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糖分脂肪轉化、刺激孩子生長發育…這六類人更適合有氧運動

2020-04-05     生命時報

不管是哪種運動,很多人會優先選擇有氧運動進行,希望通過跑跳、健走等達到減脂效果。

簡單來說,運動可分為有氧和無氧兩大類,對身體都有好處。規律且持續,涉及到相同的大肌群做重複運動,且機體攝入的氧能滿足運動消耗,達到氧供平衡的,就是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快走等。相反,短時間氧耗巨大,機體無法攝取足夠的氧,肌肉在「缺氧」狀態下進行高速劇烈的運動,就會調動另一套供能體系——無氧酵解,這種就是無氧運動。

無氧運動需要短時間爆發力,且運動後會出現肌肉酸痛、心率明顯加快等一系列反應,不容易堅持。有氧運動相對容易些,尤其對以下六類人好處明顯。

1.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患者。有氧運動可以加速體內糖、脂肪等供能物質的轉化,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助於肥胖、高脂血症患者降脂。

2.冠心病、心衰患者。對這類人群來說,無氧運動過於激烈。而有氧運動可以加速全身血液循環,使心率適當增快,對於心臟及整個循環系統都有益處。

3.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為了達到氧供平衡,機體在有氧運動的過程中會反射性地增加呼吸頻率和深度,從而增大肺活量。因此,對於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來說,有氧運動有著藥物替代不了的作用。

4.偏癱、骨關節炎、骨質疏鬆患者。由於調動了全身肌肉活動,有氧運動可以強化骨骼和肌肉系統,可預防偏癱患者患側的肌肉萎縮;刺激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液分泌,從而減少疼痛症狀;改善骨的血液循環,加強骨的新陳代謝,使骨骼更結實,緩解骨質疏鬆。

5.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進行適量有氧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骨骼發育,還能刺激垂體分泌生長激素,達到理想身高和體形。

6.心理疾患。適量的有氧運動可以調節心理和精神狀態,增強團隊意識和人際關係。對心理疾患來說,是不錯的運動處方。

存在基礎性器質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衰、慢阻肺等的患者,運動前需諮詢臨床醫師,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要讓有氧運動發揮最大效果,最好能達到一定強度,比如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每周至少75分鐘的劇烈身體活動。活動強度的衡量標準是心率:中等強度是指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值的60%~80%(最大心率為220減去年齡)。日常活動中,也可用生活化的方式衡量,比如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時,大家能正常、完整地說話;而高強度運動時,最多說上幾個字就要停頓喘氣。

避開誤區,才能發揮有氧功效

有減脂訴求的人,有氧運動是他們的首選。但運動前,不少人卻弄不清怎麼做才能高效燃脂,甚至還存在不少誤區。

誤區1:低強度有氧運動的時間越長,減脂效果越好。

減脂的原理在於熱量赤字,即每天消耗的熱量大於攝入。當運動達到最大心率的60%時,身體消耗脂肪的比例才會更大;繼續加大強度,當最大心率超過75%時,身體除了調動脂肪,還會分解糖、蛋白質,消耗更多熱量。但如果不管強度,只是持續長時間的低強度有氧運動,身體會耗損肌肉,還可能影響激素水平,降低運動熱情,得不償失。

誤區2:有氧運動比無氧運動更減脂。

有氧運動時,機體將脂肪作為燃料,還會消耗血液、肝臟中的糖元。在規定的心率範圍之內,相同時間的有氧運動能消耗更多熱量。但需要提醒的是,無氧運動可增加肌肉總量,提高基礎代謝。即使一天都在休息,機體消耗的熱量也會大大增加。因此,「有氧+無氧」才是最佳減脂搭配。

誤區3:先做有氧,再做無氧,體形更好。

如果先做有氧,會降低機體的糖元儲備,無氧運動時便會「有心無力」。此外,有氧活動減脂需達到一定強度,比如達到最大心率的65%以上,所以最好在無氧訓練充分調動心率後再進行。

誤區4:大量有氧運動搭配輕度無氧訓練,能減脂增肌。

為了減少脂肪,增肌十分關鍵。有氧運動可以減脂,但如果過量且只進行輕度力量練習時,肌肉總量便得不到發展,還可能被耗損,降低基礎代謝,體脂率反而會升高。

誤區5:為了消耗多吃的熱量,可以增加有氧運動的時間。

偶爾一次吃多了,有氧運動是一個不錯的補救措施,但如果長期這樣,訓練強度可能要逐漸增加,機體就會越來越疲勞。當機體無法充分休息時,肌肉便無法合成,減脂效果也會事倍功半。

誤區6:有氧訓練前,可以先吃一頓飯,補充能量。

有氧運動時,機體有效燃燒脂肪的時間取決於血糖水平。如果吃完飯後運動,血糖水平較高,機體會優先利用糖分,不能達到較好的燃脂效果。如果想減脂,至少要在鍛鍊前2小時補充營養;如果在1.5~2小時,應減少進餐量;如果在1小時內,就不要攝入碳水化合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mk4SHEBnkjnB-0z3x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