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奶奶說中秋是「好節」
又是一年過節時,泉州人好禮,每逢佳節,人間享樂的同時,不能忘了祖宗。
奶奶在世的時候說,中秋是個「好節」,請祖宗過來團聚,只要點香,不用燒紙錢。清明節、七月半算是鬼節,而端午節、中秋節則是所謂的「好節」。「好節」不用大操大辦地祭祀,像中秋,只要月餅、番薯和檳榔芋就行了。
幼時物資匱乏,月餅是稀罕之物,得用糧票定量購買,每家每戶就那麼幾兩糧票,米飯都不夠吃,有時候青黃不接,三餐都得換成雜糧,哪裡還能吃得上月餅?而中秋之時,番薯和檳榔芋豐收,便宜得很,於是,奶奶就用番薯和檳榔芋,或蒸或炸,變換出很多道菜,一來供奉祖宗,二來賞月打牙祭。
奶奶最拿手的當屬炸棗,炸棗這東西,並不是油炸大紅棗,而是炸一種用番薯和糯米粉攪拌在一起的食物,這種食物,泉州人稱為炸棗。奶奶會把炸棗做成兩種樣式,一種圓柱形的裡面沒有餡料,一種是圓形的,裡面包上花生碎芝麻等甜物。
奶奶常說,番薯和檳榔芋都是好東西,多吃不生病,這話在當年,應該是沒錢買奢侈的月餅,權且用番薯檳榔芋得了,而今想來粗糧確實對身體好。
夜裡想起奶奶,忽然感覺這個中秋一定不能少了番薯和檳榔芋。
二、番薯餅
最近身材不適時宜地貼了一層厚厚的秋膘,於是像炸棗和炸芋頭餅這種耗油的食物暫時禁口,檳榔芋我做了芋圓糕,而番薯,我則來蒸一道番薯餅,不油不膩,清甜爽滑,一樣可以遙祭奶奶,和奶奶一起過中秋。
準備食材:
番薯1個、糯米粉200g、澄面20g、白砂糖50g、玉米油20g。
(番薯削皮後是475g。)
(白砂糖的用量要根據番薯的甜度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烹飪過程:
1、將番薯洗乾淨,去皮,切片,切得越薄越容易蒸熟;
2、上蒸鍋蒸45分鐘,一定要蒸得軟爛才行;
3、取出,趁熱倒入白砂糖,讓糖更快地融入番薯里;
4、趁熱用矽膠鏟把番薯壓成泥,並把白砂糖和番薯攪拌均勻;
5、倒入糯米粉和澄面,澄面的作用是讓番薯餅表皮更透亮,成品也不至於過於軟爛;
6、加入玉米油,鎖住水分,同時讓番薯餅更嫩滑;
7、戴上手套,下手揉勻,記住,一定要多加揉搓,越揉越韌,才不會過於軟綿綿;
8、準備電子秤,稱出大小均勻的小劑子,我用的是50g的模具,所以每個小劑子是45g;
9、用模具壓出喜歡的花樣;
10、大火燒開,上蒸鍋蒸12分鐘,不能蒸太久,太久造型會全塌哦;
一道黃橙橙金燦燦的番薯餅就做好了,漂漂亮亮的,番薯也能高大上。
用保鮮膜一個個給包起來,準備祭祀給奶奶。
忍不住,我先偷吃一塊,又軟又糯,還有點韌,甜絲絲,一點都不粘牙。
記得奶奶在的時候,她在灶台忙活,而我圍著她轉,她每煮好一樣東西,我都會趁她不注意偷偷地用手抓一塊吃,奶奶見了都是笑眯眯地說:吃吧吃吧,沒事,公嫲疼子孫呢。(公嫲,泉州話,祖宗的意思)
我想大抵公嫲都是疼子孫的,奶奶疼我,這個中秋,我特別想她......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喜歡,你就來這裡,點贊、轉發、高談闊論。而原創作品,作者心血,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