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是怎麼檢測出來的?
1月31日
記者在市第二人民醫院
跟隨醫院醫學檢驗科工作人員
探訪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全過程
下午2點半
市二院醫學檢驗科窗口
該科室分為采血窗口
分子實驗室、細菌微生物室
第一步:工作人員張威正在操作加檢測樣本
「核酸檢測需要先將病人的痰、咽試子等標本進行取樣,然後將操作樣本進行PCR擴增,最後才能出檢測結果。」醫學檢驗科負責人高勇說,進入實驗室操作需要穿戴防護服等,工作人員從午飯後開始工作,直到下午五六點鐘才能出來休息。
第二步:工作人員李團團在操作樣本PCR增容
核酸檢測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的最關鍵步驟,因此核酸檢測的效率也成為新型肺炎確診效率的重要環節之一。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需使用的螢光PCR法耗時較長,對實驗室、設備、人員均有要求。檢驗科黨小組的黨員們積極主動請纓,沖在一線,24小時隨時待崗。作為市二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專家組成員、市二院內兒科黨支部書記,高勇義不容辭地更是24小時吃住在檢測室。
「檢測人員進入實驗室需要穿戴防護服、n95口罩、護目鏡等。」科室負責人高勇介紹,實驗室里通常保持25℃左右恆溫,工作人員們全部武裝後十分悶熱,汗水經常濕了衣服。儘管如此,他們依然冒著高風險連續工作幾個小時進行樣本檢測。從1月20日至今,整個科室都是滿負荷運轉,每天要檢測近百份樣品。
第三步:醫學檢驗科負責人高勇分析結果
其實,除了工作強度大,他們還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新型肺炎疑似和確診的每個病例都需要進行3次以上的核酸檢測。因核酸檢測時痰等標本都要敞開操作,確診患者的痰標本還要開蓋進行細菌培養,無疑增加了很多風險。
三人對個別樣本結果進行討論
「疫情發生後,整個科室都是採取二級生物安全防護,工作人員三級生物安全防護。」高勇坦言,他每天都會多次提醒工作人員注意個人防護,同時保質保量的完成檢測任務。他堅信,大家眾志成城,一定會戰勝疫情。
來源:阜陽城市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