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二戰裝備講堂,咱們本期的主角是蘇聯KV重坦家族成員。
KV-2
觀史君在上一期對KV-1的「坦生」作了回顧,作為一款優秀的坦克,其亮眼的表現成功的為自己延續了血脈,在蘇聯裝甲大家庭中自成一脈!本期帶大家了解的是KV系列第二型——KV-2重型坦克/自行火炮。作為家族中的第二個正式成員,其的問世時間幾乎於KV-1平行。蘇芬戰爭時,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給蘇聯人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對自行火炮的需求愈發強烈。不像德國人凈找些老弱病殘的一號、二號來改裝自行火炮,蘇聯人直接用最新款的重坦KV-1作為152毫米口徑榴彈炮底盤,類似德國人用一號坦克底盤改裝的150毫米口逕自走炮那樣,開一炮需要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掀個跟頭的事情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德軍一號重自走炮
在1940年2月,當KV-2試製車被送到芬蘭前線時,好傢夥,還扔著燃燒瓶的芬蘭人哪見過這個,著實被嚇得夠嗆。自己這邊最強的博福斯37毫米反坦克炮,48炮打過去全中,但人家愣跟沒事人似的,這仗怎麼打?在極大的震懾了芬軍的同時,蘇聯士兵這邊那叫一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馬上給KV-2取了個「無畏戰列艦」的霸氣外號。蘇聯高層也對KV-2的表現很滿意,立刻就被軍方採用了,馬上量產。當然了,量產型號和試製車還是有區別的,除了稍加改進便於生產外,還增加了一挺防衛機槍。
KV-2
此後就是蘇德戰爭爆發了,不同於蘇芬戰爭的陣地戰,德國人玩的是大規模機動化運動戰,雖然這會兒德國人坦克的主力都是些二號、三號、38t,但依舊是讓KV-2的缺點暴露了出來,完全沒有了蘇芬戰爭時的威風。由於需要機動化作戰,KV-2雖然有著當時無可比擬的火力和護甲(110毫米厚),但因為其採用的是KV-1的底盤機體,自身的重量卻又比KV-1重了八九噸。可想而知,其不僅有著每小時25公里的龜速,而且常因為過載出現機械故障。咱們再來看看它的外觀,長得跟個大頭娃娃似的,雖然開炮時不會出現德國人用老弱病殘坦克改造的自走炮翻跟頭的情況。但頭重腳輕之下,上下坡的時候也極容易翻車。
德國人撿到的KV-2
當德國人看到這個大傢伙的時候也是被嚇了一跳,但與芬蘭人不同的是,他們為了振奮士氣,給KV-2取了個「俄國移動廁所」的外號。即便如此,在戰爭初始,德國人面對KV-2時仍遇到了不少的麻煩,但好在這傢伙故障實在太多,德國人發現,自己壓根就不用怎麼攻擊它,只要跟著它走一段時間,就能撿到一輛因為機械故障或者翻車被蘇聯坦克兵遺棄的KV-2。
德國人撿到的KV-2
到了二戰中期,當德國人還在苦哈哈的用突擊炮、自走炮作為火力支援的時候,蘇聯人已經開始用喀秋莎火箭炮作為主力了。而有著諸多缺點的KV-2自然也因此退出歷史舞台,在一些特定場合,因為喀秋莎火箭炮護甲薄弱、裝彈時間長的缺點無法部署時,更加可靠的SU-152和ISU-152也取代了KV-2的位置!
好了,本期內容就到這裡,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咱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