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流浪動物,別光做伸手黨,要救就必須動真格去救

2020-06-11     呼籲文明養犬

原標題:救助流浪動物,別光做伸手黨,要救就必須動真格去救

養寵物的人都有一種體會:看到路邊的流浪貓狗,都會想方設法的給與一些幫助。所以,很多人在養了寵物後或多或少都會參與一些救助,無論是一個人「單打獨鬥」,還是找到組織集體行動。

而大部分懷揣愛心的初次救助者們,一般都會這樣做:

在路邊發現了流浪貓狗後第一時間拍照片

發朋友圈

然後找動物保護組織

希望來個人把小可憐帶走

但此時的救助組織卻也是苦不堪言,不是不想救,而是受夠了「救助伸手黨」。這讓初次救助的人感到迷惑:

做救助,難道不是你們救助組織天經地義該做的嗎?

為什麼我告訴你們這裡有流浪貓狗,你們卻不來帶走呢?

難道你們是騙子?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什麼才是「救助行為正確的打開方式」,以及救助組織最頭疼的「救助伸手黨」又是怎麼回事。

還記得西華路金花街救的小串串嗎?留意後面那雙肥腿,那是豆媽的肥腿,還有那輛是當年叉燒的寶座

後續救助全部費用都是狗醫生阿迪他媽-(雲一族)阿迪媽負責的

現在跟主人在國外一齊生活,簡直狗生無憾🥰

看看這身皮膚病……簡直不堪入目,還好他遇到逆轉狗生的金主……阿迪媽

上圖是被現在主人領養後一齊參加狗狗旅行團,並慶祝重生日,備註一下,那蛋糕是豆媽家的出品(完美賣了個小廣告)

動物救助組織,沒有義務隨叫隨到

或許有人不知道,我們國家的動物救助組織都是民間自發的,沒有任何政府資助補助。每個組織救助動物的日常開銷,都是來自志願者的捐款,和部分社會捐款(有些動保組織甚至從不接受社會捐款)。

一般來說,一個動物救助組織會有一名發起人,幾名管理者,數名志願者,和一個安置動物的基地。而這些人可能都是有工作的上班族,並不會為誰24小時待命。

那如果說,發現流浪動物後,能直接送去救助基地嗎?關於這個問題,下面就會提到。

救助並不容易,伸手黨、道德綁架最不可取

很多人把救助,簡單的理解為「發一條朋友圈,叫人來接走」,其實事實並不是那麼簡單。

救助的最終目的,是讓生病的流浪動物恢復健康,讓無家可歸的流浪動物重返家庭。而作為第一救助人(第一個發現它們的人、或者是負責照顧、回訪動物的人),事實上,責任最為重大。

救助,不是頭腦一熱的產物,而是一場肩負著有始有終的責任感,耗時耗力耗錢的持久戰。

很多人會覺得,流浪動物那麼可憐,我都告訴你們這裡需要幫助而你們卻不來,這就是虛偽、騙子、不安好心。而我才是真正有愛心的人,我發了朋友圈、告訴了朋友。既然動保組織不管,那算啦,我也不管啦。

這個就是伸手黨的典型表現,順便還道德綁架了一番。

當你看到路邊的流浪動物,並且決心想要幫助的時候,那麼你就成為了第一救助人。

這時候你要問問自己,你願意掏錢給它看病嗎?你願意暫時擔負起它部分或者全部的生活費嗎?你願意積極的幫它擴散領養信息,助它早日找到溫暖的家庭嗎?甚至,如果它沒有家庭願意領養,最終,你願意給它一個家嗎?

如果看到這裡你怕了,那麼也請不要通知動保組織了吧,畢竟都是志願者,為什麼要別人花錢來替你的善心買單呢?

再說回那個問題,自己送去救助基地可以嗎?可以,但是請記住,既然救了,請有始有終。救助基地、救助組織是一個配合你、幫助你的平台,你才是第一救助人。

這是一隻在垃圾站的小貓,不知它怎麼進去的,反正發現它的時候很髒,很虛弱

這是撿到它的當天發的朋友圈。

身上濕噠噠的,而且很髒……

很幸運……它被當時還是小情侶的主人領養了

現在的它,胖成球,小情侶已經是小夫妻了,希望它一直健康開心陪著主人生活

貓如其名……波子……哈哈……真的胖成一個波

別怕!這裡有一份救助指南!

相信這個社會還是有愛的人更多一些。如果以前對救助有些誤解,那從今天起就做一名真正意義上的救助人吧!那作為一名救助者,到底該做哪些事情呢?

判斷評估

判斷:是否流浪

並不是沒有牽繩、沒有項圈的狗就是流浪狗,同樣,散養的貓咪也未必沒有主人。如果你在路邊看到它們請先保持理智,可以從它們的毛髮乾淨程度來判斷它們是否流浪。

評估:是否生病

確定為流浪貓狗後,通過它們的神態來評估一下有沒有生病。如果看上去比較健康,食慾比較好,那麼可以拍幾張照片(臉部、全身、正面、側面),發一條朋友圈或問問附近的人。如有條件,最好對流浪貓狗有一個簡單的安置(可以寄養在寵物醫院)。

簡單的體檢

發現它們的24小時內,可以帶它們去醫院做一個簡單的體檢。目的是為了弄清它們的年齡、性別、有沒有犬瘟貓瘟等致命疾病。這也是為後續的領養工作做準備。

一般做這些檢查項目就夠了:(1) 體內外寄生蟲感染情況 ;(2) 牙齒;(3) 體溫 ;(4) 耳蟎;(5) 掃描是否有晶片 ;(6) 身體是否有腫塊 ;(7) 眼睛 ;(8)狗瘟或貓瘟。

發布領養信息

如果你不知道領養信息發去哪裡比較有效,那麼動保組織和救助圈會非常樂意幫助你~現在各大救助組織都會有自己的公眾號和微博,利用網際網路的力量,相信會有很多喜歡動物的人看到。

領養信息包括:(1)清晰的照片;(2)性別、大致年齡、有無疾病、是否注射過疫苗、是否絕育,這些都能從之前的體檢得出;(3)所在城市及救助人聯繫方式。

領養可能不是一次發布就能成功的,這是最耗時的一步。在這期間,如果你實在不方便把它們安置在家中,那麼可以尋求動保組織的幫助,看看是否有人願意暫時收留它們。當然,這只是暫時收留,不要忘記給它們買糧食哦~

回訪

並不是把它們送走就宣告救助完成。定期的回訪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有養寵經驗而領養家庭是新手的話,你也可以傳授一些養寵經驗給新家長們。另外,如果動物不適應新家庭,或是新主人有毆打、虐待動物的行為,請務必把它們接回來!同時也可以向動保組織揭發領養人的信息和虐待證據。

做救助不容易,人少動物多,有時候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心力交瘁的時候,如果還碰到伸手黨和道德綁架,那才是最傷人的事情。所以一些資深救助人和動保組織經常被誤解,但不管怎樣,不忘初心才是最關鍵的。

作為從沒接觸過救助的寵物主甚至是普通人,我們十分希望你的愛心能救動物們一命。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做一個伸手黨和道德綁架者,我們會拒絕幫助你;如果你在救助時用盡全力還需要幫助時,我們會義不容辭。

這只是不慎從樓上掉下來後,主人就直接放它在樓下大堂不要它了。

這隻喵是被人塞進我暫時放在樓下的籠子裡的

成功被領養後,現在還蠻幸福的,期待它們長大蛻變

來源: 豆媽細作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Nrko3IBfGB4SiUwY0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