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攝影學的越多,卻發現越拍越垃圾?

2019-07-11     蜂鳥攝影微課堂

大家好,我是忽然發現自己不會攝影的老納,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自己剛開始玩攝影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但拍的照片還不錯,可是後來學了不少攝影的知識,卻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會拍了,甚至發現自己拍的都是垃圾?



其實我也經常會有這種感覺,但這聽起來很不合理啊對不對?為什麼我學了東西沒進步就算了,反而越來越不會拍呢?那接下來我就來幫大家分析一下看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首先這個問題我們要從頭開始回想,當初剛開始玩攝影的你是為了什麼要拍照呢?有些人是發現自己對大街上的很多畫面感興趣,想把這些畫面記錄下來,我們暫且稱之為「人文型」選手,還有一些人是因為看到了網上很多小姐姐的美圖,自己也想拍小姐姐的,我們稱之為「人像型」選手,另外肯定也有一些是想出去旅行拍點沿途風景的,這種就叫做「風光型」選手,最後在大的類別里我們再說最後一種,是因為看別人有專業的大相機覺得很酷,自己也想買一個相機,但是拿上相機以後要拍什麼連自己都不知道的,這種我們就稱之為「器材型」選手。



這幾種不同類型的選手在剛開始拍照時候的初心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這幾種選手也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不過這裡面分為大概兩種方向,一種就是學攝影學的越多,了解到自己喜歡的題材里有這麼多優秀的作品,覺得自己的比不上別人的,遇到這種情況的其實不算是壞事兒,但是另一種方向就不太好了,是學的東西越多,越被攝影牽著鼻子走,把太多理論性的知識點強加給自己,逼著自己拍出一張所謂教科書上講解的那種「完美照片」,但往往結果是自己越拍越四不像,最後拍出來的真的可能是「垃圾」。

我們今天主要說一說「人文型」選手,這一類選手在自己拍了一些街頭人文之後,想看看有什麼可以進步的地方,然後你發現了非常優秀的攝影師和攝影作品,布列松、馬克呂布、埃里克斯韋伯、森山大道、何藩等等,這時候「人文型」選手大多是崩潰的,為什麼人家拍的這麼牛B?我自己怕的簡直是垃圾!但注意,這個時候你對於自己的認知是有問題的,你先想一想自己為什麼要跟他們做對比?那些都是什麼人?那些可能都不是人,是神!他們對於攝影的理解以及自身的天賦很可能遠遠超過現在的你!所以你的作品不如他們是正常的,就現在全世界放眼望去,有幾個人敢說自己比他們的片子厲害?



馬克呂布的攝影作品


這就相當於你平時在學校練習短跑,然後發現有個人叫博爾特,你覺得自己根本跑不過他,自己就是垃圾嗎?不是啊,你在你們班跑第一難道不是榮譽嗎?這並不是勸大家不思進取,而是我們要對自己的定位和認知有更理性的看法,你現在可能不如那些大神,但你要在10年後20年後能拍出幾張跟他們媲美的照片,到那時候你理解這個世界和閱讀每一條街道的能力跟現在絕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妨看看身邊一起玩的朋友或者國內同年齡段的攝影師,沒準你還處於中上游水平呢,那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具體怎麼提高呢?對「人文型」選手們我的建議是你們不要過多的研究理論技術這些知識,而是要從綜合素質方面提升自己,截取一段埃里克斯韋伯的訪談內容也許能幫助到你:

「文學對我有極大的影響。比如我第一次去海地,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讀了Graham Greene寫的The Comedians(《喜劇演員》),這部小說描述了杜瓦利埃政權陰影下的海地。

我在拉丁美洲的作品深受拉美魔幻現實小說影響,我非常喜歡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哥倫比亞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Mario Vargas Llosa(秘魯與西班牙雙國籍作家及詩人,結構寫實主義大師)。不是說我就坐那干想——「我要去拍些有García Márquez風格的片子」,而是說我讀完這些文學作品後,它們在我身上沉澱下來,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觀察世界的方式。

我覺得我們可以向任何藝術形式學習。我來自一個藝術之家,從小就被拽著去各種博物館。像Giorgio de Chirico(形上學畫派創始人之一) 、Henri Matisse(法國畫家、雕塑家、版畫家,野獸派創始人)的作品可能都在潛意識中對我後來的創作產生了影響。

我向來特別好動,從小就參與各種體育活動。我覺得攝影,尤其是街頭攝影,是一項體力活,你必須根據周遭環境調整自己的位置。有個評論家看完我的展覽後說我就像個曲棍球球員,根據場上情況移動,尋找最佳位置。行走對我而言至關重要。每當我拍不出好的作品時我就告訴自己,只有靠繼續走下去,才能走出瓶頸。」



埃里克斯韋伯的攝影作品


所以我一開始就說如果你是發現了一些大師和優秀的作品發現自己拍的是「垃圾」,這還真不一定是壞事兒,這種情況下很可能會激勵你進步,而且你發現的這個刺激點在我看來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另一種就不是那麼可觀了,比如你也是一個喜歡拍人文紀實的新手,拍了一陣之後開始學習攝影知識,但很容易就被攝影的條條框框給束縛住了,比如傳統的構圖思路是人物不能太靠近畫面邊緣,曝光也不能有死黑死白,對焦呢也必須讓畫面的主體人物清晰,可如果在這些規則之下,我覺得森山大道根本就不會拍照,比如下面這張他的作品:



森山大道的攝影作品


有沒有發現森山大道的這張作品基本違背了很多初學攝影時候我們學到的攝影理論?但是結果呢?這並不能影響這張照片成為了一張經典的攝影作品,這就是攝影有意思的地方,當你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很可能拍出一些天馬行空的作品,因為那時候的你拍照沒有任何束縛,那是真正的想怎麼拍怎麼拍,但是後來學了構圖知識,你拍照的時候的時候要注意橫平豎直,線條不能穿過腦袋,還要找對角線匯聚線和各種引導線,同時你還得注意曝光的直方圖,思考的是怎麼能拍出那個完美的兩邊不溢出的「小山峰」,這時候你對於畫面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形式感上,雖然我說過一張攝影作品主要分為形式感和內容兩大部分,但是你真的有思考過內容的問題嗎?有了完美的構圖和曝光,拍到的卻是一張內容空洞的無趣的作品,很可能你拍的真的是「垃圾」。



10年前我的一張攝影作品


就好像上面這張我10年前拍的照片,當年我拍完這張照片以後非常高興,因為我剛學到了對角線構圖,我認為這張照片不次於當時我看到的教程文章里那些對角線構圖的示例圖,但是後來我也發現了,只有個對角線有什麼用呢?現在看來,這不過還是一張「垃圾」而已。

形式感最終還是要給內容讓路,內容才是王道,拍到了好的內容,如果同時還有不錯的形式來表現,那就是錦上添花,如果反過來那很可能是畫蛇添足,甚至連蛇都沒有,只添了足。最近我在微課堂的微信群里看到了一個同學發了幾張作品,覺得很是喜歡,先分享給大家看一下:



金庚的攝影作品


金庚的攝影作品


金庚的攝影作品


金庚的攝影作品

大家看完感覺怎麼樣?反正我是真喜歡,問了一下他玩攝影多長時間了,他說玩了4,5年,但是自己還是個入門選手,也說不出太多技術性的東西,很多時候他就是拍攝而已,我覺得這可能就是一位沒有被理論和技術而束縛住的同學,一直在用自己對於攝影的理解和想法去拍攝。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天賦」,那我會勸你不要學太多理論的東西,多看點照片,跟著自己的想法拍就行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YTZtWwBvvf6VcSZb6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