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任性、叛逆,凡事都要依著自己的想法,完全不聽勸,這可怎麼辦呢?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大大咧咧,什麼事情都跟父母說,反而變得沉默起來,令人擔憂。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你不知道他哪天就會突然爆發。同時,我們在孩子面前說話的時候,也變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話惹怒了他,破壞了親子關係。
《青春期大腦風暴》由「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鼎力推薦。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是國際著名心理學大師,他致力於家庭互動研究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尤其是在童年依戀模式對人的情緒、行為和記憶的影響方面頗有建樹。
他獨創的「第七感」是發展情商最基本的技巧,整合理念運用到了解和幫助青少年成長的教育中,通過剖析青春期孩子的大腦,幫助父母更好地應對青春期孩子的身體變化和心理變化,讓他們變得更加堅韌和獨立。
1、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技巧是什麼?
作者介紹說,青春期的孩子,喜歡尋求新奇的事物,積極參與社會,他們情緒強烈,喜歡進行富有創造力的探索。
但是這些特徵對他們的成長有利也有弊,家長要做的,就是要全面了解這些特徵,將不利的危害降到最小,將有利的一面最大化。
我們經常說,堵不如疏,強制孩子按照大人的意願行事,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還會傷害到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而通過作者提供的「第七感」工具,我們可以強化訓練孩子的大腦,讓他更有意志力、創造力,主動遠離那些不好的因素。
「第七感」到底是什麼呢?這其實很簡單,它要求我們洞察自我,跟孩子產生共情,然後幫助孩子「整合」大腦,幫他締造出更有益的人際關係。
當我們和孩子發生矛盾衝突時,幫助孩子分析利弊,給他提供合理的建議,無論結果如何,利用「第七感」至少不會傷害到孩子的感情。
2、如何避免和孩子發生衝突?
作者建議,我們要和孩子建立安全型的依戀關係。
安全型的依戀模式,可以讓我們跟孩子之間的相處更輕鬆。能夠幫助孩子平衡情緒,讓他以互惠互利的方式與他人交往。
不安全的依戀關係則恰恰相反,它會傷害到孩子的感情,造成孩子的情緒紊亂,甚至讓他產生情感障礙。
當我們發現孩子迴避社交,或者乾脆迴避跟我們溝通的時候,就需要進行反思,我們在幫助孩子建立依戀關係的時候,是不是做得不夠?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必須去做一些事情,緩和彼此之間的關係,重新建立彼此之間的安全型依戀關係。
溝通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方式,溝通時,我們可以利用前面說過的「第七感」,幫助修復和孩子之間的裂痕。
首先我們要洞察自我,「抱歉,我不應該沖你大聲吼叫,這並不會讓我感到束縛,相反我的心裡十分難過。我想求得你的原諒,換一種方式跟你溝通。」
接著跟孩子共情:「我知道,你一定會感到十分委屈,甚至是憤怒,你覺得我的做法傷害到了你。」
接下來,我們可以幫助孩子進行大腦整合:「你的提議聽起來不錯,我願意給你機會去嘗試一下。不過,我們最好先進行一下風險評估,將後面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提前商量一下。」
適當地放低姿態,用更有效的方式去跟孩子進行溝通,幫助建立彼此之間的安全型依戀關係,孩子也會更加尊重我們,信任我們。
3、如何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青春期的孩子,喜歡自己做決定,也在承擔著相應的責任。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學會放低期望,接納孩子真實的個性,成為他值得信任和依賴的人。
書中有這麼一個例子,菲菲在高二的時候,暗戀上一個叫做小傑的男孩。她感到十分痛苦,因為小傑有自己喜歡的對象。
很多家長對早戀視如洪水猛獸,但是感情是無法完全控制的。青春期的孩子,正是情感萌動的時期,很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情緒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孩子在前進的路上遇到障礙,本身已經很難過了,我們更不能雪上加霜。
媽媽可以用「第七感」去幫助菲菲:「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因為你喜歡他。你可以哭出來,把你的委屈告訴我,相信我,這樣會好受一些。」
等菲菲的情緒得到發泄之後,我們再為她分析利弊,幫她整合左右腦。
「菲菲,我不會要求你放棄這段感情,不過你很快就要高考了,如果你現在能夠振作起來,考一個好的大學,小傑一定會對你刮目相看。等畢業之後,你可以自由地戀愛,到時候你變得更加優秀,會愛上更好的人。」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給他成長的空間,他會也會更感激你、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