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月薪三萬,給一萬給我媽養老,有錯嗎?」「她沒養過我」

2019-10-20     亭亭說情感

01

父母養育一個孩子著實不容易,在很多時候父母會頂著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努力地為孩子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在孩子能在一個良好的家庭中成長,讓孩子的人格更加完整一些。

而且養育一個孩子在經濟上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孩子的吃飯,穿衣,學習教育,看病,都是要父母花時間和精力去精心培育的。

但是父母也可能把這些苦埋在心中,不會輕易地告訴孩子們,以免孩子有心理上的負擔。

孩子長大了,要就要學會感恩父母,感恩這一切的來之不易。

孝順是種美德,從這件事情上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人品,如果一個人連基本的孝都做不到,這種人根本不值得交往

02

「兒子呀,媽現在把你養大了,可是媽老了,沒能力賺錢了,你能不能……」一位年近六十的母親對著自己的兒子說。

的確,這位老母親說得挺對的,父母把一個孩子養育成人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與精力。

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盼望著孩子長大,孩子長大之後就希望孩子能成家立業,孩子成家立業之後就希望孩子能像自己以前那樣養育他而給自己養老。

很多父母都是這樣想的,因為實在年紀也大了,行動能力也變差了,很多工作都做不了了,孩子幫父母養老也是應該的。

「媽,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你這麼辛苦撫養我長大,我肯定會給你養老的。」男人對母親說出了這樣暖心的話。

男人也是知道父母養育自己有多麼的辛苦,他自從懂事以後,就很努力地去學習,因為他認為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回報父母。

男人這麼多年的努力也沒有白費,他努力考上了重本的學校,畢業以後就在一線城市工作,現在月薪都有三萬了,讓母親和家裡人感到欣慰。

父母在有能力的時候不會一直索求回報,當哪一天他們提出了,是真的自己已經不能養活自己了。

養兒防老就是這樣,一生辛苦把自己的所有積蓄都投給了兒子,老了自己沒有存款,身體也不行,那只能靠兒子了。

03

男人在幾年前也已經組織了自己的家庭了,娶了一個跟自己算是門當戶對的女人吧。

倆人都還挺恩愛的,他們現在也有了自己可愛的寶寶,父母也跟男人住在一起,真是一個幸福的家庭呀!

但是一個家庭中始終會有一些婆媳之間的小矛盾。母親對男人說的那些話給女人無意間聽到了,女人對婆婆說的話不太滿意。

就想著明明婆婆平常都有退休金的了,為什麼還要向自己丈夫要錢女人有些小生氣

自從她聽到了這些對話以後,就一直在腦海中想,但她還是想不通,一直在糾結。

然而女人還是決定問自己的丈夫了,「你媽不是有退休金嗎?怎麼還問你要生活費?」男人聽了女人的話之後。

感到疑惑,為什麼女人會知道這件事情,男人然後說:「她退休金也不多,而且我月薪三萬,給她點生活費,也沒有錯吧。」男人只能這樣回答了。「那你給了她多少生活費呀。」女人問。

男人似乎有些猶豫了,然後支支吾吾地回答:「一,一萬。」男人口中說出了這個數字的時候。

女人眼睛睜得大大的,火氣就來了:「你看看你工資都給了她三分之一了,我們母子還怎麼生活呀?而且她也沒養過我,為什麼給她那麼多。」

「可是我媽養過我呀,憑什麼我的工資都花在你們身上,而且你自己不是也有工資嗎?」

女人聽到男人這樣說更加生氣了,「好,你的工資要給那麼多給你媽,我就離開好了,我自己養活自己。」最後女人想走,但被男人拉住了。

在中華傳統美德中,孩子要學會感恩。就像是父母養育孩子成人,孩子也要感恩父母。

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現在的法律,都要求孩子對父母應盡贍養的義務。當父母的身體機能和思維逐漸衰退孩子也要主動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

父母是自己一輩子最親近的人,一輩子都有血緣關係的存在,這一點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孩子為父母養老也是應該的。

既然已經成為一家人就不要分得那麼清楚,這樣很傷感情,雙方的父母都為雙方付出過多替對方想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MTm6W0BMH2_cNUg2BH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