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學生在校學習莎士比亞的內容太少了,以至於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錯過了很多 - 緊張的故事情節、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超凡脫俗的人物形象。
在我所任教的寄宿學校中,我們從不會對文學巨匠莎士比亞的作品感到無聊或者學得過多。即使他的作品沒有出現在某個學期的考試大綱中,我們這樣的學校總是會想方設法把一些相關內容加進來。隨著教育大臣的換屆,教學大綱會跟著改革,但之於我們的教學,莎士比亞是很久的存在。許多我們同類學校都意識到,莎士比亞經過400多年時間考驗的經典作品,是多麼珍貴,多麼重要!
在幾年前的GCSE考試改革後,才把莎士比亞完整的劇作帶回到課本中,而在這之前的太長時間裡,GCSE的教綱都通過把較難部分去掉,截取再截取的方式,試圖使內容簡單易懂,但是改動過的片段都像是漫畫一般簡單、滑稽。我非常不喜歡一些現代改編版本,它們將羅密歐和麥克白描繪成喜怒無常的說唱明星,這種愚蠢的行為具有很強的誤導性。
莎士比亞的作品確實有難度,如果學生不能一下子理解其中的智慧和深意,那麼就需要學生和教師一起做更多地、各個角度的嘗試。舉個例子,直到2012年,國王查理三世的遺骸才在萊斯特市的一個停車場被發現,學生和老師不妨做一個莎士比亞筆下的《查理三世》以及查理三世現代意義的對比。
毫無疑問,正在學習莎士比亞作品的班級,都應該去看看莎士比亞戲劇現場版,還要是比較正式的演出,而不是所有角色身著牛仔、套頭衫進行的那種。寄宿學校這時候也能體現出來優勢,我們可以利用傍晚或者周末帶學生們去「莎士比亞環形劇場」去現場觀看戲劇。這些年,我帶學生去看此類作品不下數十次。幾乎所有觀看過的學生都會很喜歡,他們會對我說:「現場表演讓莎士比亞的作品真正地活了起來」。
學校的戲劇演出讓學生們有機會成為莎士比亞筆下的奧菲利亞或奧賽羅,而這時,在寄宿學校的傍晚和周末時間,使得學生們有更多機會去排練。我過去會覺得莎士比亞的《無事生非》有些無聊,但在觀看了一出學生們出演的此戲劇之後,我徹底改變了這種想法。演出很成功,年級里最難對付的兩個學生在劇里分別出演碧翠絲和班狄克。對這一作品的觀看及對這個表演的討論過程,使得我們的課堂更加生動、活躍。
莎士比亞也帶給了我教學生涯中最驕傲的時刻之一 - 上學期末,一個畢業生送了一瓶酒給我作為臨別禮物,上面的信息簡短卻令人動容:「謝謝您幫助我學習到如何喜歡莎士比亞,我之前從沒覺得我有一天會愛上他的文學作品」。
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讓學生們學習如何去喜歡、欣賞莎士比亞的作品,這也是GCSE改革的意義,在我看來,這也是早就應該實現的。
英倫雲小學是一個專門針對全球5-12歲母語為非英語小朋友制定的教育產品,整合英國優質的小學教育資源,基於英國政府制定的小學大綱而設計的完整的英國小學課堂和校園體驗。科目包括英語語文、數學、自然科學、藝術史、歷史、地理等,為Reception-Year6的學生提供全方面知識和能力培養,使學生具備和英國同齡小朋友同等的英語能力、國際視野、創新思考力和知識儲備。
如果您希望孩子在中國進行英式小學的教育,或者進行國際教育過渡的話,可以與我們取得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