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代詩人杜牧的這些名篇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在杜牧流傳於世的五百餘首詩中,這些名篇卻只是占據了很少一部分。絕大多數詩,對於我們來說都很冷門。但其中無疑是有著值得一讀的優秀佳作,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漢江》。
《漢江》是杜牧於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赴京任左補闕途徑漢水時,有感於江上的美麗春色,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杜牧主要以江鷗之白與江水之綠的互相映襯,對春天的勃勃生機作了細緻的描繪。同時杜牧還在詩中表現了自己對歲月無情流逝的感嘆與宦遊羈旅生活的厭倦。尤其詩的最後一句是傳神之筆,具有讀後餘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漢江》
溶溶漾漾白鷗飛,綠凈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來人自老,夕陽長送釣船歸。
首先,詩的前兩句「溶溶漾漾白鷗飛,綠凈春深好染衣」,杜牧便寫出了漢江春日潔靜寧適的景象。它的意思是說,漢江水在日光下呈現出一派波光閃爍的樣子,就在這樣的漢江水中,有白鷗正在上面飛舞翱翔。而碧綠澄凈的漢江水,更是好像可以取來作為染飾衣服之用。
這裡的「白鷗飛」,取自《列子》書中的一段寓言故事。據記載,有一戶人家的孩子,整體在海邊和鷗鳥玩耍親近,這些鷗鳥面對他時毫不畏懼。但這件事被孩子的父親知道了,就要求孩子將鷗鳥捕捉回家。隔天他再來海邊的時候,鷗鳥卻只顧飛舞在空中,再也不肯下來。
這段寓言故事原本是比喻人有機心時,連鷗鳥都會察覺而避開。在這首詩中,杜牧引用來主要是暗示漢江的春日水面,白鷗紛飛,呈現了一片自然天機的景象。而「綠凈春深」,不僅寫出了漢江江水的碧綠澄凈,還道出了致使它碧綠澄凈的原因,是因為春意的濃厚。至於「好染衣」,則運用了聯想手法,使其具有不盡的妙意。
然後,詩的後兩句「南去北來人自老,夕陽長送釣船歸」,則是杜牧由寫景轉到了抒情上面。它的意思是說,世間的人南去北來就這樣老去,每天西下的夕陽都會送著捕魚的船兒歸去。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我們可以得知杜牧從漢江的春景,聯想到時間又過去了一年。「人自老」是杜牧對年華消逝的感受,流露出的是一種對時光流逝的無可奈何。
不過「夕陽長送釣船歸」一句,卻是傳神之筆。即時光無論再流逝,夕陽都會恆久的送釣船回航,隔天太陽再東升時,釣船就會再度出航,然後周而復始。而人生的老去,和太陽的東升西落一樣,都是不變的真理,自然也就無需感傷。由此可見,杜牧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有了一些洒脫的況味在其中。
綜觀杜牧的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將漢江春天的生機表現得淋漓盡致。後兩句言情,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的感嘆與宦遊生活的厭倦。至於這首詩的取勝之處,最後一句則餘味無窮。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