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被噎著窒息,救護車到來之前,你必須用這些方法救孩子

2019-11-29     兜媽愛叨叨

11月27日凌晨,有爆料稱「台灣演員高以翔在錄製節目時猝死」,一時間在各大平台引起譁然。

當天中午12點23分,浙江衛視《追我吧》節目組發出聲明,證實了這一消息:現年僅35歲的高以翔在錄製過程中發生心源性猝死,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無效身亡。

什麼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根據專業醫師介紹,該病又稱心臟性猝死,是外表健康的人由心臟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大多沒有徵兆,少數存在胸痛、猝死家族史。

心臟驟停這種致死疾病,前3分鐘是最為寶貴的搶救時間,超過3分鐘後的搶救成功率不超過1%。

超過4分鐘,腦組織會發生永久性損害,超過10分鐘就會腦死亡。

因此心肺復甦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

心源性猝死,可能離我們並不遠

大部分人覺得猝死是發生在工作壓力大、強度大的人群中。

然而數據統計,在我國,隨著心血管病發生率的增高,每年心臟性猝死的人數約有55萬人,相當於每1分鐘就有1個人因為此病而去世。

哪些人容易誘發心梗:

1. 平日缺乏運動

2. 煙癮重

3. 長期精神壓力大

4. 肥胖

5. 三高人群

看似遙遠的疾病,很可能因為一些潛移默化的習慣悄悄來到身邊。

所以除了專業醫護人員,萬一普通人碰到心梗了就束手無策了嗎?

在家就能學會的救命技能——心肺復甦

詳細方法如下

1. 開放氣道

將患者仰臥於硬板床或地上,松解衣領、褲帶,使頭偏向一側,清除口腔內異物,如假牙、粘液和嘔吐物等,保證其呼吸道順暢。

寶寶被噎著窒息,救護車到來之前,你必須用這些方法救孩子

2. 人工呼吸

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氣後用力吹氣,2次。操作時抬高病患的下巴,包住嘴吹氣,直到胸部隆起。

寶寶被噎著窒息,救護車到來之前,你必須用這些方法救孩子

3. 胸外按壓

最為關鍵的胸外按壓,兩手掌重疊交叉置於患者胸骨中下段,手臂伸直,利用身體重力有節奏地垂直向下按壓。

使勁按,不要怕壓壞肋骨,因為大部分人的力量還不足以達到標準。

按壓次數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

4. AED除顫

體外自動除顫器(簡稱AED)使用一般只需簡單四步:

打開AED電源

連接貼片。裝置中自帶有兩個電極片,分別貼放在病人的左乳外側和右鎖骨下方。按提示將電極線插入插口處。

「離開」患者並等待儀器分析心律

若儀器提示需要除顫,即刻按下除顫按鈕,AED將自動放電。

AED已經可以在各大地圖APP中搜索找到

兜媽沉痛之餘,不禁嘆息:如果當時在場的任意一人會基本的心肺復甦,及時把握住那「黃金3分鐘」,也許高先生年輕的生命不會就此離去。

實用的急救術——海姆立克急救法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可能因為嬉戲玩鬧、吃東西過程中被噎到或者嗆到,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019年5月20日

上海某郊區媽媽給1歲的孩子喂輔食被玉米粒卡住,緊急搶救18個小時後不治身亡。

2019年3月29日

湖南瀏陽一幼兒園內發生一起4歲男孩源源因異物卡喉身亡的慘劇。

2018年9月10日

在湖南益陽某幼兒園發生了一起悲劇,幾名小朋友圍坐在飯桌前吃飯,其中一名4歲男童吃飯時不小心被食物噎死。

類似的悲劇層出不窮。

氣管堵塞和上面的心梗一樣,發生時非常突然,發生過程也非常短,卻能在幾分鐘內使人窒息死亡。

海姆立克的原理就是當被異物卡住喉嚨、呼吸道等,按壓腹部,利用肺內的大量空氣,衝出異物。

所以海姆立克急救法又被稱為「生命的擁抱」。

具體操作如下:

一歲以內的嬰兒

1. 抱起寶寶,臉朝下,保證腳比頭高。

2. 單手用力拍打後背5次,位置在肩胛骨處。

3. 如果異物還沒出來,翻轉寶寶,食指和中指用力壓在胸骨下半段,5次,每次1秒。

4. 重複以上步驟,直到寶寶吐出異物位置

一歲以上的孩子:

1. 家長站在孩子身後,一手握拳,一手包住拳頭,雙手放在肚臍和胸骨中間。

2. 手按住胸腹部,瞬間收緊胳膊,要點是向上用力。

3. 重複動作,直到孩子將異物吐出。

除了急救方法的學習,平時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

不宜給寶寶吃顆粒狀的硬物(花生米、瓜籽、炒豆等);

果凍類的膠狀物需要切碎成很小塊;

寶寶吃東西時不要和他說話,容易分散他的注意力;

生病的寶寶在喂藥時千萬不能捏著鼻子灌藥,因為捏住鼻子寶寶會用嘴呼吸,這時候藥物極易進入氣管。

以上兩個常見的方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能救命!

兜媽建議每個家庭里至少有一人,去參加正規的培訓,掌握這些急救技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iPdum4BMH2_cNUg6T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