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灘上奔跑的婦人(兩個在海灘上奔跑的女子)
騎馬鬥牛士
垂死的牛
花園裡的裸女
兩個女子
向右轉身的女子
女子頭像
戴紅色帽子的女子
寫信的女子
女子頭像
畫家和沉思的模特
彌諾陶洛斯(牛頭怪)
瑪麗·泰蕾茲·沃爾特
女子
瑪麗·泰蕾茲·沃爾特
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瑪麗·泰蕾茲·沃爾特
蠟燭、調色板和紅色的牛頭
公牛的頭骨
穿黃色襯衫的多拉·馬爾
女子
瑪雅和玩具船
女子
窗外的星夜
麥田
波波(委拉斯開茲·穆里略)
扶手椅和狗
蹲著的裸女
躺在松樹下的裸女
坐著的裸女
沃夫納格餐廳
斜臥著閱讀的女子
坐著的女子
坐著的女子(傑奎琳)
女衛生間
大鬍子男子
綁架薩賓女子
坐在扶手椅上的女子
坐在藍色扶手椅上的女子
加魯普的海灘
戴帽子的女子
畫家
畫家和模特兒
綁架薩賓女子
坐在扶手椅上的裸女
坐在椅子上的傑奎琳和貓
躺著的裸女
女子半身像
坐在扶手椅上繪畫的裸女
三口之家
花籃女人(手裡捧著花籃的年輕裸女)
這是畢卡索粉紅時期的作品,粉紅色開始成為畢卡索他的畫布上主要的顏色。
牽馬的男孩
裸女
圍著披肩的費爾南德
理髮
小丑之死
裸女
戴頭巾的費爾南德·奧利維爾
格特魯德·斯坦因
1906年,畢卡索結識了馬蒂斯。他從這位野獸派泰斗那裡發現了黑人雕刻,從此迷上了黑人雕刻,並吸收其藝術精華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這年,畢卡索將調色板上的胭脂洗掉,換上灰褐色的顏料,為美國女作家斯坦因畫肖像。這幅《斯坦因畫像》,是畢卡索從玫瑰紅時期躍入立體主義時期的跳板,即受到原始藝術的影響,也注意了幾何學的基本形,畫中的手是寫實的,而臉卻似土著面具式的形象。
斯坦因是1902年來巴黎定居的美國女作家。她以實驗式表現手法,曾給年輕的先鋒派文學家們以巨大影響。她和現代派的藝術家們交往頻繁,使其大名常常在現代美術史著作中出現。她不但與比自己小七歲的畢卡索相處得很好,而且與馬蒂斯、布拉克以及那些立意創造新型藝術的畫家十分親密,經常在這些畫家最困難得時候慷慨解囊。她和哥哥利奧不斷收藏他們那些富有爭議得作品,以示在經濟上支持窮畫家們專心致志地從事新藝術的創造。
斯坦因為這幅肖像做了八十次模特,最後還是在沒有模特地情況下,畢卡索獨自潤色此畫。朋友們看了完成作後大吃一驚,都指責所畫人物根本不象斯坦因。畢卡索說:「這有什麼關係呢?最後她總會看起來跟這幅畫一模一樣的。」斯坦因很感激地收下這幅畫。數十年過後,評論界一致認為,這幅畫與女作家的內在氣質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