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股投資指南:讀懂中國電影產業和票房分帳規則

2021-02-17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影視股投資指南:讀懂中國電影產業和票房分帳規則

第3093期文化產業評論

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創歷史新高,截至2021年2月16日收盤,貓眼娛樂上漲超過9.55%,阿里影業上漲34.58%,不出意外,春節後A股開盤影視板塊會出現炒作機會。本文結合國內各上市公司財報內容和電影產業鏈上下游關係,解釋了電影產業鏈各環節賺錢規則。

作者 |守望者先森

編輯 |楊濤

來源 | 雪球

正文共計3517字 | 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作為散戶投資者,我們可以通過貓眼和燈塔等APP實時了解到最新票房,但除了整體票房這個大蛋糕外,了解各參與方如何切分蛋糕更為重要,因為票房分帳關係到我們所投資的公司可以分到多少票房收入。

先說一下中國電影產業結構,下圖中國電影產業結構的簡單示意圖:

電影產業的基礎設施

設備器材採購租賃和影視基地為電影產業的基礎設施部分,經營影視器材業務的上市公司主要為中國電影,主要包括影視器材、拍攝器材的銷售和安裝。影視拍攝基地為電影拍攝提供場地,比較知名的影視基地包括:

橫店影視母公司橫店集團(非上市公司)旗下橫店影視城;中國電影旗下的中影基地,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設施最完善的影視製作基地之一;華誼兄弟旗下的華誼蘇州影城。

以上為電影產業的基礎設施,不參與票房分成,但是電影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可為相關公司提供相對穩定的現金流。

出品製作

電影行業的上游製片環節主要包括 投資、劇本開發、立項、電影生產等。可以簡單理解為優質劇本提供和內容拍攝製作的角色。

翻看上市公司財報,出品製作主要包含兩種模式,一種為布局知名IP模式 ,北京文化的《流浪地球》《戰狼II》,光線傳媒的《哪吒》《姜子牙》,萬達電影的《唐人街探案III》,開心麻花影業的開心麻花舞台劇本,均是走的流量IP模式。

另一種為 綁定知名導演模式,華誼兄弟採用的是這種模式,華誼兄弟半年報明確寫到,公司目前已建立了包括王忠軍、王忠磊、馮小剛、張國立、管虎、程耳、田羽生等在內的一批優秀的影視業經營管理和創作人才隊伍,與陳國富、徐克等緊密合作,並通過多種形式扶持青年導演,為影視娛樂行業儲備新生代人才。

我個人認為純粹的電影製作不是一個特別好的生意,根據某個流量IP或者某個知名導演拍的電影會不會火,別說普通投資者,就是公司管理層甚至導演自己都不敢下結論。比如張藝謀拍攝的《長城》《三槍拍案驚奇》,借鹿晗流量和《流浪地球》餘威上映的《上海堡壘》,都是前期普遍預期特別高,上映票房撲街。

因此以北京文化和光線傳媒為代表的電影出品和內容製作公司,業績很難穩定,今年拍了幾部好片,業績就增長,拍了幾部爛片,業績就會大跌。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電影出品公司容易被炒作,因為會存在預期差,如今年北京文化的《你好,李煥英》,票房和口碑就遠超預期。電影出品公司的另一個特點是現金流特別差,因為前期拍攝,發行都需要出品公司墊付資金,但後期票房又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這類公司現金流波動很大。

電影營銷發行

電影製作完成後,發行方根據影片獲取公映許可證和上映檔期的情況,組織電影宣傳和發行工作,完成影片公映以及衍生品銷售等工作。可以簡單理解為電影作品銷售的角色,通常電影發行方由手握影院資源的巨頭或掌握線上流量話語權的巨頭擔任。

現階段電影發行業務主要分為 傳統發行網際網路發行兩種形式。

傳統發行主要依賴依靠發行人員與各地影院長期的業務合作關係對電影進行推廣。目前國內傳統電影發行方主要包括兩種:以中國電影、華誼兄弟、萬達影業等為代表的自有院線的發行方和以光線傳媒為代表的依靠優質內容的發行方。

近幾年網際網路勢力興起,網際網路公司由於手握大量高粘性流量,因此目前在獲得發行上逐步擁有了更強的話語權。網際網路發行公司主要有貓眼電影,阿里影業等。

以上是國產電影,目前進口電影只有國有的中國電影、華夏電影兩家公司具有引進和發行權,算是一種行政壟斷能力。但今年春節檔不涉及進口影片,這一部分暫不討論。

院線公司拍片

電影院線制是我國電影放映行業所採用的一種特殊的經營模式,是電影行業下游放映行業的一個重要環節。可簡單理解為由發行方直接向電影院線提供影片,電影院線再統一向旗下電影院供片的發行模式。院線公司對影院實行 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獨立經營單元

目前國內院線與其下屬影院的關係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 資產聯結,影院由院線或其控股方直接投資設立,如中國電影下屬的中影星美影院,萬達電影下屬的萬達影院;另一種是 簽約加盟,影院與院線通過簽署加盟協議、約定分帳比例的方式,建立合作關係。

院線公司控制電影院的入口,可以說也掌握了電影的生殺大權,畢竟再優質的IP和宣傳,沒有排片量,票房也不會好。所以中國電影、萬達電影和橫店影視等具有院線和影院的上市公司天然的也會被製作方拉過來做發行,確保電影排片數量占優。

影院放映

電影行業的最下游,直接和消費者對接,根據上市公司的財報,影院放映有兩種,一種是以中國電影和萬達電影為代表的全產業鏈公司,電影放映是其業務的一部分。

另一種是以金逸影視,橫店影視為代表的相對比較純粹的電影放映公司。正常情況下,電影放映業務的成本相對固定,收入的變動會大幅度影響業績。影院放映業務還會經營一些廣告,爆米花、電影衍生品的銷售。

因為電影票等都是現收現付,因此影院放映業務的另一個特點是,有 比較穩定的經營性現金流,相比於電影出品業務,業績也比較穩定。

中國電影行業票房分帳規則

根據公開信息,中國電影行業票房分帳規則如下,主要包括特別營業稅,電影事業專項基金,院線公司分帳,影院分帳,中影數字提留,發行方分帳和製作方分帳。

(1)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帳票房」。

(2)可分帳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通常7%分給院線,50%分給影院。

(3)剩下的可分帳票房中,中國電影全資子公司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將征繳1%-3%(以下簡稱中影數字),作為發行代理費。

根據相關材料顯示,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90年代初,數位技術取代膠片時,全國絕大多數影院沒有資金更換數字放映機,中影數字出資完成了全國數字放映機的設備升級,時至今日全國絕大多數影院依然在使用中影數字的放映機,因此存在這個發行代理費,算是給中國電影公司的補償,也是行政壟斷能力的一種體現。

(4)剩餘的40%-42%可分配收入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影片的發行方會向出品方收取剩餘費用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帳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製作方拿到最後剩餘的38%-40%。

從這個分帳比例可以看出,可分帳票房的57%給了院線和電影院,說明院線和影院在產業鏈中更具話語權,而電影出品製作方話語權相對較弱。主要原因是目前國內IP相對分散,影響力有限,缺乏像漫威宇宙、迪士尼等頂級內容。

現象級影視作品對發行方業績的影響有限

以《你好,李煥英》為例,根據燈塔APP最新數據,截至2021年2月16日夜(最終票房未知),該片累計票房為21.73億元,其中累計分帳票房19.86億元,占總票房的91.4%,製片方分帳7.83億元,占累計分帳票房的39.42%。

根據公開信息,《你好,李煥英》有北京文化,貓眼電影,賈玲持股的大腕娛樂,阿里巴巴影業等7家主要出品方,還有中國電影,華誼兄弟,橫店影視等17家聯合出品方。因為具體的分帳和投資比例屬於非公開信息,我們暫時假設北京文化的分帳比例為20%,那北京文化可分到的票房為1.56億,占北京文化2019年營業收入的18%(2019年公司依舊虧損,營業收入8.55億元,總成本為9.31億元)現象級影視作品對出品方影響有限。以北京文化為代表的內容公司的業績 需要靠優質內容的持續輸出

當然如果作為市場炒作題材,北京文化是一個很好地標的,因為存在很大的預期差,但從投資的角度判斷,中國電影和萬達電影這種上中下游全產業鏈參與的上市公司是比較合理的投資標的。

話題互動

您對電影票房分帳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感想

主題搜索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申請轉載/加入研習社

請加小助理微信號:whcy006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2NysHcB9EJ7ZLmJeM3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