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病毒"席捲微信群!你可能已經中招

2020-02-01     單仁行

今天是單仁行陪伴你的第1401

今天是大年初七。

正常的春節假期,今天本該上班了。

但是,今年的初七,你我只能待在家裡,也必須待在家裡。

待在家,就是不給政府添亂,就是對社會做貢獻。

為什麼?

因為根據傳染病發展的規律,未來一周的隔離對阻斷傳染非常重要,2月8號前,是避免傳染的關鍵時間點。

請告訴所有人,企業可以開工,但一定不要集中辦公。

這次冠狀病毒傳播的機理和非典不同,被感染人如果抵抗力比較強,不會有發熱和咳嗽狀況,但能夠把身上的病毒傳染給身邊的人。

今年的這個春節,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嚇人」的春節,為什麼呢?

武漢疫情的發展是其次,更可怕的是,武漢疫情還催生了另外一種新型「病毒」,就藏在你身邊的信息里。

沒錯,這種新型「病毒」,就是謠言。

特別在春節,男女老少齊聚,謠言的傳播速度就更快了。

我相信這個春節,不少人只要打開朋友圈、微信群,到處都是些駭人聽聞的「真相」。

比如什麼「內部人士」聊天截圖啊,某某醫院感染科醫生護士的內部錄音啊、各種「權威人士」「海外專家」的預估啊等等。

這還是其次,更誇張的社會型謠言,比如:

「大家注意了!有X個感染者從醫院跑了出來,跑到了XX市。」

「武漢醫院躺了3個屍體,3天了都沒人管!」

「新型肺炎至少感染了10萬人!武漢已經被放棄了!」

...

然而,以上這些「真相」,均已被闢謠。

這還不算特別離譜的,那些偽科學的謠言更加離譜,還總喜歡跟鍾南山院士掛上鉤,比如:

鍾南山院士建議鹽水漱口防病毒;

鍾南山院士晚上9:30央視直播;

鍾南山院士呼籲,全國人民在家裡隔離兩周等等。

如果鍾南山院士看到這些謠言,他一定會建議,不傳謠不造謠不信謠,就是對疫情的最大幫助。

事實上,傳播這些謠言的網友,大部分沒有壞心眼兒。

他們向親友傳播這些『尚未證實』的消息時,出發點是為了幫助身邊人更好地預防疫情。

特別是現在,一有新消息,大家都能通過手機第一時間收到。

這就造成了很多人怕自己親友不知道最新消息,一收到就轉發,忘了對消息進行判斷。

結果病毒未到,謠言已來,自己先被自己嚇壞了。

要知道,疫情之下,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三人成虎所造成的恐慌。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死亡幾千萬人。

多年後總結髮現,除了病毒本身的原因外,更多的是由於當年過於恐慌,導致病人涌到醫院,一傳十十傳百,最後釀成大禍。

事實上,呼吸道變異病毒並不是第一次侵感人類,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恐慌沒有必要,但遏制恐慌的源頭,很有必要。

就如俗話所說,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疫情當前,我們普通老百姓應該做的,是不添亂不添堵,相信國家的應對措施跟官方消息。

而不是相信各種奇奇怪怪的專家學者,真正的專家學者,還在前線日以繼夜地奮戰著;虛假的專家學者,還在日以繼夜地為了熱度為了利益造謠著。

當然,現在一個消息要想得到快速傳播,太簡單了。

特別是謠言這碼事,由於真消息無法考證,假消息難以證偽,最可怕的是,真假摻半的消息,往往看起來最可信。

所以,學會怎樣鑑別謠言,是每個成年人必須要學會的技能,在這裡,我就給各位支支招。

第一,關注正規媒體的實時新聞報道。

比如今日頭條的抗擊肺炎板塊,騰訊新聞的較真新聞平台,丁香醫生的實時疫情報告,都能幫助你更好地了解疫情,做好預防,鑑別謠言。

第二,在轉髮網絡『傳言』,先自我判斷真假。

有網友就總結出了「兩凡是一不信」:

凡是微信聊天截圖,在未經證實以前,全部視為假的。

凡是信息來源不明確,或者不具體的,比如「我同事的表哥的武漢老鄉」等等,全部視為假的。

不輕易相信任何非官方渠道的消息。

對於疫情的發展,我們要冷靜的分析和應對。

首先,我們必須相信國家,相信各級政府的施政能力和決心。

中國政府的施政能力,我們不需要贅述,我重點強調的是,要相信政府用大數據的能力。

從武漢「封城」到全國各地的快速行動,是因為發揮了大數據的威力。

經過10年的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特別是手機實名認證、線上訂票等系統。

中國積累了豐富的大數據,這次國家動用了包括百度地圖數據、中航信飛行數據、12306鐵路數據、騰訊社交數據、電訊運營商等各種數據。

因為動用了這些數據,除了湖北以外,各地控制蔓延的速度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其次,我們必須相信中國科技的能力。

1月28日,李蘭娟接受央視《新聞1+1》採訪時表示,自己所在的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實驗室分離到三株新型冠狀病毒毒株。

一天後,港大傳染病專家袁國勇宣布,自己的研究團隊已經研發出新型肺炎病毒疫苗種子。

這個速度,已經創紀錄了。

經過搜集各種數據和冷靜分析,我敢肯定的說,蔓延全國的病毒肺炎結束的時間會比我們想像的要早。

不出所料,應該在3月底前會結束。同時,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程度比預想的要小。

對所有企業來說,利用這個時間,仔細思考公司經營模式的轉型。

總的來說,很多社會公眾事件,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

特別是謠言帶來的恐懼感,這種「病毒」比疫情更凶,它影響的是人的精神,摧毀的是人的信心,必須及時下猛藥防治。

在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中國百姓的疫情防控主戰場、主陣地,已經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

我們除了捐款捐資,還可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不造謠不傳謠的同時,多思考。

如何快速發動所有力量,快速恢復生產和銷售,共同打贏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戰爭的勝利!

責任編輯丨范煒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2Ry_W8BjYh_GJGVDU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