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烘青、炒青與曬青

2019-10-03   靜一號普洱茶

烘青與炒青都屬於茶葉分類中的綠茶類,烘青是在揉捻後用一百多度高溫烘乾,一是提香,二是讓茶葉水分低於7%讓茶葉保持綠茶綠湯,三是用高溫中止酶的活性。炒青有殺青時就直接炒制完成的,如龍井,也有在揉捻完成後再炒的,目的也是提香和減少水分防止黃變。綠茶是貴新不貴舊,當香氣釋放後綠茶價值就降低了,由於高溫和水分降低的雙重作用,茶葉中的酶的活性被抑制,綠茶苦澀退化速度會變得很慢,烘乾到位的綠茶留二三十年後其湯色仍是黃綠,苦澀依照,葉底也是黃綠。有些烘炒時溫度不夠高,水分減少不夠的綠茶會有黃變現象。

曬青由於沒有經過高溫乾燥提香過程,葉茶中保存了有利茶葉繼續變化的水分有利酶的作用,使茶湯會變紅、苦澀降低,保存合理還會越沉越香。

綠茶的標準湯色是淺綠色,存多年後湯色也不會變,茶香中帶有明顯的烘炒香。曬青的湯色新茶是黃綠色,如果泡幾分鐘就會成金黃,兩年之後向金黃、黃紅、紅黃、紅、栗紅轉變,香味是正常的曬青茶香,無烘炒香,二者僅從這兩個方面就能明顯區分開。

綠茶由於其不會變化是不能製作成普洱茶的。但在歷史上有用綠茶制普洱茶的情況。一是在2000年前有一段比較長的時間有烘青拼曬青制緊壓茶的產品。當時的國內尚無存老茶的習慣,緊壓茶也是喝新茶,因而有緊壓茶中用曬青拼烘青壓制,求的是曬青的味足與烘青的香氣的結合。這種拼壓的結果是存放二三十年後,茶中曬青變紅變不苦澀,而烘青不變,其表現是湯色紅亮(曬青紅色重包容了烘青綠湯),飲之苦澀明顯,葉底有栗色與黃綠色兩種。這種茶由於苦澀無法退盡不能算真正的普洱茶,就算有幾十年存期價值也不大。

另一個用綠茶制普洱茶發生在2007年0 2007年春由於普洱茶的熱炒導至茶價比2006年大大提高,喬木老樹茶多數提高2—3倍,台地茶提高5—6倍,過去十多二十元一公斤的台地茶漲到七八十元.有的甚至上了百元。這種情況下很多本地綠茶和外省小葉種綠茶開始拼入曬青中發酵熟茶或直接拼入壓制生餅。因此在購買有二三十年的磚茶、沱茶時要注意鑑別是否拼入烘青,在購買2007年製作的生茶、熟茶時也要注意鑑別是否拼入了烘青或小葉種。烘青的特點是條索綠黃、湯綠黃、葉底綠黃,湯中有烘香味。存幾年後烘香味已經不存在,但條索、湯、葉底的黃綠不會變,如果拼入曬青,則從湯色上看不出,因為綠茶湯色淡,曬青湯金黃會掩蓋綠茶湯色,只能從干茶和葉底來看,會有明顯色差,如果存到五六年口感滋味上也會明顯起來,如果是不拼的曬青,五六年後苦澀會下降而拼入烘青的則會變化不明顯。小葉種當時多數是以烘青方式進入的,加上其芽多、芽小等因素較容易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