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上9點半,幾位大人抱著一名3歲大的男童,急匆匆來到十堰太和醫院,「大夫,快看看我家孩子怎麼了?」
正在值班的太和醫院神經創傷及小兒神經外科疾病診療中心醫生汪超甲看到這名小男孩閉著眼睛,嘴唇發乾,呼吸淺弱。除此之外,小男孩沒有出血或者窒息的情況。,
網絡配圖
3歲男童昏睡不醒 ,醫生判斷可能是藥物中毒
「一個多小時前,我家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頭部有點傷,但沒什麼不舒服。過了20分鐘後,孩子說想睡覺,就睡著了,可後來怎麼叫都叫不醒。」
孩子家長劉先生說,孩子會不會是摔壞了。
根據家長的描述,醫生將亮亮以「腦外傷」收治入院。醫生經過相關檢查,並輔以顱腦CT檢查,未發現孩子頭部異常。
汪超甲立即向該科副主任胡鈞濤彙報相關情況,醫生經過商討後認為,亮亮可能是食物或藥物中毒。
網絡配圖
仔細詢問了亮亮的家人,孩子在昏迷前是否吃了不該吃的東西。
這時,亮亮的爺爺想起,亮亮昏迷前在玩抽屜里的東西,他常吃的奧氮平藥,就放在桌子上。「可能是孩子把我的藥吃了,不知道吃了多少。」亮亮的爺爺焦急地說。
「我們初步確診孩子是藥物中毒。」胡醫生介紹,奧氮平是一種抗精神病藥,一般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誤服後會出現嗜睡的症狀。
「如果不及時送診,嚴重的可能有生命危險!」
醫生連夜搶救,孩子昏睡2天後終於恢復
情況緊急,醫院連夜對患兒進行搶救,採取輸液、護肝等搶救措施後,亮亮慢慢好轉。「孩子昏睡叫不醒,說明他吃下去的精神類藥物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經過一夜的救治,孩子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由於不知道孩子服用藥物的數量,是否有肝腎損害等,醫生建議孩子進一步住院觀察。
不過,即使這樣,零星藥物仍在發揮作用,亮亮昏睡了將近兩天,偶爾醒過來的時候,也顯得異常煩躁。
一直到6日下午,亮亮才恢復活蹦亂跳的樣子。第二天上午,亮亮進行了肝功能等複查,恢復良好,辦理了出院手續。
兒童誤吞藥物並不是個例
醫生介紹,兒童誤食藥物是常見的病例,多發於1歲至4歲的幼童,醫院每年會接收很多因誤服藥物或其他物件(體溫計、跳棋等)而導致臟器損傷的患兒。
「家長監管不力,缺乏藥物安全意識,而孩子的識別能力差,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這些都是導致孩子藥物中毒的原因。
加之孩子語言表達不清,常常導致誤服藥物後耽誤治療時機。
2016年,四川1歲男孩將爺爺掉在地上的降血糖藥物撿起來吃,被大人發現後及時摳出,但孩子還是昏迷入院。經搶救沒有生命危險,可如今3歲的他智力發育比同齡人緩慢。
2016年2月,揚州一3歲男孩,誤把藥物當糖豆食用,導致呼吸心跳一度驟停,並不間斷抽搐。經過120醫護人員的救治,男孩的呼吸心跳才基本恢復。
2014年11月,深圳一2歲女童,誤將裹著糖衣的降壓藥當糖果吃,大量誤食後失去生命。
裹著糖衣的降壓藥,外表很像糖果
提醒:兒童好奇心強,藥物應妥善保管
兒童誤食藥物時有發生,尤其是在假期時間,孩子們都在家,夏日家中所備藥物也各種各樣,爸媽們一定要妥善保管藥物。
家長要把藥物放置在兒童不宜取到的地方,將藥物放在固定的藥箱中收納並上鎖,每次服完藥後要把剩餘的藥品立即收好。
使用兒童安全藥瓶來放置藥品,避免孩子輕易打開藥瓶。
不管是藥片還是維生素膠囊,切勿把他們遺留在飯桌或茶几等經常放置食品的位置上
合理儲存藥品,最好將兒童和成人藥物分開存放,並且要定期檢查藥品的有效期。給孩子吃藥的時候也避免給孩子造成藥品是糖的的錯誤印象。
孩子生病服用藥物要嚴格遵循醫囑,不可憑藉經驗給孩子服用。
家長要對孩子灌輸一些用藥常識,隨時進行安全教育,告訴孩子不能亂吃東西。
如果誤食藥物,怎麼辦
誤食一般無毒無副作用藥物
誤服的是一般性無毒副作用的藥物,如維生素,而且劑量不大時,家長可先在家裡立即採用催吐方法,使存留在胃內尚未消化吸收的藥物吐出來。
為了更好地催吐,可以讓小兒喝些清水,反覆催吐幾次,同時讓患兒多飲用涼開水,使藥物稀釋,加速從尿中排除。
誤食劑量大且藥物有毒副作用
如誤食避孕藥安眠藥之類的藥物,帶著孩子誤服藥物的說明書和藥物及時送往醫院,一定不要延誤時間,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可以催吐。
誤食有腐蝕性的藥物
碘酒類藥物之後要分秒必爭,馬上喝米湯、麵湯等含澱粉液體;若是來蘇兒可喝蛋清、牛奶、麵粉糊以保護胃粘膜;
若為強酸,禁用胃管以免損傷食道、胃粘膜,應立即服石灰水、肥皂水、生蛋清,以保護胃粘膜;若為強鹼,應立即服用食醋、桔汁、檸檬水等,然後立即送醫院。
避免孩子誤食藥物其實很簡單
總結來說就是合理保存藥物、
加強孩子的相關教育
如果不慎誤食也不要緊張,
採取緊急措施
及時送往醫院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