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保護歷史遺存 傳承紅色基因 | 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設施已接待遊客百萬餘人次

2019-11-29     970女主播電台

為紀念紅軍長征湘江戰役85周年,《人民日報》在重要版面刊發了反映廣西傳承紅色基因,保護歷史遺存,開展紅軍長征烈士遺骸收殮保護和紀念設施建設等重要工作的文章,現全文轉載如下:

「紅軍萬歲!」「偉大的長征精神萬歲!」「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征以來最壯烈的一戰,也是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中央紅軍接連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後,於1934年11月下旬進入廣西,遭到近30萬敵軍圍追堵截。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紅軍阻擊部隊在桂林灌陽、全州、興安一帶,以壯烈的新圩、腳山鋪、光華鋪三大阻擊戰,保證了黨中央和紅軍大部渡過湘江,突破敵軍第四道封鎖線。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湘江戰役,始終牽掛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革命先烈,明確要求做好烈士遺骸收殮保護工作、規劃建設好紀念設施。在中宣部等10多個部委的指導、支持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全面部署、全力落實相關工作:桂北5縣對挖掘收殮到的紅軍烈士遺骸和零散骸骨進行集中安放;68項湘江戰役紀念設施項目全部竣工,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含紀念林、紀念館)、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紀念館、新圩阻擊戰史實陳列館等已於9月12日開放。截至11月26日,三處紀念設施共接待遊客101.5萬人次。

工期緊、任務重,滿懷對烈士的崇敬之情,專家和建設者們夜以繼日地工作。連續強降雨影響收殮,搭起棚子繼續挖掘。洪水沖毀道路,想方設法儘快恢復交通。有的項目建設點不通車,肩挑人扛把建築材料運上去。1.1萬餘塊天然石頭從各地搬運到全州縣,根據山坡地形地貌,結合湘江戰役主要戰事有序排放,其間種植青松、銀杏、紅楓等,組成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林。黨史、軍史等專家反覆修改紀念館展陳文案和大綱、完善展陳版式小樣。

廣西推出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紀錄片《鐵血湘江》、油畫組畫《湘江血戰》、系列連環畫《紅軍長征過湘江》等文藝作品,出版「湘江紅遍」三部曲等精品圖書,整理創作《一山一石一豐碑》《紅軍瑤家一條心》等系列民謠和歌曲。湘江戰役主題教育幹部讀本《新長征 再出發》和《紅星閃耀桂北》中小學版讀本即將公開出版。桂林市舉辦兩期湘江戰役紅色講解員(導遊員)培訓班,共培訓169人。9月底,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連演3場原創音樂劇《血色湘江》,再現「英雄後衛師」的光輝事跡,許多觀眾邊看邊流淚,深受震撼。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盡埋英烈骨」,全州縣和平紅軍小學設立湘江戰役展室,四年級學生蔣聖依擔任小講解員,「通過講解,更加明白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我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高顏值硬碟組

FM970編輯整理素材來源:人民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今日編輯:斯巡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hsHtm4BMH2_cNUgGxm_.html