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飲料」迅速恢復體力?醫生說:功能不同,需精準選擇

2019-11-01     健康湖北

當你酣暢淋漓的夜跑之後,是否特想暢飲?

當你拖著疲憊的身軀從健身房走出來的時候,是否也特想來一瓶?

很多人都會在運動後或疲勞時,喝「功能型」飲料。

這些「全能飲料」真的能迅速有效地幫助我們補充失衡的電解質,恢復體力嗎?他們真的健康嗎?


現在,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它們吧。

功能型飲料是什麼?

功能性飲料

飲料即飲品,按其產品的原料和狀態,飲料分為十一個大類:包裝飲用水、果蔬汁類飲料、蛋白飲料、碳酸飲料、特殊用途飲料、風味飲料、茶(類)飲料、咖啡(類)飲料、植物飲料、固體飲料、其他類飲料。

其中特殊用途飲料,即是我們常說的功能性飲料。它是指通過調整飲料中天然營養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適應某些特殊人群營養需要的飲品,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作用,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常分為:能量飲料,電解質飲料。



看來功能性飲料不僅能解渴,還能幫助補充所失,作用確實「不小」。

但是,你知道喝下去的到底有什麼作用?它們真有區別嗎?

其實,功能飲料要選擇性喝。

能量飲料

這種飲料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或者對能量的吸收有一定的功效。在成分上除要求含有能量外,還要求含有其他營養成分或者其他特定成分。市面上的大多數能量飲料大致包含下列主要特定成分:牛磺酸、賴氨酸、咖啡因、肌醇、煙醯胺等。

牛磺酸:主要用於緩解疲勞。

賴氨酸:賴氨酸是合成肉鹼的前體物質之一,因此補充賴氨酸可以加快體內的脂肪代謝。

咖啡因:中樞神經興奮劑,主要用於提神。

肌醇:肌醇是一種「生物活素」,參與體內的新陳代謝活動,肌醇還是腸內某些微生物的生長因子,在其它維生素缺乏時,它能刺激所缺乏維生素的微生物合成維生素。

煙醯胺:參與蛋白質和糖代謝。

電解質飲料

人們在炎夏時、運動時、感冒時、工作時,常常會由於出汗而損失掉了電解質,可以通過這類飲料來補充人體新陳代謝消耗的電解質。電解質飲料含有一定的礦物質和其他的營養成分。市面上大多數的電解質飲料大致包含下列主要成分:維生素C、維生素B6、維生素B12、礦物質等。

維生素C:參與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質的合成,參與抗體及膠原的形成。

維生素B6:脂肪和胺基酸代謝、糖代謝的必需物質。

維生素B12:促進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

如此多講究的功能性飲料,

品種繁多,眼花繚亂,

到底要如何選擇呢?

如何選擇功能型飲料?

其實,大家都知道,運動一般分為有氧訓練和力量性訓練,不同的訓練身體對其反應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功能的選擇上會略有不同。

有氧訓練

如踢球、跑步、游泳等各種中高等強度的運動會導致大量流汗,水分和電解質還有糖原會大量流失,此時,建議選擇富含維生素、電解質還有糖分的功能性飲料。它不僅能快速補充我們體內損失的糖原、電解質、水分,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運動後帶來的疲勞感。



力量性訓練

如健身房器械訓練,街頭健身等運動,會導致肌肉在一定程度上發生「細微的」損傷從而提力量素質增大肌肉的生理橫切面積,也就是常說的「增肌」過程。此時,人的生理會發生變化,神經系統會大量調用神經元細胞參與肌細胞的募集,肌肉的收縮的過程中也會消耗大量的肌糖原,容易發生疲勞、肌肉酸痛等症狀。建議選擇可以緩解肌肉疲勞或者提高神經興奮性的功能性飲料。

總之,有氧訓練選擇富含維生素、電解質,還有糖分的功能性飲料;力量性訓練選擇可以緩解肌肉疲勞或者提高神經興奮性的功能性飲料。



ok

功能性飲料標籤,看明白了,

現在

敲黑板,劃重點!


功能性飲料不應該被當成健康飲料大量飲用。

1.發育未完全的青少年過量補充功能飲料,會超出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的承受能力,加重身體調節的負擔,不建議飲用。

2.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完全杜絕飲用,因為大部分功能飲料里都含有高濃度的咖啡因、牛磺酸,它可能會使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升高血壓,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血液內糖含量本來就高於正常,功能飲料中過多的糖會增加心、腦、腎等併發症的發生幾率。

3.對於健康成年人來說,功能性飲料只能是根據臨時需要拿來應急,不能適合所有人群,更不能代替水。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低強度運動(微微出汗)過後及時的補充水分就足夠了,因為日常喝的白開水裡面已經含有少量的礦物質,能夠補充低強度的運動帶來的身體消耗。對於運動強度較大的運動愛好者來說,如健身愛好者、球類愛好者等在運動的時候可以備一瓶淡鹽水來補充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


物極必反,飲料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那麼問題來了,運動前後,應該如何科學補水呢?

科學補水三大原則

運動補液應堅持「預防性」原則

不要等身體已經缺水了才開始補液。人對身體缺水最早的主觀感覺是「口渴」。但研究表明,口渴時身體脫水已達體重2%-3%,運動能力已開始受到損害。而且人的渴感也不完全與體內脫水程度相一致。

運動補液的量與速率要遵守「少量多次」原則

少量多次可以減輕胃腸負擔,避免因血容量變化多大而影響臟器功能。運動前15分鐘~2小時,補水400ml~700ml,分2~3次攝入;運動中每隔10~30分鐘,補水100ml~300ml,補水速率不超過800ml/h;運動後補水要先快後慢,但最快也不宜超過800ml/h,且一次補水量不宜超過300ml。

「經常喝,不渴也喝」原則

實際上,運動前補液正式遵循預防性補液原則的必然要求,專家更建議要在運動前15分鐘~2小時適當補液,以確保運動前身體的水代謝達到最佳狀態。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z76Km4BMH2_cNUgprQK.html








請接納他們!

2020-04-25




再見,感謝!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