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是人生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修煉,你的物質需求滿足,你的生存技能提升、社會關係搭建和個人成長,大都是在職場這個大平台上完成的。
既然是修煉,就有個參與、了解、驗證和反饋的過程。實際上,職場主要是個競技場,它其實是企業競爭生態和社會競爭生態下的一部分。
很多人,特別是職場新人不大理解或難以接受的是:這個競技場的評判標準並不是以絕對公平為原則的,也就是說,不是你有能力就一定會被「公平」對待。
創業十多年來,我見過太多年輕人過不了這個檻,我喜歡他們的單純和熱血,我也惋惜他們的糊塗和呆傻。
要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職場就像社會一樣,它的底色依然是灰度。
企業是一個小生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利益和爭鬥。不少年輕人在這個小江湖中撞到頭破血流,心灰意冷。
他們說,太多勾心鬥角和是是非非折磨得人筋疲力盡。
於是,有的人選擇逃離,有的人選擇同流合污。經過很多的對比驗證,我發現那些因為不爽公司內部矛盾、不公平而逃離的員工,一般都是混得不太好——他們說天下烏鴉一般黑,其實哪一個公司會有他們期望的「公平」呢?
而那些選擇「同流合污」的員工,大多都是廢掉了。他們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拉幫結派、混日子當中,他們自認為成熟了,接受了社會的現實。我覺得他們就像是王小波所說的「被捶了的牛」,妥協了,老實了,屈服了,認命了。
但有些人既沒有逃離,也沒有「同流合污」,他們保持了自己生猛的勁頭,在職場上過關斬將,無往不勝。他們才是職場的贏家和希望。
下面舉個例子。
小青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跟我分在一個部門,說實話,當年那個單位確實很爛。人浮於事,山頭林立,我們的頭頭能力一般,是靠上面關係才坐上那個位置的。
而凡是能力和水平不行的領導,大都有點嫉賢妒能的毛病,他們喜歡用那些老實聽話+平庸的人。這樣他們會覺得沒有威脅、比較安心。
為此,我們那個部門十來個人大體分為三條路線,一個是像我這樣的,剛參加工作不久,心高氣傲,半瓶醋水平不到,卻覺得自己很牛逼。於是在頭頭那裡碰過幾次釘子後,一怒走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雖然我不覺得離開這個單位有什麼可後悔的,但當初我的態度和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還有些人是選擇了第二條路線,他們比較「社會」,自覺圍繞在頭頭身邊,又是討好又是送禮,頭頭偶爾還帶他們回家吃飯,平常也多有照顧,這些人算是成了心腹手下。
一開始我認為小青也是走這條路,因為頭頭讓她幹什麼活就幹什麼活,我總覺得太傻。有次頭讓我們倆一起去清點庫存,我不服氣,認為他是故意整我們,而小青只輕輕說,領導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就是了。我很嫌棄:你怎麼跟奴才似的。
不久後我就拜拜了,大概5年後,聽老同事說小青已經做到了分公司的一把手,妥妥的一路諸侯。
原來小青走的是第三條路,她從不討好領導,或者說她「討好」的方式跟別人不一樣。
小青就像是《都挺好》里的蘇明玉,她對待工作十分認真負責,有股子拚命三郎的味道,很多工作哪怕加班加點也要做到最好。工作一年後,頭頭升職了,他的位置就成了小青的,據說這還是頭頭推薦的。
經過不少事後我才明白過來,小青這樣的人才是大智若愚。
我越來越覺得這個時代是在向前走的,社會是功利的,企業更是功利的,而時代的進步註定了一個特點:能提供貢獻和價值的人是寶貴資源,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就需要具備競爭力,而競爭力的要素就是人才的創造性價值。
1998年,華為前董事長孫亞芳曾給任正非建議,「知識經濟時代,社會財富的創造方式發生了變化,主要由知識、管理創造的」,任正非大為讚賞,華為重視知識分子和管理的傳統由來已久。
對於職場上的「公平」這回事,任正非在《致新員工的信》里說的很明白:「您有時可能會感到公司沒有真正的公平於公正。絕對的公平是沒有的,您不能對這方面期望值太高。但在努力者的面前,機會總是均等的,只要您努力,您的主管會了解您的。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的考驗。按受命運的挑戰,不屈不撓的前進。」
這句話很有內涵,是經驗之談,也非常實在,恨只恨看到、明白的太晚。
任正非對新員工表示最好要尊重自己的主管領導,「儘管你們的主管領導沒有你有水平」,這就是在說人性了——有幾個職場新人不是覺得領導水平不夠的?
如果你不尊重他,將來你也會做主管的,以後的員工也會不尊重你。為什麼呢?後來者肯定比先來者優秀,如果說後來者都不如先來者,那這個社會不就完蛋了?肯定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所以你要尊重前任領導,搞好關係,使得不致於產生衝突和矛盾,讓主管領導給你開一條小路,「嘟嘟嘟……」你就開過去了。你上去了,不歸他領導了,還可以回過頭來幫助他。
管理就是秩序、順序,組織需要有秩序才能團結協作,集中力量去奮鬥。而組織內部的衝突和矛盾如果太多太大,那麼無疑是對企業非常不利的,企業不好,企業內部的個體員工又能有什麼好處?都是雙輸、多輸嘛。
尊重領導,跟領導搞好關係不是說你去討好他,而是讓你服從指揮,關鍵是一邊團結奮鬥,一邊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說實在的,當你的能力有目共睹之後,你的主管領導也犯不著給你穿小鞋,他又不傻,多一個有前途的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要好很多——成年人只看利弊——年輕人總是在這裡轉不過彎來。
做人做事要向前看,遇到問題要多想辦法解決,不要在思想上走向死胡同,不要總鑽牛角尖,不然越鑽越尖,讓自己的餘地越來越小。在職場中,意氣之見、意氣之爭是最消磨心智和能量的,我們要儘量避免陷入這種愚蠢的境地。
如果你們總是這樣傻乎乎的,直來直往,「我是很優秀的,你就不行」,然後人家就擋住道,就不讓你這個車子過,石頭你搬不開,你還是上不去。你要學會做人嘛,做人怎麼會這麼簡單呢?所以我們有一些很優秀的員工,他們看待事物太簡單了。
每一個職場人都應該好好理解下什麼是開放、妥協、寬容和灰度,人和人之間是相互的,不能太個人主義,你要是一切以自己為中心、做主角,誰又願意給你當配角呢?做人,做事,千萬不要太想當然。
「生活的評價,是會有誤差,但決不至於黑白顛倒,差之千里。」
一個人的命運,畢竟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當你心胸大了,是非也就自然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