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7日,由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主辦,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承辦的第十七屆全國肝癌學術會議於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屆大會雲集海內外肝癌領域臨床及基礎領域頂級專家學者,聚焦肝癌治療規範化、個體化、綜合診療理念,共同探討肝癌診療新技術、新策略。
大會期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攜手肝癌患者組織,在羅氏製藥中國支持下,共同發起提升中國肝癌患者長期生存的倡議,呼籲多方協作共同建立中國肝癌患者全病程管理體系,推進我國肝癌診療規範化。
此外,近期羅氏製藥公布了全球首個獲得成功的肝癌免疫聯合療法一線治療III期研究(IMbrave150)結果,顯著改善不可切除HCC患者的總生存期和無進展生存期,受到業界普遍關注。會議期間,醫脈通有幸採訪到了羅氏製藥中國醫學部副總裁李瑋,就腫瘤診療一體化和「T+A」免疫聯合療法闡述其觀點。
羅氏製藥中國醫學部副總裁李瑋
醫脈通:從靶向治療到免疫治療,再到免疫聯合治療,每種治療方式的興起都源自於患者的需求。那麼請問羅氏目前在個體化醫療這塊的探索進程是怎樣的?
李瑋:相比於其他瘤種,個體化治療在肝癌中只是剛剛開始。個體化治療的關鍵在於對腫瘤背後基因特徵,生物學特徵的了解。國外大部分患者為C肝或者酒精性脂肪肝為主所導致的肝癌,中國患者主要為B肝所導致的病毒性肝癌。IMbrave150研究只是研究成果中的第一步,之後我們會更多關注肝癌的病理學和生物學特徵,研究如何用組合治療的方式為肝癌患者帶來更好的療效。
醫脈通:在個體化醫療時代,全病程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們了解到,目前羅氏推出了「腫瘤診療一體化解決方案」。那麼,您認為「腫瘤診療一體化解決方案」可以為臨床醫生和腫瘤患者帶來哪些獲益?
李瑋:雖然中國腫瘤患者較多,但是高質量的治療方案非常有限,醫療資源也相對集中。在初步的診斷和治療後,患者後續的隨訪或治療過程中的任何意外狀況都需要及時的醫療干預。然而我們發現眾多肝癌診治中心對於患者的管理時間有限,因此目前對於患者管理存在很高的需求。「腫瘤診療一體化解決方案」旨在通過患者、患者組織、醫院和第三方之間合作,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信息,為治療中出現的可能情況預先做好準備。同時幫助醫生更好地管理患者,將患者診治過程中出現的狀況及時反饋給醫生,形成良好的醫患互動,幫助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最大化患者的生存獲益。
醫脈通:「T+A」免疫聯合療法作為全球首個成功贏下索拉非尼的肝癌一線治療方案,它的制勝法寶是什麼?
李瑋:阿替利珠單抗是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貝伐珠單抗是一種抗血管生成的抗體。兩者聯合起到了「1+1>2」的作用,提高人體的免疫活性,增強對腫瘤抗原的識別,加強T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細胞等免疫細胞對腫瘤的攻擊,通過協同作用放大效益,調動自身的免疫反應達到擊消腫瘤的目的。兩種不同作用機製藥物的聯合,在肝癌中獲得了出色的效果。
醫脈通:為肝癌患者帶來顯著生存獲益,是肝癌領域研究的熱點。目前,IMbrave150研究備受關注。可否請您談一談「T+A」免疫聯合療法可以為患者帶來怎樣的臨床獲益?未來還有哪些進一步探索的新方向?
李瑋:IMbrave150 III期研究納入了全球501位肝癌患者,其中包括很多中國患者。研究數據顯示「T+A」免疫聯合療法能夠將死亡風險降低42%,將腫瘤進展風險降低41%。接受標準治療的患者和接受T+A治療的患者的生存曲線在治療六周後明顯分開。該研究還分析了190餘位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地區患者在內的中國人群亞組數據,該數據會在明年2月進行報告。我們目前無法介紹具體的中國人群亞組數據,但我們相信結果一定非常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