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來陪陪你!」

2019-07-25   中國鄉村之聲

暑假來了,保障農村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截至2018年8月,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其中96%的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隔代照顧。除了物質上的照拂,心理和情感上的關懷更為迫切。

近日,記者走訪河南、湖北、山東、陝西等地了解到,這個暑假,「兒童主任」、農家書屋開設「第二課堂」、大學生志願者暑期支教等一系列鄉村教學活動,為留守兒童們不僅提供了讀書、學習、娛樂的場所,豐富留守兒童暑期生活,解除了家長的後顧之憂,更從精神上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輔導與關愛。

「兒童主任」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近日,在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正昌兒童福利教育資助中心,老師陪同孩子們剛剛過完集體生日。六年級學生謝盼盼說,自己在福利學校一年多,得到了媽媽般的關懷。

兒童福利教育資助中心六年級學生 謝盼盼:在我生病的時候,白媽媽第一時間帶我去醫院看病,還給我做好吃的。在我成績下降的時候,白媽媽總是鼓勵我,給我輔導功課。我覺得白媽媽可親可親了。

謝盼盼口中的「白媽媽」正是資助中心的主任白宏穩,2013年她成為一名「兒童主任」,協助提供監護指導、精神關懷、返校復學、落實戶籍等關愛服務,是她主要的工作職責,城郊鄉劉馬窪村、古城鄉付灣村等地都留下了白宏穩走訪的足跡。

兒童福利教育資助中心主任 白宏穩:篩查一些孤兒的信息,困境兒童的信息,我們接到信息之後會去走訪,實地去了解這些情況,去孩子家裡看一看,然後在村裡面了解一下實際情況,回來給每個孩子做一個檔案,有一個後期的跟蹤指導。

籌建留守兒童的「快樂之家」

而在安徽黃山則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依託社工組織關愛留守兒童。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源芳鄉的「行益堂」,就是31歲的退伍軍人張志健2016年為留守兒童創建的「兒童之家」,他請當地社工組織和大學生志願者共同參與,為孩子們輔導作業、心理疏導、陪伴遊戲。

「行益堂」負責人 張志健:本身我也是一個留守兒童嘛,退伍回來之後,我看到很多留守兒童還是像以前一樣分散在外面,所以我就想給他們有一個可以安心學習、健康成長的地方。孩子們從中也確實有很多收穫,特別是家庭困難的單親家庭孩子,經過志願者的精心陪伴之後,他的性格有很大改善,原來有暴力傾向、內向的,慢慢地都在轉變,往好的方向轉變。

為了讓這些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張志健一直和黃山學院志願支教隊、黃山市心理協會等愛心團體進行溝通聯繫,希望能招募更多志願者來行益堂上課。

「行益堂」負責人 張志健:因為我們這裡是山區,師資力量還是比較欠缺,我希望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參與到我們行益課堂的大家庭中來,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幫助。

讓留守兒童伴著書香過假期

除了一些公益機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兒童福利救助的隊伍中來,其中也包括很多民間自發組織。山東高密市經濟開發區馮家莊的「寶德書院」,是一個普通的農家書屋,擁有15000多冊藏書,舒適的環境和良好的學習氛圍,成了附近村裡不少孩子暑假的「第二課堂」。

留守兒童 郭惜今:我很喜歡這個地方,因為這裡每天有很多老師來陪我們,教我們不同的知識,生活多了很多樂趣。

留守兒童 門忠浩:在這裡每天會很開心,因為老師每天會交給我們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國學、豎笛還有古箏什麼的。

「寶德書院」由普通鄉村教師李濟遠、單美華夫婦於2013年創辦,創辦之初,就是為了解決農村孩子假期無人看管問題。夫婦倆騰出了自家房子,多方籌措了15000多冊圖書,建成 「寶德書院」 後免費向孩子們開放,李濟遠、單美華夫婦利用假期教授孩子們國學、美術、音樂等課程。

「寶德書院」創始人 李濟遠:我們書院裡有三支大學生支教團隊,社會上還有許多熱心公益的志願者,他們利用自己的空餘時間來到這裡,與孩子們一起教授各類特長,讓農村的孩子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目前,「寶德書院」已成為附近農村孩子的聚集地,每天前來上課的孩子超過40人。「寶德書院」還相繼在濰坊高密和安丘建設了六處分院。

學生家長 馮克鎮:我們這邊打工的比較多,孩子們都在這裡第一比較安全,第二還能學許多知識,解決了家長的後顧之憂。

大學生志願者助留守兒童過暑期

今年7月,全國婦聯、民政部、共青團中央《關於認真做好暑期家庭教育和關愛兒童服務工作的通知》,組織全國各地100所高校3800餘名大學生志願者,重點面向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及其家庭傳播家庭教育知識,提升家庭教育技能,豐富兒童文化生活,幫助解決暑期兒童監護、人身安全等突出問題,陪伴孩子們度過一個健康、安全、文明、愉快的假期。

在陝西省咸陽市永壽縣店頭鎮益海嘉里小學,來自西安外國語大學的支教老師正在給孩子們上一堂趣味地理課。

鄉村小學學生A:我感覺很好,他們給我們教的知識我都沒有學過。有他們,這個暑假過得很快樂。

鄉村小學學生B:我們這個暑假過得特別有意思,我們很有共同語言。

店頭鎮益海嘉里小學服務於周圍5個自然村,校內有在校學生80多人,大部分學生是長期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大學生志願者在給孩子教授知識、開拓眼界的同時,也給予孩子們更多的陪伴和關愛。

西安外國語大學志願者:我認為支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是完全用其他經歷無法代替的一個感受,所以我來這裡的初衷就是要教給孩子們一些只有我們能帶給他們的東西,帶領他們去看更新的世界。我們有很多科普課和手工課,讓他們都是受益匪淺,讓他們能記一輩子,讓他們看到除了這個村這個鎮之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山那邊還有山,水那邊還有水。

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說,這樣的活動不僅傳播了知識、傳遞了愛心,也讓他們深切感受到黨和國家對於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做出的巨大投入。

西安外國語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2017級輔導員 張迪:我們打算在以後的日子裡讓廣大學生參與到這個活動當中來,也是讓鄉村小學的孩子們能夠接受大學生的志願服務活動,給孩子們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們努力學習,學好文化知識以後回來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每一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情況千差萬別,他們成長所需要的撫慰和照料也不盡相同。守護留守兒童身心安全,呵護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需要建立政府、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協同聯動制度保護體系,從政府到社會,從學校到家庭,各自需要承擔哪些責任,都應該細化。責任越細化,留守兒童的明天才會越來越美好。

本文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

圖片來源於網絡,部分與文中內容無關

記者:劉璐、咸陽台王愛、安陸台王崎鑒、濰坊台陳安利

編輯:李沛 // 責編:楊瀅 // 監製:汪群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