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說過「玩具相機」吧!它的外型和名字看起來一樣地可愛,但它並不是真正的玩具,而是一類自帶簡單鏡頭的膠片相機(其中很多由塑料製成)。
在膠片時代它們並不起眼,但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復古風」盛行,這類擁有漸暈、焦點不清晰、鏡頭失真和明顯眩光的相機反而開始受寵。攝影師放棄了對拍攝結果精確的控制,從這種不可預期的拍攝中獲取意外的驚喜。
如果你也想玩一玩這種有趣的「復古風」,但又不想花錢,不妨用 Photoshop 來模仿、製造出屬於你的玩具相機特效。除了有趣以外,這也是一種把平淡場景變得有趣的好方法。
接下來我們將以這張照片為例,為您講解用 PS 製造玩具相機特效的基本步驟。
1. 裁剪圖像
大多復古膠片風照片,都是 1:1 的長寬比。在左側工具欄選擇「裁剪工具」,並在頂部工具欄左上角,在調整裁剪比例的下拉菜單中選擇「1X1(方形)」。
裁剪區就會隨之出現在工作區中,你可以把它縮放、移動。
一些比較明顯、有存在感的畫面景物,放到螢幕正中,然後完成裁剪:
接下來要做的,是添加暗角。
2. 鏡頭校正
Ctrl+j 把背景一層,以便進行非破壞性的工作。再右鍵選擇複製出來的圖層 1,選擇「轉換為智能對象」。
接著,在上方菜單欄選擇「濾鏡-今天校正」,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單擊「自定」選項卡,會出現這樣的一個介面:
在「暈影」部分中調整「數量」滑塊,圖像就會產生一些黑色(負方向)和白色(正方向)的暈影,數值越大暈影的範圍就越大。
在本例中,我們把數量設置為 -100。
而「中點」滑塊相當於在畫面正中心點一盞「燈」,當中點數值很小時,畫面大部分都是沒被「照亮」的次暗區(顏色比暗角稍淺);而中點數值變大時,「被照亮」的區域變大,次暗區減小,最後甚至可能會把暗角也消除一部分。
在本例中,我們把中點設置為 +10。
本步驟最終調整結果如下:
下一步,是製造「失焦」的效果。
3. 高斯模糊
許多玩具相機拍攝的照片整體會呈現失焦狀態或是模糊,要模擬這個效果,請在上方菜單欄中選擇「濾鏡-模糊-高斯模糊」,在彈出的窗口中調整「半徑」滑塊。半徑的數值設置得越大,模糊的程度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圖片像素越大,達到同等模糊效果所需的半徑數值就越高。由於本例中使用的示例圖片較小,所以半徑設置為 1 就可以了——而如果對於一張超大的圖片而言,需要達到這樣的模糊效果,可能要設置為 5 到 10。
接下來,是調整照片的色彩模式,使照片更有「膠片感」。
4. 曲線調整層
在圖層介面下方點擊左數第四個按鈕,建立曲線調整層。這比直接調整曲線要方便得多——尤其是操作比較複雜的情況下。
你需要把照片的色彩調節成玩具相機獨特的色彩規律。打開圖層調整面板,在通道部分把默認的「RGB」先後改成「紅色/綠色/藍色」,在紅色綠色通道中先固定中點,把曲線拉成輕微的 S 型;藍色通道中則是把曲線拉成倒 S 型:
在本例中,由於圖像中主要是白色的雪,所以這一步的調整不需要很精細;如果你拍攝的是其它帶色彩的景物,可以尋找一些由真正玩具相機(如廣受歡迎的 Diana 和 Holga)拍攝的類似題材實例來進行參照對比,對色彩進行調整。
比如說,如果你拍攝的場景主要是綠色,就找一張玩具相機拍攝的草地照片來進行對比,以此類推。
本步驟最終調整結果如下:
最後一步,添加漏光效果。
5. 柔光圖層
玩具相機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明顯的漏光,它的成語是相機機身的密閉性不足,導致光線「泄漏」到感光元件中,形成一些超現實的色塊,為照片添加了一些特色。
要想模擬這些效果,你需要新建一個空白圖層——最好把它重命名為「漏光」。然後選擇畫筆工具,硬度設置為 0。半徑設置大一些,然後選擇你喜歡的色彩,並在圖像上畫出一兩個色塊。
在圖層介面左上角,把「漏光」圖層的圖層混合模式更改為「顏色」,並在圖層介面右上角調整不透明度,來獲取你想要的效果。
最終調整結果如下:
善用這個方法,你可以把許多看起來特別普通的場景,都變得有趣起來:
接下來,該輪到你親自動手嘗試了~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PpeP28BMH2_cNUgszB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