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是中國酒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中國最早的酒種「猿酒」和廣東各地出土釀酒文物等內容的挖掘,更成為嶺南酒文化源遠流長的有力證據。喝了這麼多年酒,竟不知廣東還有很多陳年好酒?廣東究竟有哪些地方名優酒,留在廣東人甚至全國老酒迷心中印象深刻的那瓶廣東酒是什麼酒?今天老酒收藏之家,就帶大家梳理一下記憶中的那瓶廣東名酒。

豉味玉冰燒(珠江橋牌)
產地 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酒廠。
原料 以優質大米和肥豬肉、黃豆、酒餅葉、白土、小藥曲種為配製原料。
釀造
用米飯、黃豆、酒餅葉、白土、小曲種特製的曲餅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傳統工藝,先釀製成酒度約30-40°之間的米香型白酒,再灌入陳年肥肉缸(以陶缸製成,當地人叫埕)中浸釀,浸釀所用肥肉需經去皮、煮熟等加工及陳藏處理,肉、酒比例合理,浸肉時間長達一個月以上,待其溶解、沉澱之後,澄清、勾兌釀成。
特點 豉味玉冰燒屬其他香型小曲白酒。酒液晶瑩透明,醇和甘爽,入口醇滑,酒味諧調純正,入口醇滑柔和,不淡而餘味爽,酒內具有濃厚的米香味和豉肉香氣的獨特風味。酒度為30°。 因其適量飲後,有通血脈、散濕氣、舒筋活血及消除疲勞等功效,故大受華人歡迎。
榮譽 珠江橋牌豉味玉冰燒於1981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產品。於1984年獲輕工業部優質酒稱號和銀質獎。最後在1984年及1988年的中國第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章。
歷史 廣東省佛山市古屬廣州,釀酒歷史悠久,據《熙寧酒課》載,宋代已有酒業。民間有釀製和飲用時令酒的風俗,如「五月朔日飲菖蒲酒,初五日飲雄黃酒,社日醉芋酒」。酒品頗受文人名士讚譽,吳奎光有詩曰:「酒樓酒樓汝知有,人間不死之丹丘。」梁佩蘭詩曰:「酒香滿盞不惜醉,月色上衣從著身。」程可則詩曰:「何因卻對寒山月,又得回銜濁酒卮。」蒸酒業於清代盛行,據《佛山忠義鄉志》載:「本鄉出產素稱佳品。道、咸、同年間以陳總聚(陳太吉)為最有名。近則推三元市之人和悅號。說者謂水質佳良,米料充足,酒缸陳舊,三者兼備斯,其味獨醇。」當時蒸酒者「家數三四十甑數」。道光十年(1830)建「陳太吉酒莊」承襲傳統工藝,釀製「醇舊太吉酒」,成為地方名酒。1956年改建為陳太吉酒廠,1968年易為現廠名。其名取酒液如「玉潔冰清」之意。目前已遠銷至日本、丹麥、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諸國。

九江雙蒸酒(珠江橋牌、遠航牌)
產地
廣東省南海縣九江酒廠。
原料 以優良大米、黃豆等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與玉冰燒相似釀法,以大米、黃豆、酒餅葉合制的曲藥為糖化發酵劑。經半固體發酵,釜氏蒸餾,即取得米香型的酒,一次,以此作為原酒,然後把加工過的肥肉放入陳年酒缸中浸泡月余、經充分溶解和沉澱後,再行勾兌即成。
特點 九江雙蒸酒屬其他香型小曲白酒,酒液色清透明,玉潔冰清,豉香純正,醇和細膩,甘滑柔綿,余香繞舌,詩云:「垂竿布網閒中事,慶舉雙蒸醉月明。」酒度為30°。
榮譽 珠江橋牌、遠航牌九江雙蒸酒古稱良鄉雙蒸酒。於1984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產品,同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銅杯獎。早在清中葉時期,即已行銷港澳、南洋一帶,暢銷於東南亞各國。
歷史 南海釀酒歷史悠久,唐代已有釀酒業。宋代釀有「真一酒」著稱,據《勝飲篇》載:「蘇東坡在南海作真一酒,以米、麥、水三者為之。」清代道光年間,良鄉鎮酒業發達,以「友隆興酒莊」所釀酒品,質量最佳,因採用兩次發酵重蒸而得「良鄉雙蒸」。1956年將各酒坊和酒莊合併改建成九江酒廠繼承傳統工藝,繼續生產此酒,易為九江雙蒸酒。

長樂燒(長樂牌)
產地 廣東省五華縣長樂燒酒廠。
原料 以優質純凈糙米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特殊工藝,小曲用自製的藥餅,釀酒用水取玳帽山的優質泉水。釀製時,除運用半固體發酵中的燜飯做法、轉碗接水、翻醅、封醅等固有的操作方法外,又引進緩火蒸酒、精心勾兌等「二鍋頭」工序原理,使酒質不斷提高。
特點 長樂燒屬米香型小曲酒。酒液色清透明,米香濃郁優雅,入口醇厚綿柔,感覺清爽甘潤,具有回甜效果,質美甘洌,受人喜愛。酒度為55°。
榮譽 長樂牌長樂燒於1977年,獲選為廣東省優質酒。1979年及1983年,再膺此譽。其間,並在1979年的中國第三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章。1984年,亦獲得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銅杯獎。因其口味獨特,信譽卓著,自始即是僑民反向探視或旅遊時,攜回僑居地的名貴手信。而今,它已是東南亞各國酒市上的精釀珍品。
歷史 長樂燒已有300多年釀造歷史,相傳明末清初之際,當地人發現玳瑁山的泉水清澈甘甜,用此水釀造出的小曲米酒味美,醇甜甘洌深受人喜愛,逐漸聞名粵東地區。因當時縣名長樂,此酒故名「長樂燒」,進而遠近聞名流傳至今。

長春藥酒(長春牌)
產地
廣東省汕頭釀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酒為基礎酒。
釀造
輔以杜仲、巴戟、天冬、川穹、牛膝、首烏、枸杞、黨參、北芪、木香、肉桂等30餘味中藥,經多年浸漬貯藏,調配勾兌,陳釀一年以上而成。
特點
長春藥酒屬露酒。此酒,呈棕褐色,清亮透明,藥香雅郁,酯香純正,香氣協調,酒體豐滿,酒味香醇,藥力猛烈,見效快。酒度54°。 具有祛風濕、壯筋骨、調氣血、益腎精等功效。亦適宜婦人產後氣血兩虧。
榮譽
長春牌長春藥酒於1981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產品,是我國出口八大名藥酒中之一。
歷史
汕頭原歸潮陽,屬潮州,清代釀製酒品以「瀕酒」著稱。《鏡花緣》中列出的全國50餘種名酒中有「潮州瀕酒」。光緒年間,潮陽縣和北村老鋪經營「長春藥酒」後改遷汕頭生產。1954年在舊酒坊基礎上建成汕頭釀酒廠,沿承傳統工藝,繼續生產此酒。遠銷港澳地區及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

南台酒(台南牌)
產地 廣東省平遠縣南台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大米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傳統半固體發酵,並遵從古法蒸餾,天然岩洞陳釀,經精心勾兌等工藝而釀成。
特點 南台酒屬米香型白酒。酒液無色,清亮透明,酯香濃郁,蜜香清雅,醇厚柔和,後味甘甜,具有米香型白酒獨特風格。酒度分為30°、53°兩種。
榮譽 南台牌南台酒曾於1984年、1987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產品。
歷史
平遠古屬梅州,釀酒歷史悠久,宋代已有釀酒業,如嵇含《南方草木狀》載:「草曲,南海多美酒,不用曲櫱。但杆米粉,雜以眾草葉,治葛汁滌溲之,大如卵,置蓬蒿中,蔭蔽之,經數月而成。用此合糯為酒。」平遠米酒系由此發展而成。據《平遠縣誌》載,明代嘉靖年間,民間釀酒較為發達,並形成獨特風格的小曲酒品。1956年在小酒坊基礎上建平遠縣酒廠,繼承傳統工藝小曲酒,因平遠縣地處南台山,南台素以壁立千仞及仙殿浮嵐等八景著稱,平遠南台酒廠以南台下東霖古剎所在的天然岩洞作酒坊,引用岩泉製成佳釀,故名南台酒。

鳳城液(紅荔牌)
產地 廣東省順德縣酒廠。
原料 以優質高粱、小麥為為配製原料。
釀造 採用中國古老的傳統生產工藝釀製,小麥制曲為糖化發酵劑,老窖多倫發酵,蒸餾得酒後,陳釀3年以上,再精心勾兌而成。
特點
鳳城液屬其他香型酒。此酒,酒香馥郁,味柔和、圓潤、怡暢、留香持久。鳳城液酒質優良,芳香醇正,風味獨特,具有老窖酒的風格。酒度為55°。
榮譽 紅荔牌鳳城液於1977年被命名為廣東省名酒稱號,1984年、1989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產品
歷史 順德縣古屬廣州,據《廣州府志》載:「風俗,元日飲柏酒,二月農民方里烹豚釃酒,端午釀雄黃酒,九月九日登高飲茱萸酒。」清代釀有燒酒。1953年將小酒坊合併改建為中國專賣事業公司廣東省公司酒類加工廠,1956年更為現廠名,1976年投產此酒。

獅泉玉液(團結牌)
產地 廣東省澄海酒廠。
原料 選用當地優質大米、小曲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從澄海特產藥曲分離出來的純菌種,經過人工純種培養製成小曲為糖化發酵劑,前期為固體狀態,先進行糖化48小時,後期為液體狀態,繼續糖化發酵10-15天,然後緩火蒸餾,掐頭去尾,經一年陳釀後再精心勾兌而成。
特點 獅泉玉液屬米香型白酒。酒液色清透明,蜜香純正,爽洌回甜,後味怡暢,有廣東傳統小曲米酒風味。酒度為55°。
榮譽
團結牌獅泉玉液曾於1977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酒。
歷史 獅泉玉液酒是在當地有名的傳統產品選莊米酒的基礎上,經過工藝改革釀製成的新產品。澄海縣民間釀米酒已有近百年歷史。早在清代,當地的鄉村墟鎮就有生產米酒的小釀酒作坊,當時稱為「白醅酒」。1956年建澄海酒廠成批生產米酒,選擇品質最優的產品,稱為選莊米酒。1974年,經過釀酒技術的革新,生產出獅泉玉液。 澄海酒廠附近有一座小山,因形狀極像猛獸獅子,故名獅山。獅山由獅頭、獅身和獅尾構成,獅頭處有一泉水,當地百姓稱它為「獅涎」。這處泉水清澈如鏡,甘潤適口,是釀酒之佳泉。獅泉玉液因此而得名。

梅鹿液
產地 廣東省吳川酒廠。
原料 以優質高粱、小麥為配製原料。
釀造
用小麥高溫制曲為糖化發酵劑,一次投料,7次發酵蒸餾取酒。原酒貯存在地下室,陳釀3年,再精心勾兌而成。
特點 梅鹿酒屬醬香型白酒。此酒,色清透明,醬香濃郁,入口純凈,柔和,回味綿長。酒度為50-53°。
榮譽
梅鹿牌梅鹿液於1978年被命名為廣東省名酒,1988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產品。
歷史 吳川釀酒歷史悠久,據文獻資料載:「吳川縣釀酒業始於唐朝,梅菉的賣酒嶺,即因釀酒和賣酒而得名,為私人釀酒製作坊聚集的場所。」1951年由「茂源號」等33家私人水酒鋪組成梅菉釀酒聯營社,1956年易名為吳川縣酒廠,1987年改為現廠名,1972年投產此酒,以產地取名。

春花白酒(春花牌)
產地 廣東省陽春縣釀酒廠。
原料
選用純正小曲米酒為基酒。
釀造 配以春砂仁、廣木香、廣陳皮、公丁香、白豆蔻、當歸、川芎、玉桂等名貴藥材,然後加入白砂糖漿製成。
特點 春花白酒屬藥香植物類露酒。此酒,晶瑩透明,藥香芬芳,滋味優美,醇甜適口。酒度為47°,糖分6-9%,總酸0.1%。 常飲此酒有行氣止痛、祛風活血、健脾胃、調中化濕之功能。
榮譽
春花牌春花白酒於1977年榮獲廣東省一輕廳優質酒稱號,1983年榮獲廣東省優質產品獎,1984年獲得輕工業部銅杯獎。
歷史
陽春縣釀酒廠建於1956年,坐落在景色秀麗的漠陽河畔,這裡既有得天獨厚的釀酒佳泉,還有珍貴的春砂仁為釀酒用料。陽春縣山清水秀,奇峰嶙峋,素有小桂林之稱。幽谷中盛產珍貴中藥材春砂仁,為陽春三寶之冠。據宋《開寶本草》記載:國藥春砂仁,乃調中化濕、止痛安胎良藥,歷史悠久,中外馳名。陽春三月,春砂仁鮮花盛開,花色如白玉,芬芳馥郁,令人陶醉。故以此而得酒名——春花白酒,該酒於1971年研製成功。

特醇頭曲(打虎牌)
產地
廣東省清遠市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麥曲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麥曲為糖化發酵劑,經地窖發酵、蒸酒、陳貯、勾兌等工序釀成。
特點 特醇頭曲屬濃香型低度白酒。酒液無色,清亮透明,濃香純正、協調,低而不淡,甘甜綿軟,餘味凈爽。酒度38°。
榮譽
打虎牌特醇頭曲於1987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產品,於1990年獲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
歷史
清遠釀酒歷史悠久,唐代已有釀酒業。李翱有詩曰:「酌酒斜陽下,離心草自熏。」宋代釀酒業較興盛,據《清遠縣誌》載:「宋掌鹽茶酒稅,每州以五員為額。」明代酒品也頗受文人喜愛。王揚德有詩曰:「縹緲仙中人,吹笙醉靈液。」清代釀有「火酒」。1921年建有酒廠,1949年易名為清遠食品廠,1977年改為清遠縣酒廠,後易為現廠名。1984年在清遠頭曲酒基礎上投產此酒。

飛霞液(飛霞液牌)
產地
廣東省清遠市酒廠。
原料 以優質高粱、小麥為配製原料。
釀造
以特製小麥曲為糖化發酵劑,老窖發酵,七次出甑,清蒸餾酒,按質接酒,分類貯存,陳釀老熟3年後,再精心勾兌出廠。
特點 飛霞液屬醬香型大曲白酒。酒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醬香突出,入口酒味調和,純凈,後味較長,有回香。酒度為53°。
榮譽
飛霞液牌飛霞液於1979年被命名為廣東省名酒,1980年、1984年、1986年、1989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產品。
歷史
清遠釀酒歷史悠久,據文獻載,宋代酒業較興盛。清代釀有火酒。據《廣東新語》載:「火酒,廣人謂燒酒新出甑者曰酒頭,以水參之曰和酒,和酒貪者之飲。市上所酤以細餅為良,大餅次之,號曰細餅燒、大餅燒。」1921年建成私人酒廠,1949年易名為清遠食品廠,1977年改為清遠縣酒廠,後易為現廠名。於1978年投產此酒,因縣城北有名勝古蹟飛霞洞。洞外山青水秀,奇峰林立,風景迷人。洞中有道觀,規模較大,殿宇壯觀,清幽靜雅,是廣東聞名的旅遊勝地。故酒名飛霞液。

中山二曲(茶薇牌)
產地 廣東省中山市酒廠。
原料
選用優質高粱、大米為原料。
釀造 以小麥製成高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地窖多輪發酵,蒸餾分級取酒,老熟陳釀,精工勾兌等工序釀成。
特點 中山二曲屬濃香型大麴酒。此酒無色,清亮透明,芳香清雅、濃郁,香味協調、怡暢,酒質醇厚,酒體豐滿,淸甘爽凈,回甜回香,留香持久,回味悠長。系35%(v/v)濃香型大麴酒。
榮譽
茶薇牌中山二曲於1984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產品。
歷史 中山原稱香山,釀酒歷史悠久,據《香山縣誌》載,「酒始自漢」。宋代以釀「萬戶酒」著名,詩曰:「嶺南萬戶皆春色,雪花浮動萬家春」。清代縣誌載:釀有「酒品三,曰板香、曰黃酒、曰燒酒」。文人墨客留有不少贊酒詩文:「北郭晚田堪白酒,東籬秋菊盡黃金」、「芋香處處歌十隊,綠樹家家酒四鄰;痛飲狂呼成往事,今宵依舊到明晨。」1956年將小欖、黃圃、大崗、萬頃沙等地酒坊合併改建成中山酒廠。1982年博取眾名酒廠家之長投產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