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湖南、四川、江西等多地學校初三、高三年級分類分批、錯時錯峰開學。
學生回校,校園防疫工作是否準備到位?受疫情影響落下的教學進度如何趕上?在線教育領域的城鄉信息化水平差距怎樣補齊?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了多地學校。
校園防疫到位嗎?物資夠用嗎?
4月7日一早,長沙市長郡梅溪湖中學迎來開學第一批高三學生。學生們保持間距排隊來到校門入口,接受手部和行李消毒,接著走進熱成像測溫通道,完成體溫檢測後,進入學校。
長沙市六中的每間教室門口都設有「日常消毒台」,上有測溫槍、消毒液等;學校辦公樓、男女宿舍樓均設置隔離觀察室用於應急處理。
在撫州市實驗學校,學生們中午就餐是單人單桌,單向就座。每名學生均由班主任引領至固定位置就座。為避免學生聚集,餐飯由食堂工作人員分發至各個座位,學生無須排隊。
「開學前,學校組織老師進行了多次疫情應急防控演練。開學後,學校對教室、食堂等重點區域進行細化管理。」成都七中初中學校副校長石敏說。
記者了解到,開學當日,各地學校均按此前返校防疫演練情況落實了相關方案。對當天出現的臨時情況,也進行了妥善處置。
南寧市第三中學副校長楊菲告訴記者,之前演練測量學生體溫時是在某個固定的點,開學當天,學校發現這樣容易扎堆,風險較大,於是緊急調整為上、下午在教室各測一次,晚間在寢室再測一次。
口罩等防疫物資是否充足關係防疫保障質量。除政府統一配發物資外,江西省撫州市教育體育系統儲備課用口罩634419個、紅外測溫槍4266支、防護衣358套、醫用手套38172雙、消毒液107994升,以保障開學後全市學校防疫物資夠2周使用。四川巴中市巴州區第四中學校長吳祖強告訴記者:「學校按每名老師每天使用兩個防護口罩的標準,口罩儲備量為一個月,酒精儲備量為半個月。」石家莊二中配備了熱敏測溫儀、體溫槍及1.8萬隻口罩等物資。
被耽誤的教學進度時間咋趕?
長沙市麓山濱江實驗學校G1706班龍江平老師圍繞「如何防疫學習兩不誤」給高三學生們講述開學第一課;成都七中初中學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齊心防控 奮發逐夢」……
多地教師告訴記者,對於初高中畢業班學生而言,戰「疫」的同時,全力追趕學習進度是當務之急。「由於在線教學情況複雜,有地方教學進度比正常情況慢了20%以上。」
——「保銜接」。「開學後,我們會摸底測試了解前期在線教學的效果,確保新學期教育質量」,長沙六中校長向雄海告訴記者。四川巴中市巴州區教科體局副局長陳冬春說,開學後確保教學有效銜接的方法主要是在效果測試基礎上開展針對性複習串講,並與個別輔導結合。
——「擠時間」。為確保有足夠的教學時間,湖南、四川的一些地方出台辦法,包括將周末雙休改為單休、每天下午多上一節課、暑假延期等。在攀枝花,開學複課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周六集中上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暑假放假由7月3日順延至7月20日。
——「調節奏」。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的一位負責人說,初三雖然屬於義務教育階段,但面臨較大升學壓力,學校打算開學後先把核心要點講實,一些素質拓展內容則稍「往後放放」。他還表示將會做好各項後勤服務,積極關注學生心理狀態,盡力讓他們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教育領域的城鄉信息化差距咋補?
「在線教育」成為戰「疫」時期的教育輔助利器,但也暴露出城鄉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顯著差距。
「最嚴重時,有40%的學生不能準時上直播課。改成錄播又不知道學生有沒有認真聽,沒有互動反饋。」河北部分校長、教師告訴記者,農村硬體條件制約在線教學進度。在湖南某縣,16萬學生中有近2萬學生沒有在線學習終端設備。
四川自貢市富順縣一名中學教師坦言,該校以農村學生為主,上網課時網絡信號差、不時掉線,部分老師對網絡教學軟體使用不熟練,導致教學效果不佳。記者還了解到,也有部分農村學生由於基礎薄弱和教材差異等原因,對線上教學資源「聽不懂」「跟不上」。
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繆雅琴認為,更多利用有線電視這類覆蓋面更廣、「門檻」更低的平台有助於拉平城鄉差距。
「農村學校最盼望有足夠的政策來留住年輕教師。」湖南一位區縣教育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師資力量是決定教學效果的主因,促進師資均衡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平衡。他表示:「當前一些農村地區急需優秀教師『補課』,同時也是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儲備人力資源。」
曾長期在農村學校工作過的向雄海還提醒,線上公開課等在線教育資源應因材施教,「農村學生的學習難度會更大,要在開學後適當增加師生交流輔導的時間,把複習和串講的功夫下得透一些、深一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7WrhnEBrZ4kL1ViLA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