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痛,到底是種什麼樣的痛?

2019-12-18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心梗的痛一定要及時鑑別!

心內科最常見的病,當屬冠心病,冠心病中最嚴重的類型,當屬急性心梗。急性心梗診治最為關鍵的步驟,在於及時就診,儘早進行血運重建。

決定能否及時就診,在於公眾能否識別出心梗的症狀,而心梗最典型的症狀,莫過於胸痛,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心梗的痛,是一種什麼樣子的痛!

時 間

心梗的痛,是有其持續時間的。首先來說心絞痛,典型的心絞痛持續時間為數分鐘,持續只有幾秒鐘的胸痛可以排除心絞痛,持續超過半小時的心絞痛,需要高度警惕心梗。

但一下子持續好幾天,甚至幾周的胸痛,也不是心梗。所以心梗的痛,不能太短,又不能太長,符合心絞痛的特點,持續時間又大於半小時,就要考慮心梗啦。

部 位

心肌梗死胸痛的部位,多數患者會描述位於胸骨後,說位於心前區的也有,甚至症狀不典型的患者,會出現腹痛、牙痛等症狀。

因而有專家建議,眼睛以下,恥骨聯合以上部位疼痛而於急診的患者,均需除外心梗,有些誇張,但也不無道理。除了疼痛的部位外,心肌梗死的胸痛也有其特殊的放射部位,左上肢和後背很常見。

性 質

對於心梗胸痛的性質,也是「眾說紛紜」,悶痛、壓榨性疼痛、窒息感、壓迫感,類似的描述,都能用於描述心肌梗死患者的感覺。

也有部分患者會追溯出恐懼感和瀕死感,「當時感覺自己可能挺不過去了」,是不少患者的真實描述。也有患者症狀很不典型,明明發生了心梗,卻沒有任何疼的症狀。這也是部分患者就診不及時的原因。

誘發和緩解因素

胸痛由什麼因素誘發,又由什麼因素緩解,對心肌梗死的判斷也很有意義。由於心肌梗死發病機制中重要一環在於供需失衡,心肌活動所需的氧氣消耗,不能被冠狀動脈充分供給,短期造成心絞痛,時間再長就是心肌梗死。

因而劇烈活動、情緒激動、天氣寒冷、飽食等增加心肌耗氧的因素,都會誘發心肌梗死。

自然,心梗導致的胸痛,在心肌供血改善後能夠得到緩解,最簡單的是停止體力活動,部分患者會含服硝酸甘油,但這些對於心絞痛效果明顯,對於心梗,作用降低,只能部分緩解。

緩解心梗症狀最明顯的,當屬及時的血運重建,很多患者在進行冠脈介入治療的手術台上,會突然胸痛明顯緩解,有種胸口壓迫的大石頭解除了的感覺。

伴隨症狀

心梗的伴隨症狀也不能小覷,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西醫對應的叫做視觸叩聽,伴隨症狀,也就考察我們動用無關的能力。

對於心梗的患者來說,伴有大汗、面色蒼白者,明顯提示症狀和病情較重。合併心悸者,警惕房顫、室速等快速心律失常。合併黑曚、意識喪失者,需考慮室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以及有無新發的傳導阻滯。

伴隨症狀,不但能夠為我們的診斷提供更多的線索和證據,也能輔助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

危險因素

聊了這麼久的心梗性胸痛,就像講了一個故事一樣,而這個故事的主角,是那些發生了心梗的患者,在故事當中,主角的背景和性格十分重要,它決定了主角在關鍵時候的選擇,也就是故事的走向。心梗患者的背景同樣這樣,它決定了心梗這個故事是否會發生,發生了是否合理。

所以,一個60歲,既往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出現了胸痛;和一個20歲,既往無任何慢性疾病,出現了胸痛,哪個更像是心梗,不言自明,因為那才是心梗的設定啊!

認識心梗的這些痛,當危險來臨時,及時就診,讓親人不再悲痛!

參考文獻

[1]Fourth universal definition ofmyocardial infarction (2018).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2]Sarkisian L, Saaby L, Poulsen TS, Gerke O, Jangaard N, Hosbond S, Diederichsen ACP, Thygesen K, Mickley 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yocardial injury, and nonelevated troponins. Am J Med 2016;129:446e.5–446e.21.

[3]Braunwald E, Morrow DA. Unstable angina: Is it time for a requiem? Circulation 2013;127:2452–2457.

[4]Bentzon JF, Otsuka F, Virmani R, Falk E. Mechanisms of plaque formation and rupture. Circ Res 2014;114:1852–1866.

[5]Falk E, Nakano M, Bentzon JF, Finn AV, Virmani R. Update>[6]Ibanez B, James S, Agewall S, Antunes MJ, Bucciarelli-Ducci C, Bueno H, Caforio ALP, Crea F, Goudevenos JA, Halvorsen S, Hindricks G, Kastrati A, Lenzen MJ, Prescott E, Roffi M, Valgimigli M, Varenhorst C, Vranckx P, Widimsk_y P. 2017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Eur Heart J 2018;39:119–177.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作者:何金山

責任編輯:董小雯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KzKFm8BMH2_cNUgqi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