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北碚區張家埡口古道

2020-01-10     黃北平

張家埡口古道,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天府鎮,或許在川東地區許許多多的古道當中,也就是一條聞不經傳的一條普普通通的鄉村山道,但是在深山老林里,還能保存的如此完整,實屬罕見,本人也是有幸,前去后豐岩爬山,一次戶外活動,發現這段沉睡已久的古道。

沿著天府小學的道路一直往前走,來到一處叫張家灣的地方,這個路口就是前往張家灣的古道,這裡現在還住有幾戶人家,而上山的路上,還要經過一戶人家房子大院,才能上去,這戶人家養狗,前去的時候要小心,狗狗是牽住的,但是狗狗的叫聲也足夠嚇人的。

就是這戶人家養的狗狗,當時經過的時候,主人在家,狗狗倒是沒有像人攻擊的舉動,要是不注意還真有點嚇人。

迎山而上的的古道,青石板路面,蛇形伸向高處,或許是很少有人走過的原因,此段古道腐蝕的樹葉覆蓋大半部分的路面,仿佛是一段風塵已久的寶物,半露半遮的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以前不知道這些道路怎麼稱呼,一直說這些古道是羊腸小道,後來經常走這些古道的時候,聽到當地人說這就是大路,比起自己想像當中的大路差的太遠,但是當地人說這就是大路,也跟著說大路了。

走上山路的時候,正巧碰到一位嬢嬢也上山,看到這條古道還有人行走,感到很意外,也給這條名不經傳的古道,帶來一絲絲人氣。而走完這一段路後,上面就是張家埡口,由於當時跟這位嬢嬢聊得過於投入,竟然忘記拍攝張家埡口的照片,張家埡口現在還有幾棟老房子,現在已經沒有人居住,這位嬢嬢原來就是張家埡口的居民,現在已經搬到山下居住,上山是因為張家埡口是因為她還在山上種植青菜,是上山摘青菜的。

走過張家埡口後,進入這段水泥路面,這是十幾年前當地居民修建的,自從張家埡口幾戶人家一起搬走後,這段路也就荒廢,現在幾乎沒有人行走。

走完那段水泥大路後,開始走下坡路,由於剛下過雨,路面很濕滑,喜歡戶外運動的朋友,要是喜歡走這條古道的話,儘量穿防滑鞋,即使不下雨,由於這段路面處在陰潮的環境下,隨時都可能會摔倒。

大路越走越陡,而此時只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和心跳的聲音外,就是清脆的鳥叫聲,一個人行走在深山老林的一條古道,緊張得全身冒冷汗。

大路邊的一處水井,現在已經廢棄,著口水井是當年張家埡口居民的飲用水,從張家埡口到這口水井提水大概需要五六分鐘的時間,剛才路上碰見的那位嬢嬢說,當年很多居民搬到山下,也是因為飲水困難才搬離張家埡口的,現在這個水龍頭還有水,只是很久沒有使用,現在有些遺漏。而此處還有一條通往山下北碚到三匯的公路,這條大路現在已經被野草覆蓋,幾乎找不著。


長滿青苔的青石板路面,而大路兩邊的腐朽竹子也竹葉就是整條大路的一個點綴。

大路邊隨處可見的墳墓,沒有幾分膽量的人,想走這段古道,還真有點難,當然自己行走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心裡也是有些膽怯的,畢竟一路靜悄悄的,突然看到幾座墳墓,誰還能淡定的走過去。

一層厚厚的腐蝕樹葉,覆蓋整段古道,行走的時候,還真擔心腐蝕樹葉下藏有一些有害昆蟲,特別是毒蛇之類的動物,好在走這段古道的時候是冬天,路上除了鳥叫聲,幾乎看不到一隻飛禽走獸,這就是自己為什麼喜歡冷天爬山的主要原因。

由於長年沒有路人行走,這段古道已經被野草和腐蝕的樹葉全覆蓋,好在依稀可見道路,可以順著大路的痕跡向前走,此段路大概行走五六分鐘才走完。

此處是后豐岩的西山坡,看得出來這裡曾經是繁華一時的地方,旁邊還有一個天府鎮流動人口檢測站,而山下的那棟房子就是當年天府礦務局的職工宿舍樓,現在已經廢棄。

下面就是后豐岩,就是文星場,也是天府鎮駐地,自從天府礦務局搬遷以後,現在的后豐岩很冷清。看到這幾棟大樓,也就意味著這段古道也走完了,這段古道從張家灣入口到后豐岩,一路走一路玩,總共花費一個半小時。喜歡戶外活動的朋友,要是喜歡走這條古道的話,可以在北碚公交站乘坐前往后豐岩的公交車,到后豐岩後順著天府小學那條路走兩份,就能找到張家灣,張家灣有一條往山上的山路,就看到張家埡口古道,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謝謝廣大讀者閱讀本文稿,敬請給予建設性意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Kp6lW8BxtCz63RLm5l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