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帶貨」出山??深度貧困縣環縣的產業脫貧之路(三)

2020-04-22     每日甘肅網

電子商務「帶貨」出山

——一個深度貧困縣的產業脫貧之路(三)

隴東報記者 閆慧

「進來的朋友點點紅心」「三斤秒殺活動還剩10分鐘」「好吃你就多吃點」「歡迎朋友們來說說吃後感」……

4月12日,在環縣電子商務創業孵化中心的直播間裡,一場熱熱鬧鬧的直播正在進行中。主播「郭師兄」拿起面前的山杏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還不時地與網友們展開互動。

「直播帶貨是目前較火一種網絡銷售模式。今年3月中旬,為了支持電商企業儘快開展業務,中心投資8萬元裝修直播間、購置相關直播設備,並且免費為企業培訓,免費提供直播間。」環縣電商辦公室主任張金勃說。

目前,環縣電子商務創業孵化中心入駐企業25家,覆蓋全縣鄉鎮站點21個,村點187個。今年以來,全縣已累計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1.72億元,同比增長12%;累計實現網絡零售額2650萬元,同比增長18.8%。

環縣是慶陽市貧困覆蓋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扶貧難度最大的縣。最遠的鄉鎮距縣城150多公里,最遠的村距離鄉鎮50多公里。受地域限制,享譽全國的小雜糧、羊肉、皮影等農特產品「養在深閨無人識」,當地老百姓「守著金山銀山沒飯吃」。

2015年,環縣搶抓國家「網際網路+」戰略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政策機遇,依託縣域產業資源優勢,創新電商扶貧舉措,完善產業發展鏈條。初步探索形成了合作社統一訂單、企業統一加工、「環鄉人」統一品牌、網貨中心統一包裝、溯源體系統一監管、物流體系統一配送的「六統一」電商扶貧模式,助推企業增效、就業增加和農民增收。

藉助電商平台,環縣的羊肉和小雜糧最先走出大山。2015年,返鄉創業大學生劉國寧創建了「隴上劉叔叔」電商品牌,主營環縣羊肉。2016年,「隴上劉叔叔」入駐拼多多,當年實現銷售收入100萬元。

今年一季度,「隴上劉叔叔」品牌羊肉已經銷售100多噸,銷售額1080萬元,一斤羊肉最高能賣到80多元。目前,全縣有12家電商企業銷售生鮮羊肉,並在全國打響了「環鄉人」「隴上劉叔叔」「山童牧歌」「中盛中有」等品牌,去年銷售額4500萬元,銷售羊肉500多噸。

搭上電子商務的快車,環縣不僅讓羊肉走出了大山,小雜糧也成為網絡銷售的「香餑餑」。

環縣享有「中國小雜糧之鄉」的美譽,氣溫日較差大、光照時間長的氣候特點形成了環縣苦蕎、高粱、燕麥、小米、豌豆等五穀雜糧營養豐富、質優味美的獨特品質。

2019年,環縣支持雜糧加工企業流轉土地自建綠色有機雜糧基地1萬多畝;支持加工企業繼續簽訂優質雜糧訂單1萬多戶;引導企業與農戶簽訂保護價收購協議,保證農戶通過訂單種植,實現提質增產、穩價增收,訂單種植模式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多元。此外,投資建設小雜糧加工中心和網貨供應中心,解決產品供應不足、質量不高、包裝不規範、農產品附加值不高等電商發展遇到的瓶頸問題。

張金勃說:「立足產業優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不僅為縣域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也讓山溝溝里的貧困農民對接上了網際網路的大市場,產品銷得越好,農民的錢袋子就越鼓。」

為了培育本土電商企業,環縣投資建成7000多平方米的電子商務創業孵化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免費為電商企業提供運營、培訓孵化、營銷推廣等服務。同時出台優惠政策,吸引、扶持返鄉能人和大學生創業。

截至2019年底,環縣已建成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培育電商種子企業48戶,發展網上銷售企業248家、個體網店經營戶(含微店)1240家。

張金勃告訴記者,網絡銷售已經成為環縣本土農特產品走向全國市場的重要渠道之一,與此同時,銷售模式也在同步跟進,電商眾籌、網紅直播、網絡拍賣、直播帶貨等都取得了不錯的營銷效果。

除了羊肉、小雜糧、刺繡、香包、皮影等本地主打產品之外,還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網上熱銷單品,銷售勢頭良好。比如葵花杆系列,過去農戶當柴燒,現在是訂單種植,每斤190元,每年帶動貧困戶種植3000畝,每戶增收1萬元。苜蓿草曬乾、整理、包裝之後,用作寵物的飼料,產品附加值大大提升,合算下來每噸能賣出1萬元左右。

目前,環縣已經培育了「環鄉人」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在京東,拼多多,淘寶等電商平台開設了「環鄉人」品牌旗艦店,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開設了首家「環鄉人」線下體驗店,京東和蘇寧去年銷售額800多萬元。2015以來,累計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23.47億元,網絡零售額4.725億元,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3480元。

據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環縣共脫貧退出31718戶136476人,出列貧困村200個,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1%,貧困村退出比例達到9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kvFoHEBfwtFQPkdw7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