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都被灌輸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以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等這樣有關讀書的理念。看到身邊成績好的小夥伴,我們都是羨慕不已,恨不能成為那個成績最好的學生。
在古代,寒門學子要想當官,必須走科舉這條路,如果想要打破階級的壁壘,只能「頭懸樑錐刺股」,俱往矣,看現在,許多農門子弟,也是希望通過高考這條道路,來獲得不同的人生。
古代的科舉的難度要比現在的高考難太多,要不怎麼會有人一直考,考到老也沒有考上呢?而且是三年考一次,這三年相當於重讀了一次高三,如果不中,再等三年,再不中,又三年……對於屢考不中的學子,周圍鄉親們的嘴臉可是不好看,甚至也會被當成好吃懶做的典型。
【范進中舉】
課本中的范進出自於吳敬梓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節選到課本中只是其中的片段,並沒有寫他中舉之後的事兒。
在語文課本中的范進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幾十年考不中舉人,受鄉里鄉親嘲笑,也許是上天被范進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感覺和愚公移山一樣:天神被愚公感動,把兩座大山給他搬走一樣),當報錄人員前來范家報喜之際,范進尚抱著家裡唯一母雞在集市上求賣,得知自己中了舉人之後,范進高興得手舞足蹈,一下就瘋掉了。
因為醜態畢露,再一次成為人們的笑料!
課本上的故事完結了,范進讓人同情。其實故事還沒結束。范進中舉之後幹嘛去了?
【范進中舉之後】
范進中舉之後,又遭遇了家庭變故。老母親去世了,范進作為孝子需要給母親守孝三年,這三年不能參加科舉,於是范進就在守孝的三年中繼續讀書,保持一顆上進的求學之心。
時光荏苒,三年過去了,范進進京趕考。幸運之神又降臨在范進身上,他遇到了生命中曾在鄉試中賞識他的貴人周進(官拜國子監司業)。在貴人相助之下,范進脫穎而出,再中進士,後擔任考選御史,成為京官。後范進繼續努力,工作踏實,政績顯著,再次得到重用,最終官拜四品。
【范進的優點】
范進鍥而不捨,敢於追求自己的夢想,不在意街坊鄰里的冷嘲熱諷,不輕言放棄,上天垂憐努力之人,最終,范進中舉,繼而又中進士,最後官拜四品成為人生贏家。曾為母親守孝三年,孝順的人一般都會比較幸運吧。
50多歲的范進,還能一直留在朝堂為官,也說明他能力出眾。為了夢想而努力的人值得尊重。和范進相比,你是否不夠努力?
《范進中舉》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不,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為了夢想,為何不「范進」一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kEcIHIBiuFnsJQVOYX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