市應急管理局執法總隊一支隊隊長,張皞和同事們奔波在排查一線,幫助企業查找防護不到位的地方,助力企業安全的復工復產。截至3月15日,累計監督檢查工業企業44725家次,推動企業整改問題2949項,對整改措施落實不到位企業公示381家。
「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爭,我們來到復工復產工業企業進行檢查、幫助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是給企業增加額外負擔,而是為了保障他們順利的復工復產,更是為了保障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張皞說。
指導工業企業復工 耐心宣傳防疫政策
隨著疫情防控的逐漸向好,復工復產進入加速期,人員返京返崗進入高峰期。為充分吸取近期外省市生產安全事故教訓,市應急局在工業企業防疫檢查「16條」檢查項的基礎上,從安全生產責任制、人員管理、應急救援等方面制定安全生產「16條」檢查項。這雙「16條」檢查標準,也成了張皞和同事們重點檢查的內容。
工作中,張皞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工作重點各有側重。有些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安全意識高,總體防疫措施到位,張皞在檢查中,主要是查漏補缺,幫助他們把小細節落實、落地。
一次檢查中,張皞發現一些企業雖然設立了集中處理廢棄口罩的收集點,但是有的沒有封閉,無法避免再次污染的風險,有的收集桶不夠穩定,風一吹就倒了,張皞眼見著桶內廢棄的口罩撒了一地。有些企業雖然對防疫工作的認識比較到位,但缺乏具體有效的管控措施,張皞和同事們就著重對這類企業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按照防疫防控要求,制定行之有效防控措施,並監督他們落實落細。
其中,有一家服裝製造企業,老闆重視程度很高,每兩小時公共區域消毒一遍,每天給員工發4個口罩,但生產區人員密度大,食堂用餐人員間距不足。張皞對這家企業提出了增加員工班次從而降低人員的密度,食堂用餐人員利用餐盒到各自工位上用餐等建議。
對於類似情況,張皞和同事們在檢查中會重點提示《北京市工業和軟體信息服務業企業防控疫情指引》的具體內容,針對不符合要求的,在取得對方的理解和支持後,協助企業整改到位。
在檢查中,最讓張皞和同事們耗費精力的是那些思想重視程度不高,甚至抱有僥倖心理的企業,需要更耐心的宣傳防疫政策,讓企業負責人真正認識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對於這些企業,張皞說,只講復工復產和持續抗疫防控不間斷的重要意義,一般不太容易被接受。他會從企業負責人,或者負責安全工作的個人入手,耐心勸解。
「抗擊疫情關係到每一個人,不管你是總經理,還是普通員工,在病毒面前都是一樣的,如果你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被傳染。你不只是一個人,還有你背後的家庭……」張皞說,只有企業負責人真正認識到疫情防控工作和安全生產的重要意義,才能主動落實保障措施,確保不留盲區不留死角。
被任命為突擊隊隊長
帶領青年幹部沖在一線
前不久,為遏制疫情擴散,決勝疫情防控工作,在團市委的號召下,經局黨組批准,成立了以執法監察總隊的35名青年幹部為主的「張皞青年突擊隊」。突擊隊主要工作職責以總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監督檢查工作和存在問題的企業「回頭看」工作為主線,以黨員志願服務為抓手,開展了高效、有力的具有應急系統特色的疫情防控工作。
能夠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支隊伍,在感受到光榮的同時,張皞切實的感受到身上的擔子更加沉了。
迅速成立的青年突擊隊,開戰即決戰,第一時間趕赴工業企業復工復產一線,貫徹落實全市「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疫情防控重點,指導企業規範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張皞已從事安全生產工作17年,早就落下了腰間盤突出的病根兒。自從2月20日接到對復工復產的工業企業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監督檢查的緊急任務以來,他帶著傷病「連軸轉」,帶領青年隊員排查工業企業304家,發現並消除疫情防控隱患346項。
「我首先要衝鋒在前,才能帶領隊員們個個奮勇爭先。」每當有領導和同事詢問他的身體狀況,張皞都會幹脆地說:「沒事,我還扛得住。」
在完成日常檢查的同時,張皞讓青年突擊隊的隊員全員停休,主動承擔了周末的檢查任務。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後,利用兩天時間對全市240家醫學觀察場所進行了「四不兩直」的安全檢查。
張皞心裡清楚,不是自己一個人忙,隊里的每個人都在付出、都很辛苦。35名隊員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雖然正處於既有業務能力,又有工作熱情的年紀,但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有的隊員家離得遠,每天要跑上百公里,有的家人生病沒法照顧,更多的是經常有青年突擊隊員因為加班太晚,不得不在單位湊合一晚的。
作為隊長,張皞更加關心隊員的個人防護狀況,叮囑大家佩戴好口罩,並且適時調整家庭負擔重的隊員工作任務,或減少他們的檢查頻次,或安排他們進行案頭工作,儘量考慮每個人的實際情況。
現場核查市民反饋問題
榮譽感戰勝恐懼和擔憂
「單位沒有防護措施,也沒有給我們發口罩,宿舍區也沒有消毒……」除了開展復工復產安全檢查外,張皞和同事們還要針對12345熱線市民反饋的有關工業企業的問題進行現場核查。
2月25日,根據熱線中提到的線索,張皞帶隊來到這家工業企業,檢查發現企業有防控措施,也為員工配備了口罩,但存在宿舍區無隔離記錄、無消毒記錄的問題。張皞建議企業為員工發放口罩時留下籤領記錄,並要求企業對於宿舍區的問題進行整改。
「市民願意撥打12345熱線,說明他們信任我們,我們對待每一個舉報投訴線索都要高度重視,接訴即辦,才能儘早發現並消除隱患,我們的工作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監督與參與。」張皞說。
前不久,通過12345熱線,張皞還處理了這樣一件讓人異常揪心的案件。有市民反映,所在單位存在外地返京員工不隔離就上班,而且有住在宿舍的員工發熱。張皞和同事們來到現場檢查發現,這家單位於2月10日復工,當時並未強制要求湖北以外地區返京人員必須隔離14天。北京市在2月14日發布《關於進一步明確疫情防控期間返京人員有關要求的通告》後,該單位當日及以後返京的工作人員均在按要求進行隔離,沒有到單位上班,而且單位目前沒有湖北籍員工上班。另外,單位員工小楊於2月19日工作期間發熱,公司撥打了120,並將其部門密切接觸者17人進行隔離。當日,醫院確診為細菌感染。
張皞了解情況後,持續與企業進行溝通。「我要求企業到醫院進一步核實,是不是細菌感染就徹底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了,在此之前,小楊和密切接觸者都要繼續隔離。」
當天晚些時候,醫生明確結論,排除新型冠狀肺炎嫌疑,17名密切接觸者隨即恢復工作,張皞懸著的一顆心也終於放了下來。
白天外出檢查,晚上整理材料,有時準備會議材料需要加班到第二天凌晨。說起工作的辛勞,張皞語氣平靜。他說這是使命,每當面臨重大考驗的關鍵時候,黨員就是要衝上去、扛得住、打的贏。
「投身這場戰『疫』,是職責所在,使命使然。雖然有點怕,但是能為疫情防控做點貢獻就沒白忙,榮譽感已經戰勝了我的恐懼和擔憂。」張皞說,他堅信,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疫」。
本報記者 劉欣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Yxo9nABiuFnsJQVUj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