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基層丨綠水青山中演繹「山鄉巨變

2019-08-09     掌上懷化

(在永新農林,貧困戶們在給油茶苗進行修剪。)

「我們都是追夢人,千山萬水奔向天地跑道。」7 月初,一場由辰溪縣孝坪鎮村民們「點單」,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買單」的助農服務志願活動在位於中溪村的永新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如火如荼舉行,活動既有紅歌齊唱和傳統表演,也有小品和民俗社塘木偶戲的演出,清新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精彩的節目,讓觀眾舒心不已。

「我就和村裡提了一下,沒想到他們真的來了,節目好看咧。」觀看人群中,有一群特殊的觀眾,他們是永新農林的工人,同時也是中溪村村民,楊轉付就是其中之一。她說,自己是年前開始來到農場工作的,做了半年了,收入1 萬多元。「家門口就業,工作輕鬆,按時發工資,我覺得蠻好。」這段時間工作不多,她就和村民向村裡反映,希望能在工作之餘看到一些節目表演,放鬆一下,沒想到真的就派人來了。

說起永新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在孝坪鎮乃至辰溪縣都是大名鼎鼎。該村所在的原板橋鄉(後撤銷併入孝坪鎮)煤炭資源豐富,在上世紀90 年代素有「金板橋」之稱。隨著國家、省、市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的重大決策部署,辰溪縣所有煤礦全部關停,曾經的煤礦人紛紛轉型,另謀出路,印先永就是其中之一。

印先永曾是一名正兒八經的「煤礦人」。1989 年,他來到辰溪煤礦獅子山工區,成為掘進隊的一名工人,後來歷任杉木溪工區機電隊組員、班長和隊長,直到後來成為辰溪縣杉木溪煤礦礦長。

2017年,從事煤炭行業近30年的印先永於當年10月決定關閉煤礦,轉型發展農業產業。

「因為我對苗圃情有獨鍾,在2009 年時就創辦了一家苗圃企業,並於2015 年成立了永新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煤礦關閉後,印先永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農業產業化發展中,並將永新農林公司遷址到杉木溪煤礦,充分利用煤礦的硬體設施。在政府以及當地老百姓的幫助下,印先永克服土地流轉、技術短缺等困難,終於實現由「黑」轉「綠」的華麗轉身。

「我來這做工已四年,這裡離家近,月工資2500 塊,對我的幫助很大。」59 歲的曾鳳英是中溪村村民,和丈夫都患癌多年,因病成了貧困戶。2015 年7 月,得知曾鳳英的情況後,印先永將其招至苗圃基地做工,使其生活條件大為改觀。

隨著印先永的「綠色」產業越做越大,他幫助鄉親致富的力度也不斷加強。如今,永新公司的苗木行銷周邊縣市區及貴州省,油茶苗年銷售收入達1.3 億元,解決了中溪村及周邊村民就業215 人,其中貧困戶72 人。公司還與全縣10 多個鄉鎮1500 名貧困群眾簽訂了直接或委託幫扶協議,年分紅30 余萬元。

在相隔幾公里外的千里坪村,幾千畝的蔬菜基地里綠意盎然,工人們正忙著把即將上市的蔬菜採摘下來,運往周邊的各個縣市。

據千里坪村的老人們介紹,千里坪蔬菜基地在抗戰時期曾是芷江機場的戰備機場,由美國飛虎隊修建而成,抗戰結束後,這塊5000 余畝的大平地便被當地的村民用於種植蔬菜,由於周邊沒有工廠企業,土壤、水源、大氣環境十分適合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很多村民便耕耘於此。上世紀90 年代初,許多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土地被逐漸閒置。當地雖然成立了很多蔬菜合作社,但各合作社單打獨鬥、信息不暢,造成蔬菜品種雜亂,品種規模較小,銷售渠道不暢,銷售價格偏低,菜農的積極性一天不如一天。

為適應現代特色農業發展,2008 年11 月,以熊鐵生為首的種植大戶牽頭成立了千里坪無公害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面向市場調整種植結構,引進先進技術,大力發展優質蔬菜、瓜果種植。

「合作社提供的農藥、化肥、種子都是經過嚴格篩選,再加上縣農業等部門的幫忙,社員們的熱情都很高。」合作社副社長、種植大戶黃生堂表示,除了擁有一支12 人組成的蔬菜專業銷售隊伍,該社還有一輛冷藏車,可以將當季蔬菜銷往外省,銷路不成問題。

目前,合作社有種植戶380 戶1867 人,種植蔬菜面積超過6000 畝,並於2016 年被評為「省級特色產業園」,是遠近聞名的優質蔬菜基地。

「現在我們的蔬菜都是種兩季,還有很多套種的蔬菜,人均年收入過萬元不成問題。」黃生堂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還將把更多的閒置土地規划進來,繼續擴大規模,同時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做大做強產業鏈,帶領更多群眾脫貧致富,助力新農村建設。(本報記者 龔彥 通訊員 毛文建 郭澤華)

【蹲點手記】

新面貌孕育新希望

辰溪是產煤大縣,曾是湖南省20 個產煤重點縣之一,孝坪鎮更是全縣產煤的中心區,過去許多家庭,無論男女,都有過「鑽洞子」的經歷。隨著發展方式的轉變,當地的人們逐漸走出礦洞,重新回歸山林,昔日煤渣遍地的土地重新披上了綠色的外衣,「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不再是空談。

依託龍頭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孝坪鎮的村民們都在田間地頭找準定位,辛勤勞動,腰包逐漸鼓了起來。生活富足、文化豐富、鄰里和睦,新生活的多姿多彩孕育出新時代的嶄新希望。迎合時代轉變,這個煤渣遍地的「黑」土地,重新煥發出綠色的盎然生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UzJdGwBvvf6VcSZ-L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