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99%的書畫作品都並沒有投資價值

2019-06-29     古溈書畫

大家好今天我們共同解密兩個問題:第一個,為什麼身邊的「書畫家」都一個比一個窮困不堪?第二個,為什麼說99%的書畫作品都毫無投資價值。

從事書畫行業近6年時間,從業時間較行業的前輩們時間算是非常短的。六年時間裡,與多位書法家,畫家,畫廊老闆,以及書畫愛好者來往密切。決定寫這篇文章,原因是我看到了身邊一位朋友花了5000塊錢,買了一幅行業俗稱的「行畫」。這種行畫在北京潘家園,琉璃廠的價格一般不超過200塊錢。但身邊這位朋友硬是花了5000塊錢買了這麼一貨色,後來調查了一下,原來有很多畫廊都在高價銷售這種「行畫」,面對這種局面,我只能說現在的畫廊在作死。當你把別人當傻瓜的時候,其實自己才是最大的傻瓜。

被市場成為「行畫「的山水畫當今的書畫

這樣的山水畫,200元一張我可以要多少有多少,但很多人都花了幾千甚至幾萬,明白的被人坑的很慘。

今天我決定說幾句心裡話,講點乾貨,給整個行業爆點內幕。任何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鲶魚!

腦洞一 「低智商」的藝術家

99%的書畫家都沒有資格稱叫「家」,更沒有資格叫「藝術家」,充其量是一個書愛好者,或者是書畫從業者!說體力勞動者也可以。

近現代能夠留名的書畫家寥若晨星,加一起不足百人。而當今中國的「書畫家」規模有百萬之巨,應該說現在的書畫家能夠被時代記憶,被歷史認可的幾率,不到萬分之一。

但當今的書畫家卻沒有意識到這一殘酷的現實,都在做著黃粱美夢,於是開始使勁兒折騰:出畫冊,辦個展,搞拍賣,做網站,搞筆會,拜名師,搞合影,請名家點評,削尖腦門兒也要出個名兒。這些套路看似庸俗,但卻成為絕大數書畫家灑熱血的戰場,屢敗屢戰樂此不疲。最後,藝術家們都窮的叮噹響,最後搞火了畫冊印刷廠,搞火了美術展覽館,倒霉了自己以及被自己矇騙了的藏家。

最後的結局,書畫家為了養活自己,原來5000一張的畫,現在賣兩百也不嫌少。我想說的是,不要覺的虧,能賣兩百就不錯了!事實上,他們的作品也就值這個價。

中國有數以百萬的書畫家,究竟有多少人的字畫能後賣錢?依我的經驗判斷,當今字畫真正能流通的,全國不過千人。

腦洞二 書畫市場≈禮品市場

中國字畫本身具備極大的禮品屬性。「八項規定」的出台,讓行業逐步進入寒冬狀態,5年過去了,現在基本已經進入了冰凍模式。榮寶齋也開始虧錢了,某大師的人物畫也不靈了。書協主席的字也不怎麼值錢了。說明什麼?一旦不讓送禮了字畫真沒人買,即使有人買了送禮也沒人敢要了!市場徹底迎來了寒冬!

某書協主席書法

一大批書畫名家賣不動了,勢必要繼續搖旗吶喊,加大宣傳,繼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成交量對他們來說顯然已經不重要了,維持住高價不放鬆才具有最大的意義(之前已經賺的自己不好意思了)。這樣自己有面子,同時讓擁有作品的人有個心理安慰。即便如此,還是抵擋不住大盤的拋售,價格一降再降!某書法家平尺價從5萬降到了現在2000,但依然沒人敢買。

腦洞三 當代值得投資的書畫家有幾人?

買字畫的人有個共性,開口先問是誰的作品,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不認識的書畫家基本不會考慮,除非藝術水準非常之高。試問當代出名的書畫家能有幾人?省級以上的美協書協,規模也就幾千人,混出名來的,充其量一千人。也就是說,在中國雖然有100多萬人在寫字畫畫,但只有1000位是在當今這個社會是有知名度的。其餘的人都被淹沒在海底。按照28原則,這1000位里有200個是吃肉的,剩餘800個是喝湯的(基本能吃飽肚子),剩餘的近百萬大軍都是聞味兒的,但肉味兒給他們做夢吃肉的機會,但他們不知道,這輩子能吃上肉跟被雷劈的機率相差無幾。

結論:

在中國,能夠在市場廣泛流通的書畫家,並產生二級三級市場交易的,200人而已,而能夠在這個時代留名載入歷史的,恐怕最多也就二十人。

作為收藏愛好者,這時要警醒了!你花錢捧過場的藝術家能否成為這百萬大軍中的前200名?如果是,恭喜你慧眼識珠。說明你買的作品還能夠轉手加價賣出去!否則只能自己一直擁有,這樣的作品毫無投資價值可言。

如果你是出於個人喜歡,但買無妨。如果你想通過投資藝術品保值升值,那你必須要長點心了。

腦洞四 你平時候購買的字畫,很可能就是一堆紙,甚至還不如一堆紙有價值。

藝術品對於普通大眾來講,並非剛需。字畫收藏處於藝術品收藏的最頂端。因收藏字畫需要較高的鑑賞能力,人文修養,以及財力支撐,使得收藏字畫的人群非常小眾。

藏家購買字畫,必定會選擇名氣大且藝術水準高的,如果一位藝術家既沒有很大的名氣,也不具備很高的才氣,那麼石沉大海是必定無疑。沒錯,藝術品市場就是這麼殘酷。當今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極度透明,想靠僥倖心理在小範圍內出點名賣點字畫為生的時代即將過去。

原來賣彩電的廠家有幾百家,網際網路時代,十家就夠了,事實上四五家已經滿足了市場。原來手機品牌上百個,最後五六個品牌統治了世界。無序競爭的野蠻時代已經過去,理性發展的時代已然來臨!

結論

中國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畫廊,更不需要那麼多的「書畫家」。在古代,書畫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藝術創作僅是業餘愛好。現在相反,書畫家都是全職。100位書畫家供應的作品,就已經讓中國的收藏市場趨於飽和,剩餘的必定全是泡沫。就好比給100個人供應了200套房子!房子誰買?擁有房子的人賣給誰?

書法史上記住了啟功的名字,啟功之後還沒有誰能讓歷史銘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OU3DGwBmyVoG_1Z7c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