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會」的心酸和無奈,基層幹部都懂……

2019-05-17     宜黃組工

來源:人民論壇網

小微君按

當下,「陪會」現象可謂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又一代名詞,「陪」與「不陪」讓很多基層幹部很是無奈、難以抉擇。

基層「陪會」現象有哪些表現形式?如何才能剎住「陪會」之風,避免進入形式主義的漩渦?跟著小微君一起聽聽基層幹部們怎麼說。

陪會

如夢令·陪會

常嘆時間浪費,

陪會不知所謂。

忽四目相對,

唏噓趕場為誰。

知否 知否?

基層幹部心累!

(作者:清江浦區委組織部 王惠)

1

莫讓「陪會」誤「實幹」

老王年逾五十,是某區的人大主任。這天早上十點,列席市裡X局座談會的老王,腰部的酸痛感逐漸襲來,前幾年被查出的腰肌勞損又犯了,這次好像還更嚴重了點。他望向左右,每個人都端坐著,臉上保持著一致的嚴肅和認真。老王也不敢表現出自己身體的不適,只能稍微調整了一下坐姿,繼續硬著頭皮挺下去。

此時,市局X局長正談及自己當年下鄉調研的情景。老王的思緒也跟著回到了從前,那時他還是農委的辦事員,為了了解當地的作物生長情況,每天都奔波于田間地頭,一雙膠鞋,一個布包,一本泛黃的筆記本陪伴著老王度過了青蔥歲月,十里八鄉的群眾他基本上都能叫得出名字,農戶們經常邀請他去家裡坐坐,嘮嘮家常,談談疾苦。偶爾空閒,老王最愛的就是閱讀寫作,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用文字記錄下來。可自從當了人大主任,老王感覺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讀書看報,基層調研成了「奢望」。每周動輒就七八個會議,很多和自己工作「八竿子打不著」的會議也得列席,說一些「不痛不癢」的官話,「撐撐場面」。不去參加還會被冠上「不近人情」「不給面子」的名號,老王只能勉強為之,有苦難言。

思緒被亮起的手機螢幕打斷,手機上的新聞APP推送了《各地出實招破除不求實效的形式主義》一文。想起今年的「減負」文件,機關的「老毛病」終於要被「刮骨療毒」了。主席台上的老王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作者:清江浦區委組織部 嚴心潔 湯潤宇)

2

「陪」與「不陪」是兩難選擇

召開工作會議傳達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工作是推進各項工作的有效手段,但現在部分基層單位已經陷入開會死循環,只要是上級部門下發的文件都用會議來尋求落實,本來只需要部分「關鍵少數」就能研究決定的事情,偏要所有幹部都參加,形成會議室里「大眼瞪小眼」的不良「陪會」風氣。

這種工作會議不「陪」說你工作紀律淡薄,沒有主動擔當作為的精神;如果「陪」難免會把時間花在會議上,工作實效不理想,實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增加基層負擔,還會助長「多開會,開了就會」的形式主義作風。

(作者:清江浦區委組織部 嚴心潔 湯潤宇)

3

「陪會」的三種類型

一類是一般的部門工作會議,喜歡請領導「陪會」,似乎出席的領導級別越高,組織者越有面子。而被請者擔心周圍同志們抱怨「不給面子」,只好勉為其難。這方面,一些地方的人大、政協的領導感受最深,往往會議與兩個單位「八竿子打不著」,但卻時常「盛情難卻」,忙於趕場子「亮相」。

第二類是陪上面來的檢查人員。上面來的都是領導,一個部門一座廟,一個科室一道關,對誰也不敢怠慢,分管幹部特別是「一把手」,來不來「陪會」首先是個態度問題,所以儘管「分身乏術」,也只好強作歡顏陪著。

三是一些領導喜歡「擺排場」,覺得參會人越多,越顯自己「威信」,雖非會議對口部門,也被強行要求參會,即便「心有不願」,但不敢得罪領導,只得無奈到會「湊個人數」

(作者:成都市簡陽市教育局 秦風)

4

基層「陪會」的三種「心理」

第一種是「迫於無奈」,不得不「陪會」。基層工作千頭萬緒,難免有小瑕疵,而上級領導手中握著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權,只要基層「陪會」不滿意,就給基層「穿小鞋」,甚至「小題大做」。為了避免領導不高興、被通報、被問責等等,基層只能通過「陪會」解釋、掩蓋工作中的小問題。

第二種是「投其所好」,熱衷於「陪會」。有的基層幹部心思不在幹事上,千方百計找機會近距離接觸上級領導,借「陪會」之機大獻殷勤、溜須拍馬、討好迎合,巧言令色、投其所好、蓄意巴結,以此博取上級領導的喜歡和褒獎,為個人升遷、評先評優等謀取資本。

第三種是「工作需要」,只適合「陪會」。有的基層幹部幹事能力水平不高,但「陪會」卻有「特長」,為了便於推進工作,安排專人專門負責各種「陪會」,讓其成為「陪會專業戶」,而「陪會專業戶」也樂此不疲,既完成任務又博取眼球,「存在感」「成就感」滿滿。

(作者:雲南會澤 張正圓)

5

剎住「陪會」風當找准「病根」

基層「陪會」陋習,說到底是官僚主義的隱形表現之一。部分會議只「突出」領導,力求形成一種萬人之上的氣勢和威武,營造「濟濟一堂」、「歡欣鼓舞」、「掌聲雷動、經久不息」的濃厚氛圍和氣場。如此,基層「陪會」之多之廣也就應運而生。

基層「陪會」也是有講究的,不是隨隨便便想參會就能參會,也要講究資格、地位和身份。什麼級別的會,什麼級別的領導參加;級別越高,參會越多;一個整天不開會的人,差不多是社會的邊緣人。

由此,我們就理清了基層「陪會」的「總病根」,即背後或深或淺、或輕或重的官僚主義在起作用。剎住基層「陪會」,仍要從根治「官僚主義」這一頑疾為重點,祛除身上「官僚習氣」,這樣基層「陪會」陋習將慢慢減少。

(作者:清江浦區委編辦 高文動)

6

治理「陪會」現象應從「主席台」開始

按理說召開一般的會主席台只需主持人和講話者就坐即可,但一些基層單位卻把會場變成了領導的秀場,不管是開什麼會,主席台都坐無虛席,除班子成員、分管領導外,還有人大、政協、紀委、宣傳等部門領導。好像主席台坐的領導越多就越重視,會議就越重要。相同的內容,甲領導講了,乙領導要強調一下,丙領導再強調一下,丁領導補充一下……領導們盡顯「才華」,誇誇其談、滔滔不絕,主持人則是張口「百忙之中」「親自光臨」,閉口「重要講話」「熱烈歡迎」,弄得會越開越長,排場越來越大,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還擠占基層幹部做實際工作時間和精力。

(作者:綿陽市鹽亭縣高燈鎮人民政府 楊雄)

7

抓好「邀請陪」和「被邀請陪」

兩個對象

「邀請陪」的對象一般為上級部門或領導;「被邀請陪」的對象一般為基層領導或工作人員。上級部門或領導要帶頭避免進入形式主義的「漩渦」,避免搭建「遍地撒網,大、小魚都兼得」的大規模會場,謹遵不邀請無關人員來開會的原則; 基層領導或工作人員若發現被邀請參加與自己工作無關會議,則要大膽與上級部門或領導建議不需參加的則不參加,亦或問清楚要求參加是不是有特殊任務。

(作者:紅河州屏邊縣玉屏鎮 唐桂珍)

8

剎住基層「陪會風」

亟需「滅霸」打個響指

各級領導、上級部門和會議主辦單位要來充當「滅霸」的角色。各級領導尤其是「一把手」要會「打響指」,對要求召開的會議應當嚴格把關、科學規劃,拒絕做「走秀型」幹部,拒絕「走過場」的門面功夫;上級部門要會「打響指」對各種會議規格、會議形式、會議人員作硬性規定,調研會議就主攻調研、考核會議就強調考核,安排部署工作就只針對工作;會議主辦單位要會「打響指」,少在「請領導」上浪費時間,要鼓勵視頻會議、電話會議等新形式,多開基層一線現場指導會、現場協調會,將圍坐在會議室講政策「搬到」基層一線直接面對面。

(作者:成都市溫江區綜合行政執法局 楊曉昱)

-全文完-

往期精彩回顧

1、5月份黨員固定活動日,我們做了這些......

2、如沐春風求新知---蘇州大學宜黃縣人才工作者能力提升研修班圓滿結業

3、我縣舉辦2019年度村(居)委會主任培訓班

4、【關注】下班後微信群禁發工作消息!你怎麼看?

你點的每個好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e3KFWwBmyVoG_1Z4zt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