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是古人談之色變的呢?"奇技淫巧"無疑總能在榜上占據一席之地。這個出自《尚書·泰誓》的成語,從一開始的貶義發展到坐穩社會鄙視鏈的最底端,花的時間並不長。那它到底是"做"了什麼,以至於人們對它如此不喜?
"奇技淫巧"的來源
"奇技淫巧"這個說法,目前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禮記·王制》記載,司法官在遇到"作淫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眾"的四類犯人時,可直接不經審訊而將其處死。
《禮記·月令》記載,在季春和孟冬由工師組織製造器物時,"監工日號:毋悖於時,毋或作為淫巧,以盪上心。"自鄭玄開始,人們普遍把"奇技"解讀為"奇異"的技能,把"淫巧"理解為"過度工巧"。
而"奇技淫巧"的首次"合流",出現在《尚書·泰誓》:"(周武王指責商紂王)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這裡的"奇技淫巧",類似"靡靡之音",被認為是供王公貴族享樂的奢侈之物。
所以從成語來源看,無論是"奇技"、"淫巧",還是"奇技淫巧",都帶著貶義,至少是否定的色彩。這就像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曲子不錯但寓意亡國,所以一直難以"翻身"或"洗白"。
社會思潮對"奇技淫巧"內容的解讀
如果"奇技淫巧"僅僅是字面意思,那人們更多得只會把它當一個一般的貶義詞使用,不會對它如此抵制。可隨著社會的發展,"奇技淫巧"的內容被豐富。以至於人們無論站在何種角度,都會對它心生厭惡。
在儒家,"奇技淫巧"代表那些讓人玩物喪志的技藝。孔子認為"至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儒家也堅持重義輕利。而早期奇技淫巧的產物,多是享樂色彩遠大於實用色彩的。因而儒學和"奇技淫巧"幾乎天然地成了一對"死對頭"。
封建社會兩千多年,儒學作為正統學說的時間就占了十之八九。所以奇技淫巧被抵制了數千年,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之事。
在影響力也持續數千年的道家,"奇技淫巧"依然是他們否定的對象。道家追求"道法自然",推崇"朴"、"真"的品質,提倡"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的生活。於是追求技術發達,側重浮華享受的奇技淫巧,與道家思想也成了"命定"的"對手"。只是它連儒家思想都比不過,再受道家的抵制,自然只有更加被鄙視。
此外,就是重視技術發展的墨家,對"奇技淫巧"也持抵制態度。墨家重視邏輯和實驗,與其他學派相比已然是非常認可技術的價值。但墨家也堅持"兼愛"、"非攻"、"非樂"和"節葬"。因而把滿足貴族驕奢淫逸生活作為主要目標的"奇技淫巧",與廣大底層百姓也形成了對立。
正統主流思想直接否定,百姓們也不待見,"奇技淫巧"便就這麼被抵制了數千年卻無法"翻身"。
歷代政府對"奇技淫巧"的態度
人們對"奇技淫巧"的認識,除了受到社會思潮和自身經歷的影響,自然還有政府的引導。而封建時代兩千多年,政權更迭數代,"奇技淫巧"卻"倒霉"地一直受到類似的待遇。
在秦漢時期,國家是明確地"重本抑末"。當時農業工具用得著過度工巧嗎?用不著。巧奪天工的手工業產品有市場嗎?有。但國家此刻就是想抑制商業的發展。所以為了促進農業而壓制商業,奇技淫巧這樣可增強商家競爭力的事物,自然會上政府的"黑名單"。漢高祖不允許商人"衣絲乘車",漢武帝向工商業從業者徵收重稅,就體現了政府對奇技淫巧的否定態度。
而在重農抑商力度較弱的唐宋時期,奇技淫巧也沒能"逆風翻盤"。當時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奇技淫巧有了客觀的用武之地。且不少儒家學者也對技術產生改觀。朱熹就認為百工之類的自然科學和技藝,雖無法與治國安天下的儒家"大道"相提並論,但也有存在的意義。
但即便人們給技藝和經濟給予了一定生存空間,國家的指導思想仍舊是"重農抑商"、"重道輕技"。且隨著科舉的發展,更多人把注意力放在了傳統學術領域。技術,尤其是先進到能被稱作"奇技淫巧"的技術,依舊沒能擺脫困局。
封建時代後期,雖然工商業再一次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被"鬆綁",經世致用的思想也為技術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但傳統的"奇技淫巧"又受到了西方技術的衝擊。且一些頑固派還把西方技術視作"外來的奇技淫巧",這讓奇技淫巧的名聲在恐懼和反對西方技術的民眾中又一次被敗壞。
是故在技術被長期遏制的封建社會,奇技淫巧連傳承都困難重重,就更別說獲得人們的普遍認可,甚至追捧了。
"奇技淫巧"的真實影響
雖然古人總是對奇技淫巧嗤之以鼻,但它其實並非百害而無一利之物。奇技淫巧的直接作用對象是物件。這些物件可以是供王公貴族享樂的擺設,卻也可以是方便生產生活的工具。
我國古代重視人力,農業和手工業都極度依賴勞動者自身的能力。可奇技淫巧,可以幫助先創造方便高效的工具,通過物力與人力的配合來提高生產效率。有技術卻沒用起來,這可謂是古人的一個遺憾。
此外,拋去"奇技淫巧"背負的感情色彩,它本身所代表的是古代手工業的最高發展水平。技術本身是無高低貴賤之分的。只要運用得當,這些技術無疑會對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助力。但因為長期抵制奇技淫巧,許多技藝在如今都失傳不復。我們無法去估量這個損失有多大,但我們至少應該從中明白,技術是永遠需要被重視和發展的 ,我們的認識也是需要不斷更新和進步的。
因而"奇技淫巧"雖已當了數千年貶義詞,但在今後,我們也許應該更客觀多元地去看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B70r3MBLq-Ct6CZ5yI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