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納德·巴魯克,1870年生於南卡羅萊納州,紐約市立學院畢業,巴魯克既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典範,又是善於把握先機的股票交易商,既是手段靈活的投資商,也是通曉經濟發展的政治家,投資鬼才,投機大師。
巴魯克提出應該注意投資對象的三個方面:第一,它要擁有真實的資產;第二,它最好有經營的特許優勢,這樣可以減低競爭,其產品或服務的出路比較有保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投資對象的管理能力。
巴魯克告誡道,寧肯投資一家沒什麼資金但管理良好的公司,也別去碰一家資金充裕但管理糟糕的公司的股票。巴魯克也相當注意對風險的控制。他認為必須經常在手裡保留一定的現金;建議投資者每隔一段時間必須重新評估自己的投資,看一看情況變化後股價是否還能達到原來的預期。他又提醒投資者要學會止損:犯錯勢在難免,失誤後唯一的選擇便是要在最短時間內止損。巴魯克對所謂的超額回報並不以為然,他告誡不要試圖買在底部、賣在頂部。他說:「誰要是說自己總能夠抄底逃頂,那準是在撒謊」。他也提醒投資者要謹防所謂內幕消息或者道聽途說,投資的錯誤往往由此而鑄成。因此也有人為巴魯克叫屈,認為他之所以被稱作「投機大師」的原因之一,是其貌似孤注一擲的風格。
「群眾永遠是錯的」是巴魯克投資哲學的第一要義。他很多關於投資的深刻認識都是從這一基本原理衍生而來的。比如,巴魯克主張一個非常簡單的標準,來鑑別何時算是應該買入的低價和該賣出的高位:當人們都為股市歡呼時,你就得果斷賣出,別管它還會不會繼續漲;當股票便宜到沒人想要的時候,你應該敢於買進,不要管它是否還會再下跌。人們常常驚異巴魯克的判斷力,能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
他認為,股票市場的任何所謂「真實情況」無不是透過人們的情緒波動來間接地傳達的;在任何短時期里,股票價格上升或者下降主要都不是因為客觀的、非人為的經濟力量或形勢和局面的改變,而因為人們對發生的事情所做出的反應。所以他提醒大家,判斷力的基礎是了解,假如你了解了所有的事實,你的判斷就是對的,反之,你的判斷就是錯的。在對大眾的心理的認識方方面面,巴菲特和巴魯克如出一轍。巴菲特不也常說在大眾貪婪時你要縮手,在大眾恐懼時你要進取嗎?二位大師在投資理念上還有許多相似之處。
巴魯克的投資方法更加靈活多變,他提倡堅決止損。他說投資者如果有止損的意識,即使每十次只做對三四次的話,也會成為富翁。他叮囑投資者要有兩手準備,以便隨時轉身離場。巴菲特似乎更持重守拙,對於已制定的投資計劃輕易不做更改,他說:「如果你不能在股價跌去一半後,仍能從容不迫地執行計劃,那你是不適合做股票投資的。」能做到這一點,則在於巴菲特慎之又慎的選股方式。如此看來,巴菲特像是位內力深厚的太極高手,而巴魯克更像名一劍封喉的劍客。
投資和投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1. 自立:必須獨立思考。切忌情緒化,去除一切可能導致非理智行為的環境因素。
2. 判斷: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沉思片刻。千萬不要讓自己希望發生的事情影響自己的判斷。
3. 勇氣:不要過高估計當一切都於你不利時,你可能具有的勇氣。
4. 敏捷:善於發現一切可能改變形勢的因素,以及可能影響輿論的因素。
5. 謹慎:隨和些,否則難以做到謹慎。股市於你有利時,就更要謙虛。當自己認為價格已經達到最低點便著手買進,這不是謹慎的行為;最好再等等看,晚些買也不遲。執意等到價格升至最高點再賣出,這也不是謹慎行為——太快了脫手大概更安全。
6. 靈活:將所有客觀事實和自己的主觀看法綜合起來考慮、再考慮。必須徹底擯棄固執己見的態度——或是「自以為是」。執意在某個時間段內賺進某個數額的想法會完全破壞你自己的靈活性。一旦決定、立刻行動——不要等待、觀望股市會怎樣。
投資和投機必須具備的心理素養:
幾乎每個人都難以逃脫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他們要麼過於樂觀、要麼過於悲觀。當你掌握了客觀事實及形成自己的觀點之後,請靜觀潮流。你該知道市場應該發生什麼事,但不要將它誤認為是市場會發生什麼。公眾對股市介入得越多,其力量越大。不要試圖同大伙兒對著干,亦不要站得太靠前。如果是牛市當然不要賣空,可是,如果有逆轉的可能或者手握股票令你煩憂不已,便不可久留;反之亦然。
股市發生恐慌時,最好的股票也不要指望能賣出合理的價格。密切注意所有令公眾鼓舞或驚恐的事。股價爬升時,全面考慮會令它爬得更高的情況,相反的可能當然也要想到,勿忘歷史。當股價下落時,也是同樣的道理。注意主流,但無須太多的同伴。
「停止虧損,讓盈利繼續」。總體而言,動作要快。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尊請減少介入。另外,一旦心有疑慮,也請減少介入。下定決心之後應該立即行動,此時便無須顧及市場的反應了。儘管如此,制訂計劃時,你必須不時地考慮市場的動向。
在充分了解過去狀況及全面掌握眼前形勢的情況下,將兩者加以比較。心理上為一切障礙做好準備,行動過激永遠帶來反應過激。
鑒於現實的原因,因為大多數投資者是在別人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投身股市的。他們往往是靠盲目衝動及樸素的攀比感性買股票的。投資者決策的唯一依據是看或聽報道、電台等證券媒體分析行情動態,全無自己判斷走勢的主張。操作上並不重視甚至根本不進行個股質地、前景、價量關係變化的分析與研究,而是通過道聽途說捕捉所謂黑馬,稍有風吹草動就追漲殺跌,此類投資者最易失敗。
當投資者很難決定投資行為時,其情緒和動機將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論以潛意識的概念,闡明了潛在的非理性情緒和動機對行為的影響。在股票投資中最主要的是決策:買什麼,賣什麼,何時買,何時賣,什麼價位。
以上五個問題如都能有正確的決策,一定會成為股市大贏家。但在股票市場中,平時很理智的人,也可以變得令人費解。這是由於當面對困難的選擇時,內心會產生衝突。
「貪就是貧」,賭徒般的孤注一擲,貪得無厭,看不清股市行情的潛在威脅,最終會一貧如洗。貪心的心理衝突,會使投資者無端感到苦惱,不僅會讓人變窮,還讓人內心疲憊不堪。
貪婪會阻礙人對情況的了解。貪婪使人充滿對財富的幻想。由於情緒反應過度,會使人整體無法判斷,進而無法產生正確的決策。特別是一大筆意外財富燃起的慾火,使投資者忘記潛在的風險。
具有貪得無厭心理的投資者一味追求最大的收益,而股市行情風雲變幻,其收益程度只可能是相對的,難以確定什麼是最大收益。過大的慾望,其結果常常會落空而痛失獲利良機。比如股價上升,給股民帶來10%的收益時,他希望20%的收益;當達到20%的收益時,他又希望著40%的收益……
結果總是不出手股票。等股價回落,他更不甘心,總想等股價反彈,賺得更多再出手直至收益甚而本錢都折了人的貪得無厭是最可怕的,即使是憑著超人的膽識持股到達了股價的頂部,若不及時賣出,那就意味著股價開始下跌。在充滿著投機利益的股市,人心思漲,人心思利,人心思貪,人心欽慕更大的輝煌,這是相當普遍的心理。具體有四種表現:
第一是當股指或某股上揚時,貪婪的投資者抱有相當高的期望,認為定能漲到多少點、多少元,篤信股評中講的第一目標位、第二目標位、第三目標位,非見到第三目標位不賣,遲遲不肯獲利了結。結果股價往往沒有到達第二或第三目標就見頂而下,煮熟的鴨子又飛了,甚至還被套牢。有的人直至反彈後仍記住原來的期望價,以致機會稍縱即逝,留下遺憾。
第二是先前在股指和某股上升一段後,抱著平常心果斷獲利了結。但股市卻還一個勁地在漲,貪婪之心頓起,投資者後悔不已,便選擇另一隻股票加倍追漲,急於贏回來。但該股只漲了幾毛就量增價滯,又不肯及時停損,以致被放量下跌而深度套牢,連同先前的贏利也起賠進,望著盤面只能沮喪。
第三是以高價買進甚至在頂部加碼買進強莊股,以求暴富,誰知莊家突然跳水,再透支補倉,結果越套越深,束手待斃。
第四是遇股市下跌,拋掉了手中獲利盤甚至割肉盤後,不是從基本面、政策面、消息面、供求面、成交量、主力動向、股指和個股所處的形態和技術指標上認真加以分析,而是一個心眼盼繼續下跌,指望跌到多少點、多少元時才買進,低了還想低,以致明明有較大的差價也遲遲不肯買回來。結果大盤因市場利好傳言而被主力急速拉高,低位補倉的希望落空,卻又沉不住氣,不顧一切地去追漲而再度被套牢,「吃了正反兩記耳光」。
在股市中,貪婪看起來是掌握不好買點(抄底)和賣點(逃頂),尤其是掌握不好賣點所致。其實,深層次的問題仍在於貪婪之心。譬如,拋早了只要是賺了,何必懊悔!又如,追漲後只出現小漲,就地派發獲微利就是了。再如,割肉後又跌了一段,應該慶幸,果斷買進,就算是在高位套牢後沒拋過,這樣就不致於踏空。市場中很多人以為,多頭傾向重的人被套牢是貪婪。其實,這話是只講對了一半,空頭傾向重的人踏空也同樣是因為貪婪。
股市經常會表現出「提前」與「過頭」的現象,這種「提前」與「過頭」的現象常使手腳不夠敏捷的股票投資者措手不及,常使期望過大的投資者大失所望。
股價走勢處於上升階段時,原來要漲到某一價位的卻常常在未漲於那個價位之前,就提前回頭整理了,於是,期望過大的投資者見行情未達到其預期目標,心裡就更不情願賣出自己的股票。股價趨勢往下走低時,本來在某一價可以止住,卻常常跌過頭,使得原已補回的賣方,見到行情似乎有再繼續跌落的「潛力」,但順勢再推它一把,等到推不動時,忽見行情往上加快回升,手腳較快的人可以買回來一些,手腳不夠快的只好望著勁升的行情不知所措。同理,漲勢的行情也可能存在「過頭」的現象,跌勢的行情也可能有「提前」的現象。對於行情「提前」或「過頭」現象的對應之策,只有「不貪」二字,投資者只要謹守「不貪」的原則,便不致於錯失良機或手忙腳亂。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選股方法
7、板塊輪動
8、統計分析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股市的關鍵點只需掌握以下4點就可以了,股市沒那麼複雜,關鍵點多了,會讓你的股票投資決策更複雜,越簡單越靠譜!
一、 成交量。
股價的上漲,一定要有量的配合。成交量的放大,意味著換手率的提高,平均持倉成本的上升,上檔拋壓因此減輕,股價才會持續上漲。有時,在主力籌碼鎖定良好的情況下,股價也可能縮量上攻,但縮量上攻的局面不會持續太久,否則平均持倉成本無法提高,拋壓大增,股票缺乏持續上升動能。因此,短線操作一定要選擇帶量的股票,對底部放量的股票尤其應加以關注。
二、 圖形。
短線操作,除了應高度重視成交量外,還應留意圖形的變化。有幾種圖形公眾號財源愛選股建議值得高度關註:W底、頭肩底、圓弧底、平台、上升通道等。W底、頭肩底、圓弧底放量突破頸線位時,應是買入時機。這裡有兩點必須高度注意,一是必須放量突破方為有效突破。沒有成交量配合的突破是假突破,股價往往會迅速回歸啟動位。二是在低價位的突破可靠性更高,高位放量突破很可能是主力營造的「多頭陷附」,引誘散戶跟風,從而達到出貨目的。許多時候,突破頸線位時,往往有個回抽確認,這時也可作為建倉良機;股價平台整理,波幅越來越小,特別是低位連收幾根十字里或幾根小陽線時,股價往往會選擇向上突破;採取上升通道的股票,可在股價觸及下軌時買入,特別是下軌是十日、三十日均線時,在股價觸及上軌時賣出。此外,還有旗形整理。箱形整理兩大重要圖形,其操作訣竅與W底差不多,這裡不再贅述。
三、 技術指標。
股票市場的各種技術指標數不勝數,至少有一千以上,它們各有側重,投資者不可能面面俱到,只需熟悉其中幾種便可。常用的技術指標有KDJ、RSI等。一般而言,K值在低位(20%左右)2次上穿D值時,是較佳的買入時機;在高位(80%以上)2次下穿D值時,形成死叉,是較佳的賣出時機。RSI指標在0-20時,股票處於超賣,可建倉;在80-100時屬超買,可平倉。值得指出的是,技術指標最大的不足是滯後性,用它作唯一的參照標準往往會帶來較大誤差。許多強勢股,指標高位鈍化,但股價仍繼續飆升;許多弱勢股,指標已處低位,但股價仍陰跌不止。而且主力利用技術指標,往往進貨時指標做得一塌糊塗,出貨時指標近乎完美,利用指標進行騙錢幾乎是主力通用的做市手法,因此,在應用技術指標時,一定要綜合各方面情況尤其是量價關係進行深入分析。
四、 均線。
短線操作一般要參照五日、十日、三十日三條均線。五日均線上穿了十日、三十日均線,十日均線上穿三十日均線,稱作金叉,是買進時機;反之則稱作死叉,是賣出時機。三條均線都向上排列稱為多頭排列,是強勢股的表現,股價縮量回拍五日、十日、三十日均線是買入時機(注意,一定要是縮量回抽)。究竟應在回抽哪一條均線時買入,應視個股和大盤走勢而定;三條均線都向下排列稱為空頭排列,是弱勢的表現。不宜介入。
此外,投資者若能掌握大盤企穩時的短線選股技巧,就可以在未來行情的發展中遊刃有餘。
具體原則如下:
1、當大盤還在延續著下跌趨勢時,投資者應該開始積極選股,為將來大盤企穩時能及時參與炒作打下基矗這時要重點選擇股價曾經大幅下跌,而現在又能領先於大盤止跌企穩的個股,將它們列為關注對象。
2、當大盤止跌企穩時,要對初選個股進行復眩選擇能夠在形態上成功構築小型底部形態的個股。個股的企穩時間要明顯長於大盤的企穩時間,而且在探底成功後,個股的走勢要有一定的獨立性。
3、對複選後的股票再進一步選擇其中那些底部的成交量能溫和放大的個股。
4、確認。等待大盤已經確認止跌企穩並有轉強跡象時,對於經過多重嚴格篩選的股票中,如果有個股能夠出現放量的強勢拉升行情,可以確認為短線買入信號,要及時跟進買入。
對於所買入的個股,需要把握的賣出技巧主要有兩種:
一、由於這種選股方法是建立在短線基礎上的,因此,如果該股短線上衝過快,投資者獲利較豐厚時,切記不要貪心,可以及時獲利了結,落袋為安。
二、因為這種選股技巧專門選擇那些先於大盤企穩,先於大盤起飛的個股。所以,當大勢走強時,該類個股往往已有波段贏利墊底,無論將來行情是大是小,也無論是反彈還是反轉,投資者都可以應對自如。這時,投資者完全可以根據對大勢研判的結果選擇賣出的時機。
如果有人問我在股市中怎樣才能成功?我可能很難用一句話確切地講清楚。但如果你問我在股市中怎樣才可以確保失敗?那我可以很直接地回答:當你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與股市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一樣的時候,你就可以確保失敗了。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在我的文章中經常出現一個叫「大多數人」的對象。我對他們的重視程度並不會低於各個投資大師們,因為讀巴菲特千百遍也未必成得了巴菲特,但讀懂股市中註定失敗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怎麼搞砸的,然後避免他們的共性,至少可以立於不敗之地。那麼看看下面這些人的特徵是否似曾相識呢?
大多數人總是在捉摸明天的漲跌,希望看透下個月的輪動機會,卻從沒考慮過長期而言持有什麼樣的資產或者以什麼樣的收益率背景下取得一筆好的資產對於自己一生財富的意義。
大多數人總是用最多的時間來研究最容易變化的東西,比如政策、經濟數據、技術指標、專家觀點等,卻從來沒意識到投資中「不變性」的因素其實才是股市獲利最重要的因素。
大多數人總是抱怨指貴或者抄作業或者乾脆什麼都不幹,卻從來不願意自己翻開書學習或者找找資料做功課。對他們來說,魚竿、魚鉤和漁網都是廢物,他們只想要天上掉下來的魚。
大多數人可以忍受被套50%而5年都一動不動卻經常在被套5%的時候就焦躁不安了,更不願意在這時仔細理清楚這筆投資的初始理由和頭緒。
大多數人可以對幾十個甚至任何一個股票看上5分鐘就誇誇其談,卻從來沒有對任何一個企業有哪怕稍微深一點點的研究和分析。
大多數人總是說「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就是好的」,卻沒想想這其中的荒謬之處:規律就是規律,只有你順應不順應它,哪裡有「規律」跟著你的喜好來走的道理?
大多數人總是在市場最熱鬧的時侯信心滿滿並將收益歸功於自己的明智,又在市場最低迷的時候絕望悲傷並將虧損歸咎於管理等外部因素,卻從來不去審視自己真實的分量和檔次。
大多數人既怕虧錢也怕賺錢,虧了驚慌失措,賺了手足無措;同時大多數人既怕空倉也怕滿倉,總之市場無論如何總是讓他沒有自在從容的時侯。
大多數人總是盯著過去和現在,卻不知道更重要的是著眼未來。
大多數人要麼對市場根本不聞不問,從來不關心自己的投資;要麼必須天天甚至時時刻刻看著走勢圖才安心,總之不走極端就不其是「股市玩家」。
大多數人要麼認為投資根本就是一場賭博所以乾脆閉眼上拼人品吧;要麼就認為一定存在什麼百戰百勝的葵花寶典甚至數學模型型(不管是技術上的還是怡值上的),並且為此孜孜不倦,卻不明白投資其實是科學性(企業分析及市場規律)與藝術性(價值觀及對得失把握)的結合和平衡,既不是賭博也沒有什麼完美的招數。
大多數人能說出很多個股神、專家的名字和語錄甚至生平,卻說不出自己買的任何一個企業的毛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是多少。
大多數人喜歡傳誦各類股市奇談和傳奇故事,喜歡追逐各類神奇的概念和故事,卻似乎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種東西叫「常識」。
大多數人今天羨慕價值投資的好,明天崇拜技術分析的妙,後天又被其他某個新鮮的方法吸引,卻從來沒明白這個世界本沒有十全十美,不懂得失的必然也將患得患失。
大多數人天天罵股市,但是你跟他說他不是這塊料乾脆遠離股市的時候,他卻可能轉過頭來罵你。
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曾說:「我想知道我會死在哪裡,這樣我就永遠不去那個地方。「這個有趣的想法確實對投資有很大的啟迪。很多時候我們思考更多的是怎樣成功,而不是如何避免失敗。我們學習了太多站在金字塔頂端的成功人士的傳記,卻對數量龐大但悄無聲息的失敗者視若無睹。這有巨大的隱患:成功可能是多種因素的共振並且可能包含了某些偶然性因素,而失敗往往具有更多的共性因素和必然性。
所以在股市中,一定要注意「絕大多數人」。他們的行為熱度是市場中的一個指針;他們的特點是每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都需要竭力避免的;他們忽略的正是投資者應該重視的;他們難以忍受的正是我們需要堅持的:他們感到舒適快樂的反而是需要警惕的;他們狂熱聚集的時候我們遠禽:他們黯然神傷並發誓再也不碰股票的時候,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往往就在眼前。
這聽起來確實有些殘酷,但確實是避免失敗的一個有效方法。對於高度符合「絕大多數人」特徵的人來說,股市確實是可怕和兇險的。但對於能夠認識到這點,並且走出「絕大多數人」行為桎梏的人來說,股市將開始呈現出完全不同的一片天。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作者的微信公眾號:翁伯然(idn566),提升盤感,把握選股買賣點技巧,讓你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助你更好的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