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77
秦昊謝絕過《隱秘的角落》(以下簡稱《隱秘》)兩回。
他看過原著《壞小孩》,顧名思義,故事的核心在於小孩,「大人那個壞蛋沒什麼可演的。」於是他就給回絕了。
然後,秦昊接到了來自監製韓三平的電話。
「我記得特清楚,那天我在台北,三爺給我打電話。」
「三爺,怎麼了?什麼事?」
「我後面要做一個戲……」
「三爺我知道,那個戲我知道。」
「那個戲你看一看,劇本不錯,比小說豐富了很多,你看一看,咱們還是要合作。」
「三爺」的面子不能不給,秦昊應下。過了兩天他出發去拍《錦繡南歌》,一個古裝,拍攝地在橫店,《隱秘》的劇本在他手裡放著,他大概看了一下,一直也沒顧上回信。
後來,導演辛爽、製片人盧靜和選角導演李俊霆三個人乾脆跑到橫店去找秦昊,他們舟車勞頓的辛苦和對作品的很多想法,都很打動他。
「當時我就跟導演說,這個戲,劇本我也看了,你一定要好好去拍,你相信我,它最後有可能是一個爆款。但是這個戲我可能就不來了。」
仨人一聽,急了。「不行,昊哥你不能不來,我們所有人心目中的張東升就是你,你看我寫的時候,好多我都是按照你那個(寫的),你一定要來。」
「我說不是來不來的問題,」秦昊回,「我現在是有孩子的人了。」
以前秦昊對於角色「百無禁忌」,但自打當了爸爸,他在選擇時也會有所斟酌。女兒米粒出生之後,他只接過一個反面角色,就是《妖貓傳》里的陳雲樵。演完《妖貓傳》,他就暗自發誓,再也不接那樣的角色了。
用秦昊自己的話說,他已經「上岸了」。演過《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浮城謎事》之類,反面角色的癮早就過足,他都「演得夠夠的了」,不想再演了。
但到最後,秦昊還是沒能擋住這樣一個年輕的、熱情的、有才華的團隊,他到底接下了《隱秘》,成了這部豆瓣破9、口碑超高、全網熱議的作品中,很重要的一環。
說起這些,秦昊感謝他們,讓他參與進來,沒有錯失這樣一部好的作品。
時間往前倒推,能讓秦昊參與的作品,都跟《隱秘》大相逕庭,它們大多都是《青紅》《春風沉醉的夜晚》《浮城謎事》這樣的文藝片。直到最近幾年,他才開始接觸商業片,慢慢擴大到綜藝、網劇……領域越來越廣。
劇播這段時間,他的「爬山梗」全網飛,「披荊斬棘的哥哥」「興風作浪的姐夫」的稱呼一個接著一個出現。
坎城的「無冕之王」摘下「王冠」,秦昊越發「親民」。
他承認,家庭和孩子讓他變得柔軟,不再像年輕時一樣倔得稜角分明。但在骨子裡面,他的那股勁兒還是沒變,對待電影,對待表演,他依然有自己的堅持。堅持定義好的表演,堅持把好的表演拿給所有人看。
「這是我的根,我對這個是有信仰的。」
01
找人性
秦昊的這股勁兒,在《隱秘》當中,起初用在了張東升身上。
原著《壞小孩》里的張東升相對扁平一些,人性的一面並不突出。在秦昊看來,再兇惡的人也不可能是沒有人性的,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存有哪怕一絲人性,或者善意。
這是他一開始拒絕《隱秘》的原因,一如他不喜歡《無證之罪》中的李豐田,他們都是偏功能性的角色,並不是「人」。雖然李豐田已然塑造得足夠成功,但是根據秦昊的標準,他對角色的要求要更多。
「因為李豐田他一直在殺人,沒有展現他人性的(一面),除了殺人他也是人啊。如果張東升只是殺人,這個人物就不需要我去演了。」
在秦昊的構想里,倘若張東升這個角色,演到最後死的時候,會有很多人覺得他可憐,或者覺得他可悲,又或者為他心疼,這樣,他才是真正被塑造成了「人」。
他作了惡,因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是在他的生命中,也還是有善意和光輝存在。這些善意和光輝,同樣要讓觀眾看到。
在這一點上,導演跟秦昊的構想一致,他對張東升進行了「修正」,更多是從人性方面出發,來發掘這個人物。這種「修正」讓秦昊對角色有了信心,因此,他選了張東升。
但張東升終歸是作了惡。秦昊從來沒有擔心自己會演不好這個角色的善惡,他擔心的只是,這個角色演好以後,「我女兒怎麼看我。」
「就像我跟我老婆談戀愛結婚的時候,因為當時正好在播《浮城謎事》,我老婆下面留言全都說我是個渣男,不要跟我在一起怎麼怎麼樣。所以從『不專業』的角度考慮,我後面接好多戲,對女兒的顧慮還是挺多的。」
像是電影《墨多多謎境冒險》,一個講述孩子的電影,就是他為女兒接的。他接《沙海》《誓言》,包括有關軍人的《我們正年輕》,還有《錦繡南歌》這種古裝偶像劇,都是不想讓女兒看到他總是「反面」的那個樣子。
尤其現在「爬山梗」火爆出圈,秦昊調侃自己已經在想「以後如果我女兒開家長會,或者我去學校該怎麼辦」這種問題了。
定好角色基調以後,需要的是進一步細化角色,比如被觀眾津津樂道的張東升的禿頭,就是秦昊對角色的一種豐富。
當時他還在拍《錦繡南歌》,古裝劇需要經常粘頭套,長久下來他的頭髮都被壓得扁了。間隙他去《隱秘》劇組定妝,看著自己做完髮型的頭髮,越看越覺得像是假髮。
後來秦昊跟導演商量,乾脆就做一禿頭,剛好張東升是個數學老師,很多數學、物理老師都有這個毛病,要是換成別的職業,可能禿頭還不合適。
「導演說可以,行,試一試。」他們之間時常會有這種碰撞,你想一下,我想一下,再一起討論它的合理性。如果覺得合理性還說得過去,那就可以嘗試一下。關於角色的很多設定,都是這樣碰撞出來的。
不過有些角色在「扮丑」或是「底層化」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因為演員長得特別好看,總有觀眾不能將他們代入到角色情境當中,也就是不入戲。
在秦昊的認知里,這種「不入戲」無關演員自身特質。就像帥跟禿不禿頭毫無關聯一樣,人的品格和行為跟長相好壞之間,並不存在因果關係。
「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中國觀眾,看了很多作品,我不把它稱之為高級或者不高級,我只是稱之為臉譜化的,或者是比較刻板的,時間長了就把它當成美了。但是真正給他美的時候,他就不覺得這是美了。」
「所有漂亮的人才是警察嗎?小偷就都是丑的?不是這樣的。」人性跟外表無關。
這也正是秦昊在演很多角色的時候,想把人性中的複雜儘量展現給觀眾的原因。只有這種真的東西,觀眾看了才會受到衝擊,進而才會選擇相信。
「所以很多人一直在想,為什麼他演的這個跟別人不一樣,但是我覺得挺感動,為什麼?觀眾不是內行,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我告訴你為什麼。」
「因為它是真的,真的就是能夠打動到你。」
02
一群寶藏
秦昊在張東升身上找到人性,選擇拍了《隱秘》,但在此之前,在沒見到導演辛爽之前,他對他是有過懷疑的。
製片人盧靜給辛爽打包票,不停在給秦昊灌輸「辛爽有多好多好」,對這位年紀輕輕但業務能力很強的製片人,秦昊是很信任的。果不其然,辛爽的審美確實高級,兩人一碰面,秦昊發現自己說的所有東西,辛爽全都能夠接收得到,不會讓他覺得是在對牛彈琴。
他們完完全全處於同一個審美體系,眼光一致,這讓秦昊堅定了一點:他們是志同道合的人。事實證明,「我選導演跟我選老婆的眼光都不差。」
辛爽是搖滾樂隊出身,秦昊猜想,他們之所以交往起來那麼舒服,原因可能在於他們身上都有股勁兒,尖利的,隱隱帶著叛逆的,「這是很吸引人的。」
他們在意見上也存在分歧,但分歧不多,通常辛爽說上一句,秦昊仔細想想就能被他說服,反過來也是一樣。
秦昊記得有一場戲,起初看劇本時他就非常喜歡,是張東升參加徐靜表姐家孩子的滿月酒,好幾桌人圍在一起吃飯那場。劇本裡面寫的地點,類似於廣東的那種茶餐廳,鬧哄哄的,還伴有包子、餃子的叫賣聲。
張東升在這樣的氛圍當中見了徐靜的父母,主動要求第二天帶他們去爬山。
結果等到拍這場戲的時候,地點變了,他們跑到了一個包間裡面。
「我說拍哪場戲?他們說拍這場,我說這個是導演答應的嗎?他們說導演答應了。我說不行,劇本裡面寫的整個氣氛就是很煙火氣的,這種感覺才對,跑到包房裡面,找了七八個群眾演員一起聊,聊什麼?這怎麼演?」
秦昊當機立斷去找導演,「我說辛爽這是你定的?辛爽說不是我定的,製片給帶到這地兒來了,說只有這個地方。」秦昊一聽,那股倔勁兒又上來了,「只有這個地方也不能拍,這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得找別的地方。」
後來,還是製片人過來告訴秦昊,他們其實找了地方,但是很貴,「我說那貴的話也不能夠是個房間。」在這一點上,秦昊完全相信辛爽的審美,他不可能找這種地方對付,一定是被逼的沒辦法了。
「所以這時候可能就要我出面跟製片方說,我們來拍這個戲不是說來對付,拿完錢拍完趕緊就走了,大家都是一樣的想法,要做一個牛逼的東西,我說這不能對付。」於是,他們等了一個下午,也沒開工,最後愣是布置出了一個新的地點,也就是觀眾現在看到的這個餐廳。
秦昊跟辛爽有時並肩戰鬥,有時又「相愛相殺」,但更多時候,辛爽讓他覺得感動,又很心疼,他經常會在第二天看到辛爽的黑眼圈,詢問原因,他回,「昊哥,我有三天沒睡覺了,我覺得我要猝死了。」
辛爽花了2019年最高的懸疑劇單集製作成本,花到最後已經沒錢拍鏡頭了。最後秦昊想把一個鏡頭拍得更狠一些,辛爽窮得心力交瘁,「昊哥,真的沒錢了,我把我們那條白船賣給你,我們拍一個鏡頭吧。」
「我說那行,」秦昊打趣,「那你把白船給我打上『米粒號』,我把這船買了,把這錢來拍這個鏡頭。」
對作品這樣盡心竭力的導演,讓秦昊覺得安心,另外,他對《隱秘》最大的擔憂:三個孩子的人選,在選角時也被妥善地解決。在秦昊眼裡,朱朝陽、嚴良和普普最優秀之處在於他們的質感。他們不需要演,本身就是角色,這一點是任何演員都比擬不了的。
「所以跟孩子演是最難的,因為他們是玩真的,沒有假的東西,真的就是怎麼都是對的。」就是因為這樣,孩子的戲本是最打動人的。
當最終選定的這三個孩子的照片拿到秦昊面前時,他一看就知道,「這戲成了。」
《隱秘》還沒開拍的時候,有一回他在橫店吃飯,正好跟於正碰上,「他就問我拍什麼,我說拍什麼,他說我也挺喜歡的,孩子選了嗎?我說孩子選了,特別棒,你看一下。」他給於正看照片,於正也說,「這真棒,這成了。」結果還真是這麼回事。
剛到劇組的時候,秦昊沒有刻意和三個孩子拉近關係,因為根據劇本情節來說,他們也不是那麼好的關係,本來就是一個由陌生到一點點熟悉的過程。所以在一開始拍戲的時候,他有意跟三個孩子保持一段距離,到最後大家都熟在一起了,他們也就都放開了。
秦昊尤其喜歡普普,「這姑娘我太喜歡了,太逗了。」孩子們樂於和大人玩在一起,膽大如朱朝陽和普普,都敢直呼秦昊大名。
「這些孩子都特別好,」秦昊很認真地讚美,「以後真的是前途無量,真的特別好。」
雖然《隱秘》無論劇情還是演員,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外界盛讚不斷,但秦昊其實還未看過成片,也不知道結局剪成了什麼樣子。他心知肚明,可能會有一些損失,通過留言也了解到,花絮中自己邊哭邊吃漢堡的那場戲被剪掉了。
因此,他還在做心理建設,到底要不要看這部劇。他不想讓自己太失望。
「導演一直跟我說,他們後期特別困難,一直在剪剪剪,一點一點妥協,一點一點堅持,慢慢做成現在這個樣子,我相信他們做出了一個最好的平衡。換成誰來做,可能能夠做出的最好的結局也就是這樣了。」
話雖如此,但秦昊對他角色遭受的損失,難免會覺得很遺憾。這種損失他也不是頭一遭承擔了,《隱秘》連同《無證之罪》《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等等,大家「殊途同歸」。《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他到現在都還沒看,怕自己哭。「我寧可別委屈自己,別擰巴自己看。」
採訪前一天,《隱秘》的製片人盧靜給秦昊發信息,問他,「昊哥,你看了嗎?」
「我說沒看。」那邊就哭了,「不行,你一定要看,你怎麼會不看呢?我們最希望聽的就是你的意見了。」
但秦昊的心理建設還沒做完,他要「緩兩天再說」。
03
當家知柴米貴
秦昊到底會不會看《隱秘》,或者會不會哭,可能觀眾不得而知。但他上一回在電視上哭,可是很多人都看到了,#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登上熱搜榜一。能在「大庭廣眾」之下看到秦昊哭,出乎不少人預料。
畢竟,了解秦昊的人,很難把他的「事跡」跟現在這位「翻江倒海的姐夫」對上。秦昊中央戲劇學院畢業,第一年推了8部電影,第二年推了3部,第三年無戲可拍,第五年遇到《青紅》。
自《青紅》始,他三度提名坎城影帝,四次走上坎城紅毯,是很多人眼中「高高在上」的「無冕之王」。他說過「電視劇是不會再接的」,也說過「一定要把電影做到極致」。
但現實情況是,在秦昊說「不接劇」的那段時間,的確有很多好的電影找他來演,他可以不去接劇。而當他選擇接劇的時候,「也是真的沒有那麼多好的電影找我來演了。」秦昊不得不承認,現如今好的劇比好的電影還要多。
「因為現在電影和劇的門檻已經調換過來了,之前你拍電影是有門檻的,不是什麼人都能拍的,拍劇可以,什麼人都能拍,煤老闆,什麼老闆,只要拿錢就能拍劇,給電視台放。但電影是有門檻的,有電影製片廠,或者你是什麼導演,才能投錢給你拍。」
「現在反過來了,劇的門檻高了,為什麼?因為網站要盈利,電視台要盈利,沒有好的團隊,沒有好的劇本,我不會給你那麼多錢讓你去拍。所以相對來說劇的門檻變高了。」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選擇,現在是「內容為王」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能分享內容,誰的內容能贏,那誰就是王者。
秦昊學著順應時代,不再跟自己較勁,當然,現在如果有好的導演,好的電影作品,他還會義無反顧地去拍。但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遇到能夠讓他義無反顧的作品。
尤其秦昊對電影,或者說對表演是有情結在的。之前他沒有參加真人秀,沒有拍一些廣告,沒有別的收入的時候,他就只能拍電影,那個時候有些不那麼好的電影,為了生存,他也要去拍,這樣對他的傷害反倒更大。
現在,秦昊讓自己接納真人秀,接納網劇,不需要用拍電影來養活全家,相對來說,他心裏面最珍貴的、最需要堅守的電影,反而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就真的讓我覺得必須能拿得出手,那樣的作品我才會去接,否則的話我寧可不去觸碰。」
秦昊對劇的要求同樣也是這點,所以前一段時間他特別開心,他覺得自己現在的狀態自己特別滿意,「因為沒有任何一部戲,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可以用錢砸到我。」在這點上,他「感謝真人秀,感謝綜藝。」
至於大家常說的,演員無關作品的曝光會影響觀眾對他演員屬性的認知這點,秦昊也會做出權衡。「神隱」和曝光,都是有風險的。「當沒有真人秀,沒有另外的一些收入來源的時候,那你可能只能靠表演來養家餬口。」這是「神隱」的風險,它會傷害演員的品質。
「但是如果有另外的一些真人秀、廣告、綜藝節目找你的時候,可能反而你在這方面就更有底氣,只選擇自己認為好的作品去演。」這樣的曝光會不會對表演造成一些影響?秦昊覺得,同樣也是有的,這就是一個需要平衡的問題。曝光越多,你在塑造角色上的難度就越大。
不過這些,在當了爸爸的秦昊面前,都已經不太重要了。「我覺得還得抓緊生存下來是最重要的,孩子。」
以前在秦昊身上,不難看出一點「混不吝」的勁兒,他在乎的好像只有電影,只有表演,其他「萬事不管」。但現在,在守住表演的同時,他多多少少也會對行業存有期待。
網上很多觀眾希望《隱秘》能夠實現口碑和商業上的雙贏,讓更多人看到,「好戲是既能賺口碑又能賺錢的」,這同樣是秦昊的願景。「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後。」
「昨天我還在問平台的人,怎麼樣?現在結果好不好?我說希望愛奇藝能夠賺錢,賺越多越好,因為你不當家你不知道。你們給我們創造這個環境,讓我們能掙到錢拍我們的作品,我們養到家了。那將心比心,我也希望這部戲讓你們也能賺錢,你們也要養你們的公司,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以前的秦昊會很單純地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演員,有了孩子以後,他的責任感會比以前更大一些,他也希望「我們這部戲的老闆能夠賺錢」。因為只有他們賺了錢,慢慢像《隱秘》這樣優質的作品才會層出不窮。
04
「流量」的定義是?
不再明著跟自己較勁的秦昊,把稜角都保留在了別處。他調侃辛爽跟自己一樣,也變柔軟了很多,雖然「他沒柔軟得過我,他還年輕一些。」但他們倆的那股勁兒都在,辛爽是在作品上,秦昊是在表演上。
「你要是純玩樂的綜藝就無所謂了,大家樂樂呵呵,但是你要說跟表演有關的東西,我還是挺較真的。」
秦昊在創作角色的過程當中,稱得上小心翼翼,每個角色給到他時,對他而言都是新鮮和陌生的,都需要由無到有,一步步去構建起來。這是他刻意保持的一種心態,一種敬畏和畏懼。
他很害怕自己沒有了這種心態,任何一個角色都覺得自己沒問題,結果一演就抓瞎,表演就此進入一種油膩。「我不知道別人,這是我自己的擔憂。」
觀眾看了秦昊諸多作品,他的確鮮有角色上的「翻車」,現在《隱秘》成了爆款,《無證之罪》《沙海》之後,他的大眾代表作中又添一個「新丁」。
秦昊向來不是大眾認知中的流量,但也不是籍籍無名,每隔一段時間他總有精品輸出,《隱秘》看起來是讓他在「出圈」「流量」的路上更進一步了。雖然這種流量,也許最終還是無法用數據來量化。
不只是秦昊,《隱秘》中的其他演員,比如張頌文,比如劉琳,他們的流量都跟所謂數據無關,對於這類演員來說,「流量」不是冷冰冰的、轉瞬即逝的數字,而更像是一種內在的、能夠細水長流的品質。
「我覺得流量不是刻意出來的,流量是跟你的作品掛鉤的。可能我之前的作品品質很高,但是看的人沒那麼多,所以就沒有那麼多流量,可能後面你的作品,可以保持很高的品質,而且看的人也多了,自然就有流量了。所以流量這種東西,我覺得永遠是靠作品說話的。」
越來越有「流量」的秦昊,在表演上還有很多想要嘗試的東西沒有嘗試。20 歲的時候,他夢想著自己什麼時候能到40歲,能到這個男演員真正的黃金時期,到了現在,他終於得償所願,步入了黃金時期的開頭,準備施展拳腳。
秦昊的40歲,剛剛走過一個序幕,他進入新的領域,時間也沒有多久。一切才剛剛開始。
彩蛋
「偷偷問一下,如果以後《披荊斬棘的哥哥》真的邀請您的話,您有意願嗎?
「其實我最想上的節目是《我是歌手》,這個我說的是實話,但我也知道我永遠上不了,我就不是歌手。但是真的熟悉我的人都知道,這是我最想上的節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2Ks6HIBd4Bm1__YTM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