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夏季採食量低,出欄料肉比高怎麼辦?

2020-04-09     愛養殖的樂樂


咱們養殖肉雞的朋友都知道,夏季養殖肉雞採食量低,出欄時總要比其他季節的料肉比高,辛辛苦苦忙活一批雞,到頭來沒有賺到錢,這種情況是跟肉雞的生理特點、天氣原因、飼養管理技術方面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下面從這三個方面給大家做個簡單分析。


一、雞自身的生理特點

雞的體溫在40.9-41.9度之間,每分鐘心跳150-170次,沒有汗腺。機體散熱靠深呼吸氣流將體內熱量帶走。再次是通過頭部雞冠、爪、腿及體表皮膚直接散熱,由於背部和兩側羽毛較多,爪、雞冠、肚皮成了散熱最重要的部位。當體溫隨著外界氣溫逐步升高後心跳會加快,出現張口呼吸現象。當高溫持續時間過長後,因呼吸頻率高、氣流進入肺和氣囊的量減少,體內蓄積熱不能及時排出,體溫升高,蓄積一定程度後造成過度熱應激而死亡。熱死的雞體溫高、肺部淤血、肝腫大、心肥大,明顯的血液循環出現異常。

雞雖然腸道短,但其消化能力很強,因為具有天然的粉碎機器--肌胃,以及其腸道具有逆蠕動功能。腸道內不同位置的PH值和菌群種類也不同,夏季高溫,通過飲水排泄帶走熱量。大量飲水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逆向蠕動功能降低,消化能力下降,最終導致採食量下降

夏季白天雞捨實際溫度一般會比目標溫度高,部分熱量也會蓄積在雞體內。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容易造成籠養肉雞後期的密度普遍偏大。再加上雞後期採食量大,這樣多種因素造成體內熱能過高,機體散熱難度增加,機體為了自我保護,就會減少採食

二、天氣炎熱

夏季中後期採食量低是因為外界氣溫偏高,雞舍內溫濕度也難調到最適溫度,雞群長期處於熱應激狀態下,會出現雞群飲水增加,採食量下降現象。熱應激會對機體造成損傷。熱應激指數越大,損傷越大。

熱應激指數155是臨界值,150或更低時雞受到的熱應激相對小,當熱應激指數達到160-165之間開始出現死亡,達到170以上時會出現大量死亡,並發生嚴重經濟損失。

熱應激指數=環境溫度(攝氏度)x1.8+32+相對濕度(RH%),例如:環境溫度達到32℃,舍內濕度為75%時,熱應激指數是164.6,雞群就已經開始出現死亡了。其次,後期採食量低和通風也有關,風速小或者有通風死角時,風冷效應降低,造成整體或局部體感溫度偏高。就像我們夏天開風扇,周圍溫度雖然沒有下降,但是我們感覺涼快了,這就是風冷效應。

綜上所述,夏季養殖肉雞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熱應激,想要提高採食量,降低料肉比,根源在於熱應激的問題,天熱採食量低,考慮怎麼樣可以少吃多長?更多的關注是飼料本身,肉雞後期飼料特點是能量高,蛋白低。在現場可以添加VC、葡糖糖、龍昌膽汁酸來緩解熱應激。

研究發現,膽汁酸可顯著提高熱應激肝臟中SOD活性與GSH含量,對肝臟的氧化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王守開等,2019;李磊等,2017)。膽汁酸抗熱應激還表現在,能增加熱應激條件下肉雞的採食量和飲水量,減少血清中T3和皮質醇的濃度,降低肝臟中HSP70蛋白的表達(付長其等,201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yGlYHEBfwtFQPkdp9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