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儀,你把每家在微信群里買菜的清單統計仔細,我們一會去採購,給大家挨家送去。」
「好的,爸爸。」
2月18日,新疆塔里木大學駐第一師阿拉爾市11團6連「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秦澤洪,囑咐一直跟著自己做志願者的兒子秦天儀。
秦天儀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他還在上大學,今年的寒假對他而言格外有意義。自從放寒假,他作為志願者每天跟著駐村的父親在團里和連隊里忙。從除夕開始,他和父母、妹妹放棄團聚,全家齊上陣。
細緻入微,守好門、把好關
秦澤洪是塔里木大學的一名教師,有著20多年黨齡。連日來,他帶著兒子與工作隊員、連隊黨支部、「兩委」幹部,堅守在連隊防疫的崗位上。當地幹部群眾都叫他們「上陣父子兵」。
不論是連隊每日疫情防控會議,堅守卡點值班、排摸進出人員車輛信息,做好隔離人員管理服務,還是連隊營區巡邏溫馨提示、宣傳防控知識等,他都親力親為,不敢怠慢。
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他每天打多個電話,逐戶走訪;值班期間,他堅守在連隊疫情檢查卡點。「連隊大門就是防疫的關口,只有嚴加管控才能管控住疫情。我們一定要守好門、把好關。」秦澤洪說。
為斷絕疫情傳播途徑,他帶領工作隊員忙碌的身影一直未停。組織清運連隊公共區域垃圾,通過大喇叭、宣傳手冊、快板、順口溜等多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防控知識和有關政策措施。
抗疫物資匱乏,秦澤洪帶著工作隊、連隊幹部和家人,一起往返上百公里,四處尋找抗疫支持,並親自上門發放到連隊職工群眾手裡。
秦澤洪帶領連隊黨支部、「兩委」幹部和家人,給職工群眾發放米麵。
連隊隔離人員大多是外來居住人口,居住空間狹小,除了每天給隔離人員測體溫,他還帶領工作隊為每個隔離人員送去書刊、湯圓等。幫他們買菜、喂養家畜,幫助解決鄰里糾紛。隔離人員深受感動,「謝謝,你們辛苦了,有你們在,我們很踏實!」
「我們不僅要緩解隔離人員的緊張焦慮情緒,還要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做到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秦澤洪說。
對獨居老人、殘疾人、貧困家庭等特殊人群,他都特殊標註,除夕夜,他帶領工作隊給獨居老人李和平送去了熱騰騰的年夜飯和生活用品。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謝謝你們,有你們在,我們放心。」
秦澤洪和他的團隊細緻入微的工作,得到當地幹部群眾的認可。「跟著塔里木大學工作隊一起防疫抗疫,我們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有力量!」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1團6連連長徐榮山說。
秦澤洪的父親今年75歲,2019年股骨骨折,行動不便,70歲的母親患有高血壓。岳父70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三叉神經痛,視力也不好。岳母65歲,患有哮喘、腸息肉、突發性耳聾,下肢病變常年腿痛。
「孩子,防控疫情要緊,一定要干好,關鍵時刻咱可千萬不能掉鏈子!我們都能照顧自己,不用擔心。」大年三十,因為不能回老家,秦澤洪通過視頻給雙方父母拜年,四位老人的理解和支持,也給他們一家人吃了「定心丸」。
給孩子們做好榜樣示範
秦澤洪的妻子杜麗同樣忙碌著,她是石河子大學醫學院分院的一名幹部,也是有20多年臨床經驗的護士。
杜麗曾在石河子大學醫學院工作過20年,參加過抗擊非典工作,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
從大年三十開始,杜麗給駐連工作隊員、連隊幹部和各族職工群眾,示範講解七步洗手法、口罩使用方法、開窗通風、物表消毒等防疫措施,以及如何增加營養、加強鍛鍊,增強免疫力。
杜麗還一直堅持線上防疫值班,負責全院師生信息摸排上報、各種文件處理等日常工作。她每天給隔離教職工提供服務,與石河子大學對接排查學生信息,落實班級報平安制度,通過班級視頻會議、電話、QQ,微信等,與學院每位師生保持聯繫,普及防控知識。
她主動加入學校心理援助志願者服務隊,每天在線向師生推送心理知識,推薦心理類電影、健身操等,鼓勵師生創作形式多樣的戰「疫」作品,幫助師生特別是湖北籍學生,了解疫情可能帶來的心理變化與應激反應,儘快走出心理創傷的陰影。
「杜媽媽,謝謝您!看了您在群里發的《疫情後的心理應激與應對》,特別是跟您說了我的感受後,心裡舒服多了。」四川省廣安市的李創同學,連日來很焦慮,在杜麗老師細緻耐心的關心疏導下,心態變得平穩了很多,話語也多了起來。
最讓杜麗驕傲的是,疫情來臨,他們一家人都能投身其中。在她看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是旁觀者。
「我要盡最大努力服務好我的同事、學生,把白衣戰士醫者仁心的崇高醫德醫風,傳給我的學生,做好示範和榜樣,這樣我才踏實一些!」杜麗說。
子女成為志願者
21歲的兒子秦天儀,是新疆大學土木工程學院2016級土木班學生。13歲的女兒杜佳潤,是阿拉爾市中學八年級學生。兄妹二人在連隊里當起了志願者,每天協助卡點值班,登記信息、測量體溫、排查疫情,接觸不同的人,但他們沒有絲毫畏懼。
「父母總給我們講,把小事做好了就能暖群眾的心,有耐心更要有方法,不能蠻幹。面對疫情,有國才有家,能和父母一起為團里和連里多做事,我們很滿足、很自豪。」秦天儀說。
「爸爸一直都很忙,他跟我講得最多的是,作為男子漢,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懈氣,更不能退卻。我到現在才明白,只有自己經歷了,才能真正理解父母所說的話。」秦天儀說。
13歲的杜佳潤,因為線上開學,不能再做志願者,課餘時間,她自覺做家務:「宅在家裡,好好學習,收拾好家也是做貢獻。」佳潤懂事、孝順、體貼,讓父母覺得心裡暖暖的。
20多天來,「注意一點,做好防護」「戴好口罩」「你也是」幾句簡單卻溫暖的互相關心,一家四口一直在相互激勵。
秦澤洪一家四口
秦澤洪告訴記者,在這個特殊時期,像我們一家這樣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還有很多人,相信會越來越好。「只有守護好大家,才有小家的幸福。」杜麗說,只要人人都發出一分光和熱,就一定能匯聚成勝利的曙光。
(本文來自《中國婦女報》2020年2月24日6版)
你要的口罩在這裡!全國口罩預訂信息共享平台上線
女報評論〡有人說,抗疫是中國女性的高光時刻,怎麼來的?
女報記者武漢紀事〡新冠肺炎治癒者:不是一個人的戰鬥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王江平/楊寶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