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660家醫院科研創新哪家強?浙大一院全國第四,傳染病、外科雙雙排名全國第一!最新全國STEM排名出爐

2019-12-20   浙大一院

2019年12月19日下午,中國醫學科學院在北京發布2018年度中國醫院/中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STEM),現場匯聚了包括中國醫科院學部委員等在內的全國醫學領域頂尖學者專家,共同見證這一代表了中國醫學科技創新發展最高水平的排名榜。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帶隊出席大會並受獎。

中國醫科院「科技量值」(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Metrics ,簡稱STEM)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醫院和醫學院校科技評價體系,參考了國際權威的QS大學排名、Times高教排名等計算方法,為國家和區域內醫學科技發展與資源配置提供重要量化依據。

2018年度中國醫院STEM覆蓋全國1660家醫院,此次發布綜合和29個學科的前100位醫院排名。浙大一院創新能力再次取得佳績,進入國家強隊:

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行榜

全國第4名

傳染病學、普通外科學位列全國第一

連續6年全國前十

8大學科進入全國前十


表現最搶眼的是傳染病學和普通外科學,雙雙位列全國第一名。其中傳染病學自科技量值排名以來連續6年以絕對優勢排名全國第一。消化病學位列全國第二、血液病學、急診醫學、腎臟病學、整形外科學、精神病學全國前十。

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代表醫院上台受獎,由衷對全院各崗位同仁在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所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並對長期支持關注浙大一院發展的主管部門及社會各界表示感謝。傳染病及普外科雙雙排名全國第一,得益於李蘭娟、鄭樹森兩位院士多年以來對醫院學科建設的引領與支撐。

創新是高水平綜合性醫院的「硬核」能力,是一家醫院能否持續穩步發展的原動力和後勁。浙大一院長期以來形成的研究型醫院、創新型醫院特色,這是雙一流大學附屬醫院的必備條件。浙大一院持續紮實進步,體現了全院上下向著建設國際醫學中心、國際創新中心的決心。高水平醫院不僅僅是能看病,看好病,更要能從臨床找問題,解決問題,制定標準,持續推動醫學的進步。

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行榜

傳染病學:全國第一

普通外科學:全國第一

消化病學:全國第二

血液病學:全國第五

急診醫學:全國第六

腎臟病學:全國第九

整形外科學:全國第九

精神病學:全國第九

就在上個月,復旦大學發布《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這兩大排行榜可謂業界公認的最具權威性的排行榜,復旦榜排名包括了占比80%的聲譽權重和20%的科研權重,綜合考慮學科建設、臨床技術與醫療質量、科研水平等因素進行科學統計。

而《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則完全是科研能力與創新的「硬核」比拼,它圍繞科技活動的全過程,從科技產出、學術影響、科技條件三方面,包括科研項目、論文被引次數、專利等可量化指標,反映醫院的科技實力

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該排行榜自2014年開始發布,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表示,醫學科技評價是指導醫學科技創新的重要工具,是指導醫學科技創新與學科發展的風向標,科技量值(STEM)的提出是基於對國內醫院學科建設與臨床研究實際的系統調研,基於對國際相關科技評價研究與方法的系統把握,目的是形成激勵醫學科技創新的正確導向,鼓勵臨床研究,促進醫學科技成果向臨床應用轉化,為提高醫療質量提供最有利的科技支撐,有助於促進醫院科技發展。

至此,2019年國內備受矚目的兩大最具公信力排行榜,復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中國醫科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均已揭曉。

梁廷波教授表示,STEM排行榜標誌著浙大一院進入國家強隊,與國內同道一起引領國家醫療創新發展。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服務人民群眾上不但能解決疑難複雜疾病,更能通過科技創新攻克目前尚不能解決的疾病,把浙一的技術、浙一的經驗向全國乃至國際推廣,推動國內醫學發展,接軌國際前沿。

浙大一院已經成為創新發展的重要基地,也是高層次人才匯聚的高地。著力打造國家傳染病醫療中心及區域醫療中心,為醫學高峰建設儲備力量與發展潛力。

過去一年,醫院實施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以後,院黨委堅持問題導向、臨床導向,以新思想、新措施營造崇尚科學的良好環境,為醫療插上醫學教育和科研兩個翅膀,助力醫院穩步前進。2020年,浙大一院6大院區/基地將全面形成醫療集團運營模式,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為醫院發展創造了歷史機遇,為新一輪快速發展提供驅動力和保障。


響應浙江大學「雙一流」建設,建設世界一流醫學中心,唯有創新才能贏得發展先機。面對百年不遇之大挑戰、大發展、大變局,在健康中國和創新型國家建設背景下,浙大一院將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繼續改革創新,瞄準衛生健康戰略性、前沿性領域持續加大力量,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不斷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以奔跑的姿態進入我國十四五建設的新時期,有力支撐健康中國戰略,在國際生命健康領域贏得一席之地!


本文為浙大一院原創

歡迎轉發,轉載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