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變,生病的娃越來越多!這6類物品家裡一定要準備好

2019-11-02   崔玉濤育學園

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出現一些「小狀況」,比如發燒、拉肚子,或不小心磕碰、擦傷。

此時,準備一個家庭小藥箱是非常必要的,不過,很多家長都會疑惑:「小藥箱中究竟該準備些什麼?」讓我們來一起看下吧。

01 體溫計

體溫計是非常實用的工具,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沒精神或者好像有點發燒,它就能派上用場了,然後,我們就可以根據檢測結果,採取相應的措施。

通常,我們比較常用水銀和電子體溫計,但水銀溫度計易碎,如果不小心打碎,不光玻璃渣有劃傷孩子的風險,泄露出的水銀(汞)也可能被孩子誤吞或者揮發到空氣中,進而引起中毒。

前幾天,湖南張家界的一個2歲男孩,因為不小心咬碎了水銀溫度計而住院。

因此,推薦家長使用電子溫度計,可以較為簡單便捷地測量出孩子的體溫變化。

小編提醒:不同廠家的電子體溫計的使用方法,可能些不一樣,因此,家長在使用前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按操作測量。同時應該注意,測量孩子腋下溫度時,如果孩子腋下有汗,家長應幫孩子先擦乾汗液,再進行測量,這樣可以降低誤差。另外,飲食(冷飲、熱飲)、劇烈運動洗澡等都會影響測量結果,需要等30分鐘後再測量。

02 退燒藥

退燒藥也是應準備的藥物。當孩子發熱時,通常體溫超過38.5℃,我們就建議給孩子服用退燒藥了,當然了,38.5℃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參考值,爸爸媽媽再操作時,還要同時參考孩子的精神狀態等。

比如,孩子的體溫達到了38.5℃,但他的精神狀態不錯,飲食也正常,對服藥又特別抗拒,那家長也不用糾結一定要使用退燒藥。

反之,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態已經很不好了,而且有比較明顯的哭鬧或煩躁的表現,這時即使體溫未達到38.5℃,也是可以給他吃退燒藥的。而且如果服藥後,孩子的狀態沒有明顯改善,家長應該及時帶孩子就醫

常見的兒童退燒藥物有:美林(布洛芬)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

對於6月齡以上的孩子,這兩種藥物都可以使用。不過對於3-6月齡的孩子,建議首選泰諾林。而3月齡以下的孩子,如果發燒超過38℃,就要及時就醫了。

美林和泰諾林都有混懸滴劑和混懸液2種劑型,它們服藥量的差異很大,家長在使用前,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注意使用的劑量。

對於它們的具體使用劑量,小編整理成了4張圖片,家長們可以長按保存參考使用



小編提醒:當孩子發燒的時候,有些家長可能會用酒精擦身體來降溫,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孩子的皮膚很薄,酒精擦拭後,皮膚吸收的很快,如果家長擦拭孩子全身的話,甚至可能導致他酒精中毒。因此,千萬不要用擦拭酒精的方法來給他降溫。

03 口服補液鹽III

孩子「上吐下瀉」時,會迅速損失大量體液,此時,防止孩子脫水很關鍵。

因此,推薦家長最好準備能補充液體的藥品,來預防這種狀況,比如:口服補液鹽III

它可以糾正嘔吐或腹瀉的脫水狀況,不過,有些地方可能會把它按處方藥管理,只有去醫院才能買到。

如果買不到的話,我們也可以用口服補液鹽II代替。不過,在給孩子沖調時,建議用1袋口服補液鹽II+750ml水進行沖調。

當孩子輕度的口唇發乾,頻發口渴或尿量輕度減少,可按每公斤體重50ml的量進行補充,同時要保證他在4小時內喝完這些溶液。

不過,當他出現持續嚴重腹瀉,並有口渴、口唇發乾、煩躁、嗜睡、哭時少淚或無淚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小編提醒:有些家長在孩子腹瀉時,想會給他稍微禁禁食,來減輕腸道負擔,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維生素D吃下去,能轉化到奶水中的很少,要達到寶寶的需求量,媽媽恐怕都要維生素D中毒了。所以還是建議直接給寶寶補充正確的劑量。

04 開塞露

有時,孩子可能因為飲食不均衡,還會出現便秘的症狀。因此,家長們最好在小藥箱中準備好開塞露,這個通便神器。

開塞露其實算是一種刺激型的瀉藥,裡面的有效成分是甘油,它可以通過潤滑腸道刺激腸道壁進行排便反射,激發腸道蠕動從而促進排便。

所以,當孩子出現便秘症狀,家長可以用它幫孩子暫時緩解痛苦。

小編提醒:不建議長期給孩子使用開塞露。因為,開塞露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它只是減少孩子排便時的痛苦,並不能解決便秘。家長可以使用「益生菌+纖維素」的方式進行治療,也就是在孩子服用益生菌的同時,再給他增加水果、蔬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05 爐甘石洗劑

有時候,即使我們做了防蚊措施,也會意外被蚊蟲叮咬到,此時,小藥箱中的這個物品——爐甘石洗劑,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爐甘石具有收斂止癢的作用,用它,可以緩解蚊蟲叮咬產生的瘙癢,而且,它的功能不止於此:痱子、蕁麻疹、水痘等肌膚問題產生的瘙癢,都可以用它止癢。

家長在給孩子塗抹之前,應該先搖勻,然後再使用。

因為如果不搖勻的話,爐甘石會沉澱在下層,塗在皮膚上的藥液中爐甘石成分會比較少,不能充分發揮藥效。

小編提醒:很多家長會有疑問,如果叮咬處的破了,還能使用嗎?其實,皮膚有小的破潰也是可以使用的。但如果叮咬處,紅腫破潰,有明顯持續的液體滲出,則可以先塗抹紅黴素軟膏,待破潰出不再有滲出液時,再使用的爐甘石洗劑。

06 外傷用品

(碘伏、創可貼、紗布、藥棉)

孩子玩耍時,無意間的蹭傷或刮傷,令人防不勝防,家長可以在小藥箱中準備碘伏、創可貼、紗布和藥棉,這些用品來應對這種情況。

碘伏:用來消毒傷口,具有殺菌、抗感染的功效。

創可貼:用來包紮小而淺的傷口,如劃傷或切割傷等。

醫用紗布:用來按壓止血和包紮傷口。

藥棉:處理傷口、皮膚消毒或者塗抹藥物都會用到。

如果孩子出現刮傷、擦傷或割傷,如果傷口比較淺,家長應先用消毒紗布或藥棉等蘸涼開水擦掉污物,之後用棉簽塗抹碘伏消毒,並保持傷口乾燥。

如果傷口處是孩子的傷口處會頻繁接觸外物,比如手,家長可以選擇用創可貼或紗布覆蓋傷口,以免傷口感染。

小編提醒:如果孩子的傷口比較深、影響孩子手或足的動作或傷口異物無法清除等情況時,家長應及時將孩子送醫,請醫生幫忙處理傷口。


小編說

通過這篇文章的介紹,相信各位家長對於小藥箱中應該準備什麼,已經像是茶壺煮餃子——心裡有數了。

那麼,家長們就趕快準備好小藥箱,為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