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宵夜,廣州人的生活就黯然失色

2020-09-17     美食導報

原標題:如果沒有宵夜,廣州人的生活就黯然失色

所謂「萬星燈火夜無收」,說的大概就是廣州宵夜的盛況。

01

北方稱之為「夜宵」,而廣州稱之為「宵夜」。

「宵夜」「消夜」——消磨漫長的夜晚。她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在唐代以前,中國實行夜間戒嚴制度,夜生活就無從談起,更別說宵夜了。然後到了唐代,由於社會風氣的開化,到了重要的節日,夜市也被允許通宵開放了,人們夜晚紛紛走上街頭,走著走著,肚子就會餓,便就隨之出現了賣熟食的攤檔。終於到了宋朝,商品經濟空前發達,夜市已突破了時間的限制,霄市孕育而生,通宵賣吃食的店鋪也隨之產生了。

有人說,廣州的宵夜可以說是中國宵夜鼻祖。導演陳曉卿曾這樣說,廣東人吃夜宵的習慣,是由地理氣候決定的,嶺南地處亞熱帶,晝長夜短,夏天夜裡沒有空調,酷暑難當,讓人很難入睡,因此,廣州人都習慣了晚起晚睡。夜間活動時間一長,難免肚子會餓,人們便會溜達到街邊上吃點東西,沒想到這原本只屬於炎夏的宵夜文化,成就了廣州這座宵夜天堂,也不分四季地流傳了下來。

另外,廣州在歷史上是一個典型的以小手工業為主的城市,市民做的大多是小生意,喜歡自由閒散的生活。「三茶兩飯」更是老廣州典型的生活特徵。人們除了吃好中餐和晚餐兩頓飯,每天還少不了早茶、下午茶和夜茶三杯茶。改革開放後,由於受到香港地區的影響,夜生活越來越豐富,這種吃宵夜的風氣更是有增無減。

粵人因此養成飲茶和宵夜的習慣。

02

對於許多廣州人來說,晚餐僅僅為了裹腹,晚餐後過數小時再走進「深夜食堂」才象徵著夜晚的真正開始。所謂的「深夜食堂」一定不單單只是「深夜不打烊的食堂」,宵夜不僅延續了廣州特色的文化氛圍,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還給予了人們精神上的支撐。為夜歸人送上暖胃之食,為夜廣州帶來濃濃煙火氣。

深夜了,願每個人依然能都在品嘗美味後,安撫好自己空虛的胃和心,做個快樂的人。

廣州開始宵夜盛行於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上世紀80年代,廣州把開放進取的城市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廣州率先開放蔬菜、水果、魚鮮等食材的自由流通,不少人也因此開始了個體戶的生涯,加之舒適宜人的夜間氣候,夜宵經濟應運而生。然後到了上世紀90年代,廣東先於全國其他省市終結了糧票流通,廣州的批發業、商貿業更為繁榮。順勢南下的「打工潮」不僅帶來了豐富的勞動力,也讓夜宵檔在「鑊氣」和「人氣」之中成街成市,發展壯大。夜宵也逐漸從單純的「加餐」轉變為具有社交功能的重要生活場景。南來北往的勞動者在品盡廣州美食的同時,也帶來了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夜宵的品類日益紛繁多樣。

生滾粥、烤生蚝、干炒牛河……蓬勃的宵夜成為廣府飲食文化的標誌性符號。

1990年,沿江路長堤的勝記從大排檔轉為入室經營。據說,汪明荃、譚詠麟等香港明星、港商和海歸華僑皆是「座上賓」。1992年,惠食佳在光復北路試業,從試水炭爐啫雞到後來延伸出各式啫煲,從此「啫啫煲」成為宵夜爆款。2000年至今,廣州宵夜更是吸收了外來菜系特色,出現了川式香辣鍋、江蘇小龍蝦、日式居酒屋、韓國烤肉等。宵夜種類五花八門的,網羅了天南地北的風味食物。

夜幕降臨,忙碌了一天的廣州人,約上三五好友,探索美食,鎖定新鮮的食材。

03

傍晚時分,海珠區的寶業路開始熱鬧起來。資深「吃貨」必然知道寶業路這個廣州人公認的宵夜天堂,小龍蝦、刺身、炭燒生蚝、牛肉火鍋、潮汕砂鍋粥…… 你可以從街頭吃到街尾,每晚都不一樣。寶業路的美食店大多數下午才開始營業,一直到凌晨五點才關門。凌晨一兩點才是寶業路最熱鬧的時候。「夠鑊氣」,總有一款合你口味!

潮汕牛肉火鍋

即便是鍾愛麻辣火鍋的重口味吃貨,也很難抗拒潮汕牛肉火鍋的美妙。

新鮮,是潮汕牛肉火鍋美味的第一大秘訣。潮汕人堅持現宰現賣,很多時候牛肉從屠宰場到餐廳的時間不超過2小時,而在宰後3--4小時之內下鍋吃,最能吃出牛肉鮮甜的口感,現切的美味秒殺一眾食客。

哥哥我可以!

潮汕人愛吃牛,會吃牛,對牛的分解比西方人更細緻!整隻牛細分為十幾個部位,根據不同的鮮嫩程度,在鍋里涮煮的秒數也不盡相同。

潮汕本地的餐廳比較推薦從瘦到肥這樣吃,順序基本上是從最瘦的嫩肉、肥瘦相間的五花腱、吊龍,再到相對更肥的肥胼,胸口朥。

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鍋都是牛骨清湯,吃肉前盛一碗清湯,加入少許香芹碎,暖胃暖身。

說實話:潮汕人只認清湯鍋

蘸料則一定要配上店家秘制的沙茶醬,咸鮮與微甜都靠這一碟!也可以嘗試常被用來佐海鮮的普寧豆醬,更加清新適口。

除了嫩到入口即化的牛肉,你絕不能錯過的便是手打牛肉丸。福合埕牛肉丸店就以Q彈多汁的牛肉丸而聞名,微微燙口的肉丸在唇齒間炸開,成千上百次的捶打,化為咬下去剎那的快感!

(拍攝地點:八合里)

小龍蝦

盛夏的夜晚,小龍蝦已經漸漸成為了廣州人宵夜餐桌上的主角。清蒸小龍蝦、冰鎮小龍蝦、蒜蓉小龍蝦、十三香小龍蝦、麻辣小龍蝦……

小龍蝦被各種各樣的烹飪方式所演繹著,甚至有人說,對於愛吃小龍蝦的人來說,一年只有兩個季節:吃蝦的季節和等蝦的季節。

小龍蝦只有2個size:大號&特大號

雖然現在的小龍蝦已經到了「尾水」,但是在炎熱的廣州,人們在夜裡仍然會約上三五好友,端出一盤盤不同口味的小龍蝦,Q彈緊實的蝦肉蘸滿各種風味的醬汁,一口下肚,幸福感直接爆燈,再來一口凍得冰涼的啤酒,在洶湧而來的香氣中大快朵頤,誘人的蝦黃,飽滿肥嫩的紅白相間的蝦肉,在齒間跳躍,這才算得上對廣州炎熱的天氣表達最大的敬意。

(拍攝地點:周大龍蝦蟹傳奇)

海鮮刺身

每年的九月,不僅是學生們開學的日子,也是廣州老饕們實現「海鮮自由」的日子。

戳視頻

請點擊查看視頻

憋了足足大半年,老廣們的宵夜餐桌上終於能出現鮮活的海鮮,而這時,最原汁原味的吃法莫過於刺身。

老廣們做刺身,只需一把菜刀,去骨、起肉、切片是一氣呵成,刀刀「致命」。

例如,老廣們愛吃的章紅魚刺身,大廚們往往按照不同部位採用不同的切法,厚實的魚背切成薄片,豐腴的魚腩則是厚切,然後直接滿滿地擺在冰盤裡,三五知己就在路邊就著這一大盤刺身大快朵頤,薄片爽脆,厚片回甘,不消一會兒,啤酒、刺身可能要再續一把。

當然還得吃象拔蚌刺身,新鮮的象拔蚌飽滿多肉,帶著海水味兒,嚼起來爽脆還透著微微的鮮甜,卻不會帶有一絲腥味,入口全是滿足。

有海鮮老饕可能會說,沒有生蚝的宵夜不算宵夜。此話不假,豐腴的生蚝,是來自海洋的饋贈,也是宵夜餐桌上不變的角色。廣州人吃生蚝的方式多種多樣,而芝士焗便是其中一種。試想想,帶著海水味的生蚝遇上了奶香濃郁的芝士,海洋和陸地在此時美妙地結合在一起,這種想像,只有廣州人能做到。

(拍攝地點:蒲天光)

04

「沒有宵夜,何以『消夜』?」廣州人將獨特的宵夜文化帶到大江南北。在不同地方,宵夜或有不同叫法,但人們在深夜對美食的那種嚮往之情一定是同樣的濃烈。從廣州傳至全國的宵夜文化,影響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我們每天嚷嚷著「再晚睡我就要要禿了!」卻又一邊和朋友商量著去哪裡享受美味。夜晚,是人們尋求精神撫慰的最佳時間段,因為相比於白天,夜晚更具有神秘感,也更加魅惑。

兄弟乾了這杯!

「宵夜」一詞象徵了廣州的「先進」與「新潮」。宵夜背後的城市夜色,是這座城市忙碌奔波者的生活底色。人們為生計拼搏奮鬥,而這座城市開放、進取、包容。

文字 | 肖肖、龔智南

圖片 | 彭柔琪、綜合網絡

視頻 | 彭柔琪

編輯 | QrQ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Axrm3QBeElxlkkauLO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