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椰子
來源:精讀(ID:Jingdu999)
千萬不要讓小時候偷過的懶,變成長大後無法彌補的遺憾。
前幾天,好友芊芊入職了一家新公司。
部門裡的幾個同事,在一家很有氛圍的西餐廳給她開了個歡迎會。
餐廳里有一架諾大的白色鋼琴,在柔和的燈光下格外顯眼。
席間,喝了有幾分醉意的一個女生,在眾人的慫恿下,上去彈奏了一曲。
女生柔弱纖細的手指飛快地在黑白琴鍵中跳躍,優雅的鋼琴聲如行雲流水般,令人陶醉。
芊芊對我說,當時的她,就坐在下面,看著彈鋼琴的那個女生,又羨慕又後悔。
7歲那年,她也曾一時心血來潮,纏著父母給她報鋼琴課。
然而學了不到兩個月,就嫌每天練琴又枯燥又辛苦,哭鬧著不去上課。
父母也從來不逼她,於是,她的成長,只留下了滿屋子的「無用之物」:
一架鋼琴,一把吉他,兩幅破舊的桌球拍;
一套跆拳道服,一雙滑輪鞋,三盒沒用過幾次的水彩顏料......
她的所有興趣,全都以虎頭蛇尾告終。
到這個年紀,她仍一點特長都沒有,唯一擅長的就是在手機遊戲里打排位。
她只能羨慕地坐在台下,看台上的人大放異彩,為別人的表演鼓掌。
有時候,逼孩子一把,真的很重要。
蔡康永曾經說過: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逼孩子一把,這樣才能讓他們在未來看到更美的風景。
《嚮往的生活》有一期中,請來了女星Angelababy和小提琴家呂思清。
看著呂思清老師將小提琴拉得婉轉動人,Angelababy羨慕不已。
演奏完後,她私下問同樣會拉小提琴的劉憲華:
「你是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
劉憲華回答說:「對,被逼著。」
「那你小時候願意嗎?」
「我不願意,一直到我十一二歲,就一直不想拉,然後我就參加了第一個比賽,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喜歡了。」
Angelababy又問:「那你覺得現在感謝父母嗎?」
「非常非常感謝。」
Angelababy嘆了口氣,畫外音說:「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
Angelababy出生在上海,自小與外婆一起長大。
13歲那年,離開上海去香港讀初中,和父母一起生活。
父母工作太忙,對她缺失嚴格的管教與陪伴。
有段時間,她甚至因為字「太醜」而上了微博的熱搜,這與父母從小的放養也不無關係。
雖然Angelababy現在過著令無數人艷羨的人生,但我們不能否定的是:
還有絕大一部分孩子,因為父母的不管教,長大後過著身無技能、輕言放棄、渾渾噩噩的人生。
有這樣一項研究表明:12歲以內的孩子,對任何事物的專注度不會超過40分鐘。
只有讓孩子堅持學習某樣東西,並達到一定水平,覺得自己擅長這項技能,他們才會繼續熱愛。
在堅持的道路上,父母的引導、鼓勵以及陪伴,可以說是相當重要。
環球人物曾對董卿做過一期採訪,問她對閱讀的看法。
董卿回答:「我基本上保持每天睡前1個小時閱讀,雷打不動的。
很多人問我怎麼能堅持的,其實無所謂堅持不堅持,這是一個習慣罷了。」
董卿的習慣,跟她的原生家庭其實有很大的關係。
父親出身貧苦農村,憑著自己的努力考進復旦大學,畢業後成為報社總編。
他認為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因此從小對董卿的教育就極其嚴苛。
剛認字的時候,就要求她每天抄成語、古詩,大聲朗讀背誦。
再大一點,就列出書單,嚴格要求她每天的閱讀量。
他認為女孩子不能放太多的心思在打扮上:
「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每天花在照鏡子的時間還不如多看書。」
為了鍛鍊她的耐力,甚至讓她寒冬酷暑都繞著操場晨跑一千米。
父親對她嚴苛到極致的教育,讓董卿覺得難以接受,數次在採訪時落淚,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
童年讓她受盡了煎熬,但也不可否認,這樣的教育讓她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我們能看到,現在的董卿,對詩詞歌賦信手拈來,氣質里永遠藏著優雅知性。
那是她幾十年如一日堅持閱讀的成果,是厚積而薄發,而不是一蹴而就。
莫言說過:「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印度電影《起跑線》里,母親米塔也說:「學習就是階級。」
有遠見的父母,會逼著孩子堅持,為未來的生活增添一份底氣。
哪怕當下會被孩子埋怨、不理解,但總有一天,孩子會反過來感謝父母的用心良苦。
《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集。
劉星怪媽媽劉梅小時候沒給自己報興趣班,劉梅很委屈:
「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回道:「我不願意學,您就不讓我學啦?
那時候我還小,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
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得逼著我學呀!」
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出眾的孩子,背後都是有遠見的父母。
黃磊女兒多多,在國際大賽中包攬了鋼琴、小提琴5個一等獎。
而她媽媽孫莉,小時候就沒少因為練琴的事和多多生氣。
即使長大一點,多多也曾一到練琴時間就耍賴、偷懶。
要不是孫莉的狠心「逼迫」,多多也不會有今天如此耀眼的成就。
沙溢兒子安吉,被譽為「國民好兒子」,是個懂得關心別人的小暖男。
然而,他也曾因為彈鋼琴彈不好而崩潰大哭,卻依舊抹著眼淚繼續堅持。
正如胡可所說:我們不需要執著一定完美的結果,卻要擁有堅持的品格。
很多事情要做好不單單依靠興趣,更需要的是一份堅持執著的精神,還有面對困難時迎難而上的勇氣。
只有父母充足的引導和督促,才能讓孩子承受住各種考驗,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不過,要提醒的是,每個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同,太過極端的逼迫並不可取。
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沉溺於短期快感,不肯付出長期投入的時候,推他們一把。
讓孩子體會到:努力過後的成就感,遠比打遊戲、刷短視頻的即時享樂,來得有意思。
千萬不要讓小時候偷過的懶,變成長大後無法彌補的遺憾。
作者:小椰子,精讀主創,簡書推薦作者,個人微信公眾號:小椰子專欄(ID: xiaoyezizhuanlan)。新書《你的自律,給你自由》正在熱賣中。本文首發於精讀微信公號(ID:jingdu999)
責任編輯x寒江雪 值班編輯x小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