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民革黨員夫婦遠程治癒武漢新冠肺炎患者

2020-02-15     團結報黨派e家

2月13日晚,民革黨員趙陽向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報告了一個好消息:她和丈夫張馳通過中醫治療的一對遠在武漢的新冠肺炎患者夫婦,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已轉陰,肺部影像也一次比一次好。

「從服藥到今天共用多長時間?」萬鄂湘詳細詢問道。接著,他又提出了另一個關心的問題:「農安縣的4位現在狀況怎麼樣?」

「1月31日吃上的中藥,三天前測的核酸,今天出的結果。農安一切安好。」趙陽一一回答。

趙陽和張馳,這對杏林伉儷,都是民革黨員。張馳是長春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傷寒教研室教師,2011年開始在長春中醫藥大學傳統診療中心出診;趙陽是長春市趙澤生中醫內科診所醫師。

張馳和趙陽

他們治療的在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夫妻是黃女士和丈夫。

「可以說張醫生夫妻就是我們的救命恩人。我對張醫生夫妻想再說一聲謝謝。除了感謝,沒有啥可表達我的心情,真的。」2月14日,黃女士接受《團結報》記者採訪時說。

黃女士和丈夫的工作地點距離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比較近。1月19日,丈夫出現發燒咳嗽症狀,即在湖北省中山醫院就診,拍片後初步診斷為支氣管炎,打針3天後病情不見好轉,反而加重。

1月25日大年初一,見丈夫發熱咳嗽症狀更加嚴重,黃女士便帶他到武漢同濟醫院就診,肺CT顯示患者為肺炎,醫院建議到定點醫院診療,後又在定點醫院確診為新冠肺炎。由於症狀相對較輕,定點醫院床位有限,丈夫只能先居家隔離,每天到醫院排隊六七個小時輸液治療。未料,7天後症狀愈加嚴重,為防止進一步交叉感染,醫護建議暫停輸液治療。

與此同時,黃女士在1月27日出現了腹瀉症狀,赴醫院檢查後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由於丈夫已不再輸液,兩人居家隔離。

一籌莫展之際,黃女士丈夫的弟弟向二人推薦了張馳。弟弟是學習中醫的,他介紹說,張馳醫生在業內有知名度,醫術高明。相信中醫的黃女士決定聯繫張馳醫生試一試,看看能否對治療有所幫助。

1月30日,丈夫開始按張馳醫生給出的藥方進行治療。令人驚喜的是,1月31日剛吃完第一副藥,丈夫的發熱咳嗽就明顯較輕,6天後相關表征已不明顯,肺部CT狀況明顯好轉。

黃女士也將自己的病情告知了張馳醫生,同樣在其指導下用藥。

張馳告訴記者,治療中,先用的是他和趙陽創製的效方「神應散」,一天之內患者退熱。後轉用聖散子方,該方於1089年曾治癒湖北黃州(今黃岡市)大疫。治療的第六天,病灶已吸收,到第十天時,咽拭子核酸檢測顯示陰性。

「我老公吃完藥不發燒了,咳嗽也減輕了,我別提有多高興了!」黃女士說。夫婦二人一直按照張馳的藥方治療,如今,病症較輕的黃女士已經基本痊癒,丈夫也能正常行動,核酸檢測已呈陰性,肺部CT顯示炎症只有極少部分。

兩對夫妻,一對是醫生,在長春;一對是患者,在武漢。相距兩千公里,醫患雙方通過微信「遠程診治」,共同戰勝了新冠肺炎。

網絡,讓診斷變得即時。張馳總是根據患者反饋的病情,及時給出用藥建議。有一次,就是2月1日凌晨2點23分,黃女士因為晚上一直腹瀉,便發微信給張醫生詢問治療方法。凌晨2:51分,張馳便給了回復。

問診聊天記錄

2月2日晚上,黃女士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了張馳醫生的藥方,並說自己和丈夫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吃了這個藥方已漸漸恢復健康了」。

不僅是治療黃女士夫妻兩人,張馳還把中醫治療運用在長春市農安縣新冠病毒防疫工作中。

1月26日,農安縣發現了四名武漢返農(安)人員,他們出現發熱、咽痛、咳嗽、乏力等症狀;1月28日,有發熱等症狀的武漢回返人員達到十餘人。

1月29日,張馳接到通知,作為專家團成員前往農安縣診治。接下來的一周,張馳和趙陽根據中醫「時疫」理論,觀察當下的疫情特點,結合北方氣候特點,不斷更新研究藥方,給農安縣所有從武漢、黃岡回來人員施藥。

張馳介紹說:「在農安縣,我們治療了一些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包括在傳染病醫院隔離的武漢歸來的兩位發熱人員,給兩位發熱人員用了效方『神應散』,兩人24小時之內完全退熱,三天後出院,轉為居家隔離觀察。

農安縣將中醫藥運用到防疫工作中,目前也取得不錯效果。「現在農安縣發熱門診已經空了3天了,傳染病院也沒有住院患者了。」張馳說。

張馳和趙陽在農安縣傳染病醫院的隔離病房為患者診治

最近,很多患者添加張馳的微信,張馳忙得有點顧不過來了。他組建了治療團隊,患者也可以和團隊里成員聯繫,以便更及時地治療。

「很多人對中醫不夠了解或者不信任,會疑惑『中醫能治病毒嗎』。而我認為,在沒有西醫特效藥的時候,不妨用中醫或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治療疫病,效果是比較好的。」張馳表示。

對於中醫在防疫工作中的作用,1月2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我們也在考慮中醫的作用,中醫一開始就要介入,別到最後不行了才看。在廣東就是這麼做,在很多地方也這麼做。」

2月5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向各地衛健委下發《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有一節專門講中醫治療方案,表示「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

對話張馳

記者

您認為治癒好武漢患者夫婦的關鍵是什麼?

張馳

解除濕郁。《黃帝內經》認為己亥終之氣(2019年末適用)其病溫厲(會有發熱類疫情),治法當「解其鬱氣,資其化源」。

記者

在治療武漢患者夫婦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張馳

中醫藥不從病毒考慮,而是從人體自身立足,恢復氣機,無為而無不為。

記者

結合您的實際治療經歷,您如何客觀評價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中所起的作用?

張馳

根據我自己治療病例的實際經驗,我認為,從理論上講,中醫藥可以獨立、高效、快速地解決新冠病毒感染的問題。我和趙陽醫生結合目前實際情況創製的效方「神應散」,只要是當下時疫引起的發熱,基本上可以讓患者一天之內退熱,不管是新冠病毒確診患者、疑似患者,還是其他的發熱患者,效果普遍來說都比較好。

其實,中醫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和瘟疫的抗爭史。我國歷史上有多次大瘟疫,中醫治療效果有目共睹。近代時期,一些瘟疫雖造成了很大的損傷,但是對比中國和西方在瘟疫中死亡的人口比例,也能看得出來中醫治療瘟疫的效果非常卓越。

記者

目前在治療中,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經驗?

張馳

傳統中醫對「疫」和「病」的認識是不一樣的,「病」突出每個人個體的不同,「疫」則突出共同點。傳統中醫的觀點是「疫病分治」,即治疫與治病思路是不同的,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略,只是由於近代以後西學東漸,這些概念開始混亂,現加以疏理。

古人治疫需四管齊下:辟瘟、凈穢、普濟、辨治。辟瘟即預防,凈穢即消毒,普濟是廣泛施藥,辨證即重點治療。

辟瘟,即常人的預防工作,現代醫學有口罩等保護手段,傳統中醫則以佩帶香囊等方法實施,芳香辟穢,開竅化濁。使常人最大化地自我保護,防止瘟疫蔓延。

凈穢,即感染區域的消毒工作,針對喪葬、病家、醫院等易感染區域,以專方製劑噴洒、焚化等手段凈化環境。防止污染源引起擴散和疫情的再次反撲。

普濟,即對大量的疑似患者施藥,也是重中之重。治疫與治病不同點,也在於此。應將大量疑似病例解決於萌芽,才有精力針對重點病患精細治療。即重點在治未病,而非等待人群感染而後治已病。瘟疫期間,尤其是疫區,由於醫療條件受限,會有大量疑似患者得不到及時確診,一部分可能延誤治療,隨之而來可能擴大傳播。因此需參合五運六氣,觀察疫病共同特點,總結出萬人一方的普濟方藥,在疫區大量發放。這樣既能將早期感染人群有效控制,同時又避免了疑似患者和真正感染病例交叉感染,最大化地控制疫情。

辨治,即對疑難或危重病患的精細治療。在經歷了之前三步控制之後,已將大部分疑似和早期確診病例解決。此時疑難或危重病例會自然凸現出來,於是可以發揮優勢資源藉助高水平專家予以精細辨證治療。

民革中央高度關注中醫藥發展,2019年曾將「中醫藥保護、傳承與發展」列為年度重點調研課題之一。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親自率隊赴多地開展調研,其中2019年3月29日赴湖北調研,並在武漢召開調研專題座談會。

經過半年多的深入調研後,民革中央向中共中央報送了《關於深入推進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的建議》和《關於深化中醫藥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兩份調研報告,得到了中共中央主要領導和有關領導的多次批示,多條建言也在隨後出台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得到了體現。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民革中央通過「黨派直通車」報送了相關建議,並向中央統戰部、全國政協報送了多篇社情民意信息,為中醫藥更好地參與疫情防控積極建言獻策。

近日,民革中央還通過中山博愛基金會向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且採用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頗見療效的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院、鄂州市中醫院、黃石市中醫院、荊州市中醫院,共捐贈110萬元,用於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研究。

作者 _ 《團結報》記者萬李娜 黃昌盛

本期編輯 _ 郭昊天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pMLSnABjYh_GJGVCl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