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沒做好這6點,很容易讓孩子變成羅圈腿,現在改正還來得及

2019-10-31     兜媽愛叨叨

閨蜜上周末來我家玩,跟我說了她在育兒上的一個困惑。

「我知道剛出生的孩子的雙腿有些彎是正常的,可是我家寶寶現在已經1歲了,兩條腿還是很像『O形腿』。」

「平日裡,也有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給孩子吃鈣片,怎麼還會這樣?該怎麼預防羅圈腿?」

不僅是閨蜜,很多爸爸媽媽也會有同樣的困惑。


其實閨蜜家孩子的情況是正常的,根本不用過於擔心。

剛出生的孩子的腿型基本是向內彎曲的,都會有「羅圈腿」,這是非常正常的。

1歲的孩子「羅圈腿」也是很正常的。

當孩子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O形腿就會慢慢得到改善,到了3歲左右,孩子的O形腿會基本消失。

有些孩子在3~6歲的時候會有輕微的X形腿。


一般大部分孩子到了7~8歲的時候,腿型會自然恢復正常。

而真正導致孩子羅圈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種。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羅圈腿

1、發育性因素

孩子會出現羅圈腿與遺傳有關,但一般來說是佝僂病的原因。

在孩子身體生長發育時期,如果孩子營養不良或有腸道疾病,就有可能會引起鈣、磷等營養元素的缺乏。


而鈣磷營養元素的不足就會導致孩子關節軟骨發育不良、骨骼發育障礙或骨變形等情況。

進而導致孩子出現膝內翻的改變,也就是羅圈腿的出現。

2、失衡性因素

在孩子生長發育期間,如果孩子有不正確的用力習慣或長期不正確的姿勢,就會導致支配關節的肌肉力學平衡。

而長期的肌肉力學平衡會引起關節移位,進而形成膝內翻。

3、外傷或其他疾病導致O型腿

正常情況下,孩子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並不是形成孩子出現O型腿的關鍵因素。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比如,外傷導致外側副韌帶損傷等也會導致孩子出現O型腿。


有些家長還會認為是孩子穿了紙尿褲導致了羅圈腿,其實孩子經常穿紙尿褲會變羅圈腿的說法是個謠言,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

正確使用紙尿褲不僅不會導致孩子羅圈腿,還有利於孩子髖關節的發育,所以家長不要擔心孩子會因為穿紙尿褲而變成羅圈腿。

怎樣預防羅圈腿

1. 定期體檢

父母要定期帶孩子去醫院體檢,及時檢查孩子的腿形是否出現了病理性的改變。

一般來說,1歲以內的孩子,每月去醫院體檢一次,1歲以上的孩子,每3個月去醫院體檢一次。

2. 避免讓孩子過早學習站立和走路

父母不要著急讓孩子過早的學習站立和走路,1歲以內的孩子的骨骼柔軟,骨骼中含膠質多、鈣質少。

如果過早讓孩子學習站立和走路等於「拔苗助長」。


孩子必須兩腿蹬地用力的向前走,長期如此,容易使孩子腿部骨骼變彎,進而形成羅圈腿。

另外,讓孩子過早學習站立會導致孩子的下肢過早負重,進而影響孩子腿部的正常生長發育。

3. 不要給孩子隨便綁腿。

有些家長,尤其是老一輩的爺爺奶奶,經常會用棉被、夾被把剛出生的寶寶裹得緊緊的。

這還不夠,棉被外面還要再綁上幾道繩帶,說是為了預防「羅圈腿」。


然而,讓寶寶像棍兒一樣直直地躺在「蠟燭包」里,這樣的做法非常不符合寶寶的生理要求。

不僅無法防治「O形腿」,還會妨礙到孩子的自由活動,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

4. 發現孩子有膝蓋不碰、腳踝併攏的情況應及時就診

父母要想判斷孩子是否有羅圈腿,可以先讓孩子仰臥,然後輕輕的用雙手將孩子雙腿拉直,並向中間靠攏。

正常情況下,孩子的兩腿在靠攏的時候,雙側踝關節和膝關節之間應該是併攏的。

如果發現孩子雙側踝關節和膝關節之間有間隙,父母就應該重視了。


應該儘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如果發現孩子下肢發育有問題就要及時就診治療。

如果按以上的檢測方法,發現孩子雙側踝關節和膝關節之間的間隙已經超過了10厘米。

那麼非常有可能就是羅圈腿了,父母應該儘快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5. 適當補充維生素D

如果孩子身體缺乏維生素D,很容易導致孩子患佝僂病。因此要給孩子適當補充維生素D。

與此同時,家長要帶著孩子適量的做些運動,以改善孩子肌肉的張力,避免羅圈腿的形成。


6. 適當補充鈣片

腿部是人體受力支撐非常重要的部位,如果孩子身體缺鈣會導致肌肉關節鬆弛。

在孩子直立行走的時候,他的腿部在重力作用下就會很容易變形,造成羅圈腿。


因此,平時要注意給孩子適當補充鈣片。另外,家長要注意,純母乳喂養的孩子也是需要及時補充鈣片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TBrI24BMH2_cNUgzV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