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山的京味電影,每一個北京父親都深入人心,值得看完深思

2020-06-21     榨菜去講娛樂

原標題:父愛如山的京味電影,每一個北京父親都深入人心,值得看完深思

今天是父親節,咱的朋友圈又被各種給父親祝福的內容刷屏了,但很多京味風格的影視劇里其實都有非常典型的父親形象,今天咱就來盤點一下那些京味劇里的好爸爸與壞爸爸

望子成龍,這多多少少都是家長的心愿,尤其是父親對於兒子,更是希望能夠超過自己,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在一部陳佩斯主演的電影《父與子》中一個老派的父親對於孩子是如何要求的?父親要求兒子咬咬牙跺跺腳也得拿回一個大學文憑來

大學文憑這對於很多老一輩人來說是個可望不可及的目標,同時也是怹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因此怹們把考大學拿文憑的希望全都放在了下一代的身上,然而在八十年代中期改革開放的大潮已經席捲而來,社會上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價值觀

上大學不再是年輕一代的唯一奮鬥目標,電影里有句台詞說得很到位,棄學經商,不比誰矮一頭,電影里陳佩斯飾演的青年就想跟哥們兒去廣州倒騰衣服,如此一來父子之間也就產生了矛盾,電影中老爺子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換來的只是二子對學習的越來越厭惡,但為了爸爸不得已也得考學,最終還在高考的考場上還給睡著了,大學沒考上,而當老爺子拉著一直昏睡的二子回家之時,作為父親怹的心裡頭都會作何感想?

由此可見,希望自己孩子有出息這個出發點沒錯兒,但是如何以適當的方式引導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說電影《父與子》展現的是胡同四合院似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的話,那麼在另外一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展現的就是另一種北京父親對子女的『恨鐵不成鋼』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兒喜歡上了米蘭,這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青春期表現,而為了能跟米蘭套近乎,馬小軍兒邀請米蘭上自個兒家做客,但不巧的是馬小軍兒的爸爸回來了,不難發現馬小軍兒跟胡同打架的時候下手特狠,但唯獨見了老爺子就猶如老鼠見了貓一樣

這是作為一個軍人父親在兒子眼中的威嚴也是父子之間的隔閡所在,青春期懵懂的愛情觀在上一代人眼中,這就是不務正業甚至是耍流氓,父親的威嚴不容侵犯,而這顯然又會讓孩子感到很大壓力,然而我們如果僅僅根據劇中的對話就斷定這不是個好爸爸卻也未免過於武斷

因為每一個『恨鐵不成鋼』的父親心裡卻是不會表達的愛,有句話說得好,打是親,罵是愛,雖然這種觀念在今天看起來或許過於傳統甚至落後,但不可否認的是內斂嚴苛的父愛,在歷史長河中教育出了數不勝數的人才!而『孝順』二字也從未因此而被沖淡,可見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適合我們自個兒的才是最好的

都說父愛如山,男人對於情感的表達確實不如女人那樣細膩,但這並不代表父親沒有愛,那麼相比較母親那種事無巨細體貼入微的愛而言,父愛究竟是一種什麼愛?在電影《老炮兒》中,咱們除了從中看到了北京人那股子『局氣』仗義的一面以外,還感受到了地道的北京人六爺作為父親是如何表達愛的,六爺和曉波這對父子向來是水火不容,經常一言不合就不歡而散,父子之間產生了隔閡

男人與男人之間本來就不容易成為朋友更何況是父子了,然而畢竟血濃於水,真到了裉節的時候就看出來了什麼叫護子心切六爺的兒子曉波得罪了一幫富二代,儘管六爺什麼場面都見過,但畢竟已經是六張兒的人了,處理這種事兒很明顯有點力不從心了,但畢竟收到威脅的是自個兒兒子,所以對於六爺而言,即便是再難啃的骨頭也得啃下去

經歷了這樣一場變故之後,曉波懂得了六爺,六爺也明白了曉波,父子之間化干戈為玉帛,電影最後曉波過上了六爺那樣的生活,這難道不是一種父子之間的融合嗎?其實父親與子女之間的隔閡很多時候是因為時代不同所導致思維方式的不一樣父親的管教被更多的誤解為束縛

想說對於挨打這件事兒,想必現如今已為人父的70後80後們在小時候都沒少經歷過,打是親,罵是愛,急了拿腳踹,老話又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不可否的是打罵這種粗暴的方式或許會加劇兩代人之間的隔閡,但是那句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又註定了這層隔閡將在不久的將來當兒女們成長為父母的時候自然而然轉化成為一份感恩!戲言聊影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F2W1nIBiuFnsJQVMIY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