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燃爆,這個曾扭轉中國女排命運的女人,終於不用被罵了

2020-09-28     父母堂

原標題:《奪冠》燃爆,這個曾扭轉中國女排命運的女人,終於不用被罵了

白浪:「我要學習郎平精神。」

前兩天,萬眾期待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終於上映,講述中國女排近40年間勇奪十枚金牌的歷史傳奇,中國女排幾經沉浮卻不折不撓,不斷拼搏的精神實在太燃了。

作為女排的靈魂人物,在郎平的身上打著無數的標籤:「鐵榔頭」「世界著名三大扣球手」「中國女排主教練」……

她被國際排聯評為「世界最佳教練員」,執教期間,她曾因過度操勞,傷痛布滿全身,多次昏厥,一度辭去教練職位。

後來被美國聯排高薪聘請,郎平答應了,不是為了錢,「主要是因為在美國執教,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跟女兒相處。」

在這次電影中,郎平的女兒白浪還出演了她的青年時期,當年那個在作業里寫著「不喜歡女強人媽媽」的小女孩,現已將母親作為自己的榜樣。

深入了解這對母女之間的故事才發現,郎平不僅成為了一名偉大的教練,更成為了一位優秀的母親。

1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是高質量陪伴

1992年,郎平與當時的丈夫白帆,在美國生下一女,她為女兒取名白浪,希望女兒可以像浪花一樣活潑,浪漫。

沒過兩三年,郎平就收到了來自中國女排的邀約,希望她可以回國執教。

一邊是自己深愛的事業,一邊是年幼的女兒,郎平都難以割捨,但是一想到中國女排正面臨的困境,郎平還是回了國,將女兒留給白帆照料。

提到排球和女兒對於自己的意義,郎平曾這樣說:

浪浪,媽媽的漂亮,是因為有浪浪,還因為有排球。排球對媽媽的需要,太多球迷對媽媽的期望,使媽媽難以斷然決然離開中國球場……

郎平的心中裝著排球,但更裝著女兒白浪,雖然相距萬里,但不影響她向女兒表達自己的愛意。

每隔幾天,郎平就會給女兒打個電話,聽女兒唱歌、聽她講新學的故事。

當年的國際長途很貴,郎平一個月的工資幾乎都用來和女兒打電話了,但是她毫不在意。

每次去美國看望女兒,郎平就會立刻把排球拋之腦後,全心全意地陪伴女兒。

白浪上小學之後,迷上了足球,郎平就成為了她的拉拉隊員,白浪每次參加比賽,郎平只要有時間就會去現場為她加油助威。

後來白浪喜歡上籃球,郎平就帶著她一起去看姚明的比賽,甚至想盡各種辦法幫她拿到了偶像科比的簽名。

外人眼中嚴肅、氣勢逼人的郎教練,在白浪眼中是那個願意陪她打遊戲,穿搞怪衣服拍照的媽媽。

雖然郎平和白帆早已離婚,白浪跟隨著父親長大,但是在她心中,母親的位置從未缺席,因為她生命中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有母親的存在。

陪伴孩子成長並不僅僅意味著呆在他們身邊,而是需要父母投入更多的心力,與孩子交流,讓他們知道自己正被父母認真關注著。

2

尊重孩子的選擇

作為頂級排球選手的女兒,身高1.92的白浪也繼承到了父母的運動天賦。

雖然14歲才開始打排球,但是天賦異稟的白浪很快就成為了學校排球隊的主力隊員,08年,白浪和隊友們還參加了美國青少年奧林匹克排球錦標賽並成功奪冠,之後她入選美國少年隊,表現不俗。

(第一排右三:白浪)

那時,當地多家媒體將白浪評為歐文地區最有價值的年輕球員。

如果一直打下去,說不定可以成為像母親一樣的職業排球手,但白浪卻志不在此。

面對女兒的選擇,郎平從未插手過,她會陪著女兒去美國各個大學參觀排球俱樂部,會陪著她和排球選手們一起訓練,聊天,但她不會以自己的經驗去干涉女兒的排球學習。

未來是女兒自己的,郎平從來不會幫女兒做選擇,在教育上她也有自己的準線。

郎平在接受楊瀾《天下女人》採訪時表示,在教育孩子時,從始至終她只有一個準則:「大事有原則,小事不去管」。

白浪憑藉優異的成績與體育特長被史丹福提前錄取,進入史丹福大學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進行學習(這個專業是史丹福最難進的專業之一,全美排名第四),並成為史丹福大學的主攻手,郎平對白浪說了這麼一段話:

「女兒,你把什麼都放在一邊都可以,但必須前提是大學畢業,以後打排球打到什麼水平要看你自己的天賦,而且排球你也不可能打一輩子,排球事業結束以後,你還是要用你所學到的這些文化知識,去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所以你現在必須要為自己今後的生活來做一個決定。

這樣的教育,也促使了白浪優秀的學業,她成功拿到了史丹福的獎學金,考取了碩士學位。

白浪從史丹福畢業那天,郎平一臉自豪地站在女兒身邊,發文感嘆:「媽媽為你驕傲,更祝福你一路美好前程。」

讓孩子擁有自由與選擇的權利,無疑是為他們添上一雙翅膀,不僅能飛得更高,也能飛得更遠。

3

做最好的自己

成為女兒的榜樣

郎平曾在節目上,分享過女兒大學畢業前的一件事情。

那時候,白浪一邊忙於學習,一邊要準備實習的事情,經常會忙到凌晨一兩點鐘。

郎平看著女兒拼搏的樣子十分心疼,就讓她早點休息,誰知白浪卻對她說:

「媽媽放心,我要學習郎平精神。」

我們常說,最好的教育手段不是催促孩子成長,與其期待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如自己先去成為那樣的人。

因為好的父母最終都會成為孩子的偶像,以此促使孩子前行。

郎平就做到了這一點,在她身上那種不服輸的精神,對於排球事業的執著追求,每次為比賽全力以赴的樣子,就是對白浪最好的教育。

在母親身上,白浪懂得了要為熱愛的事情堅韌奮鬥,即使前路坎坷,希望渺茫,也要堅持到底,郎平精神就這樣深深刻在了她的心底,也成為了她前進的動力。

在這次拍攝結束後,白浪在微博上寫下這樣一番文字:

「我的媽媽從來沒給我講過她年輕的故事,感謝電影中國女排給我機會飾演年輕時的媽媽,我終於知道她和她的姐妹年輕時有多苦,多棒!」

這是一個女兒,對於母親最高的肯定。

雖然對於郎平來說,相較於女兒,她對女排奉獻得更多,她甚至為體育事業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安穩的生活,甚至是陪伴白浪的時間。

她曾在自傳中寫道:

「我努力做個賢妻良母,我熱愛生活,我對生活盡到責任了。但生活實在不是一個簡單的對和錯所能概括的。你盡力了,也未必能使生活美滿如意,這比打球難多了。」

但是白浪知道,她的母親,已經做到最優了。

因為父母與子女之間,不僅僅只有溝通陪伴,還有以身作則,在前方引領。

當父母成為最好的自己,孩子也會追隨著父母的腳步,成為最好的他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xdc0nQBeElxlkkaMd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