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洋河新區公安分局洋河派出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目標,不斷創新愛民、惠民舉措,積極探索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服務群眾的新辦法、新途徑,全力打造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洋河樣板。多年以來,洋河派出所全體人員始終恪盡職守、忠誠履職,先後榮獲全省「人民滿意派出所」,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集體三等功3次。
01
黨建隊建引領
全面開展「最強黨支部」建設活動,深刻踐行「四句話、十六字」總要求,通過黨員活動室、廉政長廊、政治理論展板、黨員桌簽等環境布置,使「黨建紅」和「公安藍」無縫融合。
嚴抓隊伍管理漏洞,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建立警屬聯繫微信群掌握八小時外生活圈。通過重溫入黨、入警誓詞、參觀歷史紀念館等方式讓紅色文化浸潤警營。
以「三會一課」、黨員積分管理評星定級為載體,積極藉助「學習強國」、「宿遷幹部學院」等APP學習平台,將黨建基因植入思想;建立輪崗學習、專題培訓等制度,不斷提升規範意識和工作效率;開展「黨員先鋒崗」評選活動,推動崗位爭先創優氛圍。
02
警格+網格融合
轄區劃分警格27個、網格42個,按照標準配齊社區警務助理30人、網格員42人,建立15名的流動人口服務外包工作隊伍,全面落實「網格+警格」雙網融合舉措,協助開展流動人口數據採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工作,將數據登記在網格、矛盾糾紛化解在網格,真正實現「以網格小平安保轄區大穩定」的目標。
03
風險防控化解
堅持每日召開警情剖析會,第一時間掌握疑難糾紛警情、明確糾紛成因、研究化解方法。以公安為中堅力量,以駐所律師、專職調解員為輔助,與業務機構、綜治部門、屬地村居等形成「1+2+N」調解聯動模式,打造大調解大服務「一張網」。
04
平安社區建設
深入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和農民集中居住區技防設施建設,織密動態感知網絡,投資400餘萬元對11個居民小區開展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打造科技化、現代化的治安防範新陣地。
精心打造警民協作、警企聯動「兩個大腦」,高規格建成綜合指揮室,實現扁平指揮、集約調度;在重點企業洋河酒廠建成智慧警企中心,開發智慧警企聯動平台等系統,在為企業職工提供在線警務服務等功能。
在全市首創設立新城名苑警民中心,構建「人工智慧AI展示、詐騙情景模擬、仿真汽車操作、模擬滅火系統、VR禁毒實景體驗、3D全息投影防邪教宣傳」等框架板塊,讓群眾在體驗中學習安防技能和知識,提高安防意識,藉此全力打造服務群眾和治安防範的亮點品牌。
05
民生服務優化
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加強派出所窗口建設,整合各類警務資源將能歸口到窗口辦理的居住證辦理、出入境等業務全部前移。採取預約、代辦、上門服務等延伸服務觸角舉措,主動為老、弱、病、殘等行動不便的群眾進行上門辦證服務,打通為群眾辦理戶籍業務的「最後一公里」。以更高要求、更嚴標準、更短時限不斷優化接處警、執法辦案、業務辦理流程中群眾的「服務體驗」,全方位提高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上門辦證
06
明責減負增效
在警力緊張的情況下,向科技要警力,借力「小快靈」軟體切實為民警減負增效。開發「數據在線平台」,場所行業業主通過APP實現數據自行傳輸;開發房管通系統和二維碼門牌,實現對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的社會化採集和管理,出租房屋流動人口登記知曉率始終保持95%以上,排名全市前列。
不斷優化「4+1」勤務運轉模式,創新所隊聯勤聯防一體化模式,強化派出所和巡特警大隊的聯動機制,通過擴充警力增援、街面巡邏預防壓降,為派出所民警減負、為群眾節約等待時間。
07
保障服務落實
始終堅持將從優待警作為隊伍正規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努力營造政治上有關心、精神上有慰藉、文化上有滋潤、生活上有關照、困難上有幫扶的良好愛警氛圍。堅持文化育警,根據民警不同的興趣愛好成立興趣小隊,採取多種形式開展籃球、足球、器樂等各項比賽,努力營造健康向上、輕鬆愉悅的工作氛圍和文化氛圍。嚴格落實暖警機制。嚴格落實民警幫扶「四必機制」及療休養、體檢、就醫綠色通道等惠警措施。同時,科學安排節假日交替勤務機制,合理調度警力資源,確保民警以最佳狀態投入工作。
08
社會治安動員
著眼於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堅持因地制宜、創新突破。繼續加強洋河城區自招聘保安單位聯勤聯防隊伍與街面警力錯時補防、派出所與巡特警「所隊聯勤」模式,提升群眾的見警率和安全感。以提升治安力量信息報送、矛盾糾紛調解和防範知識宣傳三項技能為目標,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機制,強化社會宣傳發動,深入推動保安聯勤聯防工作與社會化網格治理相結合。
新時代,新任務,新挑戰
洋河派出所
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8dxxmwBJleJMoPMMP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